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章介绍了交通通讯数据专网的构建原则、体系结构、组网技术及其它支持条件,并以江苏省公路和水运为例,给出各级交通部门间专网的布局、结构,及数据专网建设所需的物理设施。交通通讯专网的建设、使用,有利于提高交通通讯的服务水平,促进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结合矿区的特点及灵武矿区综合信息网的建设,分析矿区综合信息网组网的设计思路、特点及方案,介绍了一种适合构建矿区Intranet网络,包括话音、图象、数据综合业务的组网技术。  相似文献   

3.
吴建华  王平利 《交通与计算机》2006,24(5):100-102,106
介绍了基于GPS的船舶航行数据记录应用软件的主要功能及作用,给出了从GPS中获取船舶航行数据,对数据进行保存、读取,在电子海图上实现数据重放及删除的主要程序,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经测试.表明程序操作简单、运行稳定、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4.
基于非集计模型的城市铁路线路客流量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通过比较中国和世界上有代表性的几座大城市交通设施建设情况,提出在中国特大城市建设立体交通体系的必要性。然后,给出规划立体交通体系的技术方法,即利用个人出行调查数据和实测数据、预测各种出行目的的交通方式胆的技术方法。还以日本大阪市港区--南港城市轨道线路为例,进行实例介绍。采用非集计模型进行了交通方式划分,并且利用个人出行调查数据拟合模型中的参数。在城市铁路线路交通分配中,仍然采用了非集计模型,预测出了铁路各站的客流量,为城市综合交通设施的建设提供科学根据。  相似文献   

5.
三种沉降预测模型在湿陷性黄土路基中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三种常用沉降预测模型的原理,并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建模分析,探求黄土地区最适用的沉降预测模型及方法,为今后更高标准的黄土地区铁路建设积累经验和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INTERBUS总线技术和特点,阐述了SIMCB170L沥青拌和站控制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分析了INTERBUS总线数据帧格式和数据链路规则。  相似文献   

7.
论天津港信息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总结了天津港信息化建设的经验,介绍了港口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九五”建设目标,并就EDI建设及应用,网络建设等论述了作者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基于通用模式的高速公路数据库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广东省高速公路数据库的数据内容和数据来源出发,分析了系统的功能需求,针对用户要求提出了通用模式的设计思想,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系统结构,开发工具和数据结构设计,以实现可视化的数据管理及根据用户自定义建立高速公路管理动态数据库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姜启英 《客车技术》2007,(6):39-40,45
PDM系统作为一个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十分重要的数据管理工具.在汽车行业的应用中不可避免地要与汽车行业所必须遵循的一些行业技术规范(如TS16949体系)进行融合,以达到更好的企业级产品数据的管理以及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这里主要介绍了PDM系统与3316949体系在建设过程中的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0.
锚杆喷射混凝土在公路边坡防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介绍了锚喷防护的发展状况及边坡防护的要求和稳定的条件,然后详细介绍了锚喷防护的适用性,包括其作用机理及缺点,并提出应继续发展这一新型的防护技术,在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收集试验数据,完善其理论。  相似文献   

11.
基坑工程中的可视化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基坑工程施工的特点和目前数据分析中所存在的问题 ,对基坑工程施工数据分析中采用科学计算可视化分析的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结合体视化的算法思想 ,建立了基坑工程施工数据的可视化分析研究方法 ,提出了采用基于表面重建的体视化方法来研究施工环境的可视化问题和采用直接体视的算法来实现基坑工程施工数据可视化问题的解决方案 ;建立了用于基坑工程施工数据可视化分析的体数据模型 ,体数据中包含了基坑施工的土力学参数和位移场的三维信息。按照不同的施工阶段 ,建立了不同时间序列的系列体数据集。利用这些体数据集 ,可以可视化的分析施工每一工况下的坑外土体内各种土工参数的变化和土体位移的变化。并通过实例分析 ,验证了上述研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以主跨150m的连续刚构桥为例,介绍监测数据驱动下的施工控制技术要点,包括施工控制流程和测试方案,并提出了施工监控数据的深度挖掘利用内容和方法。实践表明,通过监测传感器的测试数据、结构数值仿真数据的融合分析,充分挖掘监测数据的冗余性,可以提高监测数据的利用率,进一步提升施工控制的可靠性,增强结构施工监控对施工过程的协助作用。测试得到的施工过程和成桥数据,对结构后期的运营管养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正  王建生  韩涛  方周  张阳 《路基工程》2022,(6):141-145
道路的施工建设过程是一个数据容量庞大,数据特征冗杂、信息传递与交互过程复杂的施工活动,传统的施工数据存储、管理与分析依赖于纸质文件和部分电子文件,存在数据利用率不高、数据特征难以挖掘、数据价值难以体现等局限,难以有效地为施工质量把控与运营阶段的数据信息移交提供支撑与服务。因此,提出一种基于BIM的路基路面压实检测数据集成与可视化框架,通过BIM平台与数据库实现在信息模型中集成施工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与数据可视化,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应用与验证。研究表明:框架具有可行性与有效性,可为基于BIM技术的道路施工精细化建设与管理提供思路与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工程机械测试数据类型复杂、管理及共享困难等问题,进行了工程机械试验数据管理系统研究。工程机械试验数据管理系统规范了工程机械试验项目的管理,保证试验数据的安全性,有效地共享试验数据,以便指导工程机械设计,为工程机械产品性能提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朱德庆  李涛  姚剑  段云生  段春鹏 《隧道建设》2020,40(Z2):216-224
隧道施工现场采集的结构、地质、施工信息碎片化严重,缺乏统一组织手段,分析利用难度大,隧道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水平有待提高。为支撑隧道工程施工信息化,对施工数据进行标准化定义,开发数据标准化工具,以支撑施工期异构数据统一组织应用。针对BIM技术在设计与施工中难以落地、工程数据难以集成的问题,研究多尺度BIM模型建立方法,并以里程为索引,集成地质、进度、设计方案等信息,实现施工数据统一管理与可视化。基于动态更新的施工现场数据与轻量化BIM模型,建立以集成信息模型为核心,桌面端、网页端与移动端应用综合服务的施工信息化管理系统,提供全面施工决策信息,动态评估施工风险,保障工程效率与安全。经云南老营特长公路隧道工程实践验证,本系统基本满足信息化管理需求,对隧道工程信息化管理及BIM技术的工程应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城市复杂环境地下互通立交工程施工技术难度高、工期紧、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周边重要基础设施繁多、施工人员管理要求高等特点,探索了项目数字化建造的总体实施路线,并依托淞沪路-三门路下立交工程,开展了基于三维精细化模型的方案筹划、干涉检查、重点工艺施工模拟及多源数据整合应用,为项目建造提供有效施工指导,同时研究开发了智慧工...  相似文献   

17.
道路施工区域交通组织管理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成为了近些年来的焦点热门问题。采用三维仿真系统作为研究的平台,通过样本数据的筛选、实验场景的模拟得出比较准确反映道路施工区实际驾驶行为的数据,通过驾驶行为数据的分析,得出了较为实际的施工区域交通组织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以北京铁路地下直径线盾构区间隧道工程为背景,对泥水盾构施工中自动采集的数据进行研究和分析,研发了泥水盾构施工实时管理信息系统。本系统能够对盾构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提供可视化图形数据分析界面,并对盾构施工中的耗材进行统计分析,既便于分析盾构施工的全过程及其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又可以对盾构施工成本和质量进行控制,还能形象地显示工程进度。本系统通过调试和试用,能够实现信息反馈和盾构的施工监控,便于用户对盾构施工进行有效地信息分析、合理地施工组织和管理。  相似文献   

19.
结合全国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城市生命线工程、加强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重要工作方向,从平台架构、数据标准、数据管理、平台构建等角度提出了市政交通设施工程CIM数字底板的构建方法与实现手段,为市政交通领域的BIM技术标准编制、成果应用,以及CIM平台的建设,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样板。  相似文献   

20.
郭春  徐建峰  张佳鹏 《隧道建设》2020,40(8):1140-1146
隧道建设消耗资源和能源,并向环境中排放大量温室气体。为解决当前隧道碳排放计算的清单数据难以获取、隧道施工碳排放难以估计的难题,通过在隧道碳排放方面的长期探索,总结当前中国公路隧道碳排放计算、清单数据、影响机制和排放预测的研究进展。首先,通过调研国内外隧道碳排放计算的文献,介绍隧道建设碳排放计算方法; 其次,结合算例阐明使用数据清单和排放系数评估隧道施工期碳排放的计算方法,明确不同施工工序和材料能源对碳排放的贡献; 然后,基于大量隧道施工碳排放计算结果,使用统计分析方法探明隧道施工碳排放的关键影响因素,并使用线性回归方法建立碳排放预测方程; 最后,针对当前隧道碳排放计算中的2大难题,即难以获取隧道碳排放的基础清单数据、排放数据难以在不同部门和企业中流通,提出发展资源能源计量和区块链技术,促进隧道行业节能减排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