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一民 《航海》2004,(6):14-17
1405年郑和首下西洋,比哥伦布探险活动早87年,比达伽马早92年,比麦哲伦到达菲律宾早了116年。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无论在船队规模、船舶载重吨位、航海应用技术领域均领先于欧洲同行。15世纪以后,我国逐渐丧失了业已确立的远洋航海优势。从表象看,大航海活动的终止是源于大明皇朝的禁海令,其实质是我国科技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政治、外交、经济、外贸、文化、宗教、军事、航海、天文、地理、民俗、建筑等方面阐述了中国明代伟大航海家郑和的业绩,同时作者从郑和是地理大发现的先导;是印度洋的首批探险者;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最后实现,拥有郑和的一份功劳;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规模最为庞大的航海活动;郑和航海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等五个方面,首次系统地论证了郑和在世界航海史上拥有的杰出地位.  相似文献   

3.
郑和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航海家。郑和航海活动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是古代中国人对世界文明与进步做出的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因此,总结郑和下西洋的历史经验与教训,能够为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借鉴与启示,而且能够进一步宣传我国"和谐世界"的传统思想,对我们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也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航海》2005,(4):F002-F002
今年是郑和七下西洋600周年。郑和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航海壮举,永载世界航海科技发展的史册。郑和七下西洋广泛传播中华文明.推动各国睦邻友好的外交活动。成为航海史上的千古佳话。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实践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杨槱 《上海造船》2005,(2):31-35
今年是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郑和下西洋这一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长期以来,在郑和航海和郑和宝船的学术研究方面存有不同的声音.只有认识历史真相,才能古为今用.为了求得真知和丰富学术内涵,作者针对郑和航海和郑和宝船研究发表一些个人见解,以同业界商讨.  相似文献   

6.
明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郑和是15世纪的大航海家,他不仅在航海史矗立起一座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不朽丰碑,也在世界航海史上谱写了跨洋越洲,开创远洋航行的光辉新篇。无论是在船队的规模和在远洋活动的范围上,或是在远洋组织指挥和在航海技术上,郑和下西洋之举都明显领先于哥伦布等人。诚如近代大学者梁启超所说:”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  相似文献   

7.
罗梅君 《珠江水运》2012,(11):62-65
六百多年前,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实现了七下西洋的壮举,他的远洋不仅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瑰丽一页,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大国风范。自2005年国务院批准将郑和下西洋的首航日7月11日确定为我国的航海目以来,中国航海日已走过了七年的历程。2012年7月11日,以“感知郑和、拥抱海洋”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航海日即将在南京启航。  相似文献   

8.
1405年,我国明代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开始了他的航海壮举。其船队规模之大.技术之先进和访问地点之多都是世界航海史上史无前例的。自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七下西洋,最多时达200多艘船的规模宏大的船队,其中长148米.宽60米的大型船只60余艘。使用了罗盘.测深器.牵星板等世界先进技术,航程10万余里。先后到过印度支那半岛.  相似文献   

9.
一舟 《中国水运》2005,(3):10-11
当前,举国上下都在筹备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活动,党中央确定了“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作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庆祝活动的主题,其宗旨就是要弘扬郑和精神,什么是郑和精神呢?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早87年,比麦哲伦到达菲律宾早116年,可以说郑和是世界上最早,最有成就的航海家。学习和发扬郑和精神,  相似文献   

10.
关于设立中国航海节的议案2005年,是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600年前,郑和率庞大船队,驰骋万里、远涉重洋,开创了“七下西洋”的辉煌业绩,拉开了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序幕,郑和当之无愧地成为人类航海史上的先驱。郑和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21 世纪是海洋世纪,人们已将海洋视为人类的第二大生存空间。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未来竞争的焦点也将集中在海洋,海洋也是维护国家权益和安全的重点领域。海洋对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为契机,设立自己的“航…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郑和”,他是中国伟大的航海家,他的丰功伟绩,代表中华文化对世界航海文明伟大的贡献,而受到世界各地的肯定与认同。所以,他也是“世界的郑和”。今年是明朝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全球各地都将举办一连串庆祝活动,以迎接这一光荣的世纪大庆典。我们重温郑和历史,回顾历代中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明代大航海家郑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先行者,他于公元1405年开始至1433年先后七次率领船队远航,足迹遍及亚非三十余国,堪称世界远洋航海的千古绝唱。郑和下西洋是人类第一次通过科学航海,大规模远洋航行的成功实践,凸现了当时我国航海技术在世界上的先进性。但郑和航海事业未能像西方航海那样,一代接一代继续下去,而是在郑和逝世之后便突然终止,表现出难以为继之局限性。这些成就与遗憾,均值得后人反思。  相似文献   

13.
郑和船队的规模近百倍于哥伦布船队,时间也早近一个世纪,但两次航海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迥异.文章探讨了中国封建社会对科学技术与航运造船的束缚,指出了纪念郑和下西洋对于发展航运与造船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航海》2008,(3):11-11
2008年“中国航海日”纽委会宣布,航海日庆祝大会将于7月11日在郑和下西洋的起锚地——江苏太仓举行。届时,当年郑和下西洋途经多个国家的驻华使节、海外华人和港台有关郑和社团将应邀参加。  相似文献   

15.
《水上消防》2008,(3):40-41
2008年“中国航海日”活动新闻发布会4月26日在北京举行.交通运输部副部长、航海日活动组委会常务副主任徐祖远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今年航海日活动的主题是“中国航海·改革开放30年暨国际海事组织·为海运服务60年”。航海日庆祝大会将于7月11日在郑和下西洋的起锚地——江苏太仓举行。届时,当年郑和下西洋途经多个国家的驻华使节、海外华人和港台有关郑和社团将应邀参加。据介绍,今年“7·11”航海日庆祝大会主会场设在苏州太仓玖龙体育馆,同时在苏州太仓港码头、郑和公园设置两个分会场。分会场的庆祝活动将通过现场直播的方式传送到主会场大屏幕上.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我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六百年前郑和率船队下西洋,不仅是中国人的壮举,也是世界的壮举。1955年,先父董浩云先生撰写纪念郑和下西洋五百五十周年的文章,现节录如下:“近世言航海,称拓疆者,无不盛道狄亚士之抵好望角,哥伦布之见新大陆,与夫伐斯哥·达伽玛之航抵印度。试一论中国航海大业,则蹙焉自沮,以为万年安乐,谁搜瀛海之神奇,百姓亨宁,奚控云涯之幽险。岂知先西方诸贤九十年,我国三宝太监郑和即已率巨船数十艘,吏卒数万人,自永乐三年(西历1405年)至宣南、爪哇、旧港、泰国、麻六甲各地,因南洋诸岛而叩印度洋之锡兰柯城…  相似文献   

17.
2005年7月11日,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郑和船队从福建长乐“伺风开洋”,经东南亚、印度洋到达红海和非洲,遍访当时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航海规模之大,编队船舶之多,造船和航海技术之先进,时间之久,难度之大,组织之严密,都是同时代其他各国远洋航海活动所无法比拟的,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最伟大的辉煌。  相似文献   

18.
刚刚过去的2002年,在航海史学界发生一件震惊世界却又争议颇多的新闻:英国人加文·孟席斯提出一个新理论:中国明朝郑和率领的船队比哥伦布早72年发现新大陆,比麦哲伦先100年绕行世界一周,比达伽马领先一步到达印度,比库克早到澳洲,航线一度延伸到了南极,即"郑和最早发现美洲新大陆后最先实现环绕地球航行".  相似文献   

19.
航海梦寻     
《中国船检》2012,(8):31-34,114-115
航海,是人类走向海洋的第一步。从徐福东渡到郑和七下西洋,在浩瀚的世界航海史上,中国人留下了不朽的辉煌。然而,在郑和之后,中国航海却戛然而止。从此,中国远离了曾引以为豪的航海时代,也失去了对海洋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是一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一次宣传教育文化活动。它最广泛地宣传了郑和下西洋的光辉业绩,宣传了我国“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的优良传统,宣传了我国航海事业的辉煌成就,宣传了我国改革开放,和平发展的方针政策,国家决定把每年7月11日定为中国“航海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