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北亚地区中国大陆与周边集装箱港口态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中国大陆港口在东北亚地区的地位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大陆集装箱运输量也大幅增长.目前东北亚地区的集装箱货流已逐渐减少对日本、香港、韩国和中国台湾省传统集散地的依赖而转向中国大陆港口,各地与集装箱相关的经济实体都闻风而动,改变了本地区集装箱运输业务的旧格局.  相似文献   

2.
中国和日本都是东亚地区的重要国家,在国际政治和安全事务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作为一个经济、政治和军事力量都在迅速提高的大国,必将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并将成为世界上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强国。日本经过了二战后60年的发展,已经由一个废墟上的战败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在整体经济和技术实力上处于亚洲国家的最高水平。依靠强大的经济和技术力量以及在冷战中与美国紧密的盟友关系,日本已经成为了事实上的军事强国,日本军队(名义称“自卫队”,现在又想升格为“自卫军”)无论是在装备质量上,还是在人员素质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日本环日本海经济研究所(ERJNA)和由日本新泻县等组成的东北亚经济会议组织委员会在东京主办了“新丝绸之路”、“东北亚运输走廊东京讨论会”,中国、韩国、蒙古、俄罗斯、联合国有关机构的代表出席了会议,参加者共有约350人。会上报告了地区内国傣运输网络的现状与任务并进行了座谈。中国铁道部国际合作司金万建剐司长在会上作了题为“21世纪中国铁路与国际运输的开展”的基调讲演。现据日方报道将其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中日韩航运市场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建立中日韩共同航运市场中对中国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中日韩多边航运合作的新模式,即由中国,韩国,日本三国组成多边贸易的东北亚航运共同市场,本着开放,公平、透明的原则,实现资金、贸易,人员在共同市场中自由流动,在航运领域以公正,透明的方式制定,采用和实施法规及政策,加强航运合作,使中国,韩国和日本航运从全球化和新经济中受益,以促进东北亚航运共同市场的繁荣。  相似文献   

5.
2008年9月4日,作为"中国吉林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系列活动的一部分,中国、俄罗斯、韩国、日本四国有关方面签署了合作协议,开通中国东北继东海之后的第二条出海航线.该航线长约800海里,自中国吉林省珲春市,陆路抵达俄罗斯扎鲁比诺港,海上经停韩国束草港,最后抵达日本新泻,被称做"四国陆海联运定期航线",环日本海航运通道将由此打通.  相似文献   

6.
保密工作历来是党和国家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重要手段.国际上的政治斗争,军事对抗,综合国力的较量以及经济、科技、贸易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都是和保密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7.
《港口科技》2012,(7):F0004-F0004
<正>丹东港位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和环渤海经济带的东段,是中国海岸线最北端的国际贸易商港,是我国东北东部地区新的出海大通道,是连接俄岁斯、蒙古、朝鲜、韩国、日本最便捷的海铁物流大通道,也是朝鲜半岛与中国及欧亚大陆主要通道连接点。  相似文献   

8.
<正>当前东北亚港口行业进入转型发展新阶段之际,中日韩三国应积极拓展港口服务功能,推动东北亚地区港口间互联互通、合作共赢,为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11月25日,"第十三届东北亚港湾协会会长会议"和"第十五届东北亚港口论坛"在江苏省南京市顺利召开。本届会议由中国港口协会主办,南京港口集团承办,旨在进一步加强区域间港口合作,推进东北亚港城协调发展和绿色港口建设。会议议程一天,取得了圆满的  相似文献   

9.
在21世纪里,陆上资源日益枯竭,而海洋则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掌握了在经济发展上占据优先地位的筹码,因此,沿海国家都在努力争取获得更多的海上权益和畅通的海上交通线,在海上军事力量对比中占据优势成为各国争夺海洋利益所依赖的基础。日本和韩国是冷战期间美国在亚洲的军事前沿和基地群的所在地,承担着正面对抗朝鲜、中国和阻截苏联海空军的任务,在冷战期间的美国亚洲军事战略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冷战的结束虽然使韩国和日本在美国整体军事部署中的重要性有所降低,但是美国遏制中国崛起的企图使日本和韩国并没有完全失去其军事价值。东亚地区的海上利益争端集中了多个国家和大量潜在的战争隐患,日本、韩国和中国之间在岛屿归属、海上划界、交通线和海洋资源的控制上都有着尖锐的争议,这些问题都有可能在将来成为爆发海上冲突的导火线。没有制空权的海上力量根本不可能发展成真正的远洋海军,没有制空权的海军同样也谈不上对制海权的争夺。远洋舰队的建设对航空兵部队的海上战斗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在分析各国海上力量之前必须首先了解航空兵的海上作战能力。日本和韩国对海洋权益的重视及其冷战期间建立起来的战术航空兵,使航空作战力量在海上争端中表现出...  相似文献   

10.
第二届东北亚港湾论坛于9月21日在韩国束草举行,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的港口、航运、货代、建设、咨询等企业及公司的代表100余人出席了大会.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作为中国距离韩国最近、最具发展活力城市之一的烟台市,发挥其独特的地缘优势,在东亚(环黄海)城市会议多边交流的基础上,不断加大与韩国在经贸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抓住韩、日制造业转移的战略机遇,加快推进制造业基地建设。随着牛山、LG等一大批韩同企业陆续进驻烟台,烟台与韩国间的物流、人流往来日益频繁。截止目前,其宵2600多家韩资企业进驻烟台,烟台与韩国的双边贸易额占烟台市进出口总额的40%多。韩国已成为烟台第一大贸易伙伴和除香港外第二大外资来源地。烟台经济持续、稳定、健康、  相似文献   

12.
许艳  刘政 《中国海事》2007,(9):60-62
近年来,本着"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精神,中国与东盟关系全面发展,在政治、经济、安全和文化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随着经济合作的日益活跃,往来商船不断增多,加强中国与东盟各国在海事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保证船舶航行安全、防止水域污染是各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3.
《港口科技》2012,(11):51
<正>丹东港位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和环渤海经济带的东段,是中国海岸线最北端的国际贸易商港,是我国东北东部地区新的出海大通道,是连接俄罗斯、蒙古、朝鲜、韩国、日本最便捷的海铁扬流大通道,也是朝鲜半岛与中国及欧亚大陆主要通道连接点。丹东港目前有两个港区,分别为大东港区和浪头港区。现有生产性泊位26个,拥有粮食、矿石、煤  相似文献   

14.
<正>丹东港位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和环渤海经济带的东段,是中国海岸线最北端的国际贸易商港,是我国东北东部地区新的出海大通道,是连接俄罗斯,蒙古、朝鲜、韩国、日本最便捷的海铁物流大通道,也是朝鲜半岛与中国及欧亚大陆主要通道连接点。丹东港目前有两个港区,分别为大东港区和浪头港区。现有生产性泊位26个,拥有粮食、矿石、煤  相似文献   

15.
钟晓燕 《水运管理》2012,34(3):30-33
12011年回顾2011年,全球经济整体增长放缓。从主要大宗散货进口国家来看,我国的经济增速继续保持高位,韩国发展势头良好,日本、泰国和马来西亚在年中陷入经济低谷,除德国外,欧洲主要国家债务危机不断;从主要大宗散货出口国家来看,澳大利亚、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大陆运输业的繁荣给韩国和日本的运量带来了积极的影响,由此推动其基础设施的不断改进。韩国的釜山港, 以前是东北亚中转运输业务的重要港口,但是当它在过去的几年里竭力保持其中转运输中心的地位时,大量的货物  相似文献   

17.
中国和日本都是在东亚地区的国际政治和安全环境中起重要作用的国家。中国作为一个经济、政治和军事力量都在迅速提升的大国,必将在国际事务和周边军事态势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并将随着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发展成为世界上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强国。日本已经由一个废墟上的二战战败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在整体经济和技术实力上处于亚洲前列。  相似文献   

18.
<正>丹东港位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和环渤海经济带的东段,是中国海岸线最北端的国际贸易商港,是我国东北东部地区新的出海大通道,是连接俄罗斯、蒙古、朝鲜、韩国、日本最便捷的海铁物流大通道,也是朝鲜半岛与中国及欧亚大陆主要通道连接点。丹东港目前有两个港区,分别为大东港区和浪头港区。现有生产性泊位26个,拥有粮食、矿石、煤炭、油品、集装箱、客滚、散杂、通用等专用泊位和配套的专业化、自动化装卸系统及货物存放库场等现代化设施,泊位总吞吐能力6000万吨/年。目前已与日本、朝鲜、韩国、俄罗斯、美国、巴西、印度等  相似文献   

19.
声明     
《中国船检》2005,(11):70-70
中韩加强交通物流合作 日前,交通部部长张春贤在北京会见了韩国海洋水产部长官吴巨敦。双方就进一步加强中韩在物流,港口、海运等领域的合作深入交换了意见。张春贤赞成双方建立东北亚物流协商机制.欢迎韩国企业投资中国的港口及物流业.也鼓励中国企业到韩国投资建设。吴巨救希望通过中韩合作,共同促进东北亚地区的物流发展。  相似文献   

20.
12月6日,东北亚物流信息服务网络即NEAL—NET服务接口开通仪式在中国杭州召开。中日韩正式实现中国宁波-舟山港、日本东京-横滨港、韩国釜山港三个试点港口的集装箱船舶动态信息共享,这标志着全球首个国际性物流信息共享合作机制正式发挥作用,对东北亚各国间实现物流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