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道路翻浆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比较全面的介绍了翻浆的形成与发展,分析了其产生的各种因素,并对翻浆进行了分级分类。同时从改善土质的冻胀性,改善路基的水分条件,改善路基的湿度状态,改善路基结构四个方面谈了翻浆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路基翻浆的产生及影响因素 ,翻浆的预防原则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季冻区道路冻胀翻浆的处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路基翻浆和冻胀的产生机理、相互关系及对冻胀和翻浆产生影响的因素.并提出了具体的防治办法。  相似文献   

4.
在季节性冻土区公路路基翻浆是常见病害之一,翻浆通常伴随冻胀问题产生,所以对翻浆的防治主要应该考虑路基冻胀的问题。通过对引起冻土区公路路基冻胀的因素及冻胀机理进行分析,并探讨路基翻浆的预防措施,以期为相关工程项目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路基翻浆的产生机理及影响因素,提出了道路翻浆的预防原则和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道路翻浆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介绍了翻浆的形成与发展 ,分析了其产生的各因素 ,并对翻浆进行了分级分类。同时从改善土质的冻胀性 ,改善路基的水份条件 ,改变路基的湿度状态 ,改善路面结构四个方面谈了翻浆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对路基进行渗流与变形的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路基水温状况不良而导致产生薄弱环节是造成翻浆破坏的主要原因,并讨论了防治公路翻浆冒泥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翻浆是路基施工中最常见的水损害形式。路基土方填筑过程中,由于土方本身含水量过大或路基碾压成型前遇雨,在碾压过程中易产生翻浆,发生“弹簧”现象。冲刷沟槽、空洞、坍塌也是路基边坡常见水损害病害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结合实际施工经验 ,分析产生冻胀与翻浆的主要因素 ,阐述了路基冻胀与翻浆防治的基本途径 ,以及各种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翻浆是路基施工中最常见的水损害形式。路基土方填筑过程中.由于土方本身含水量过大或路基碾压成型前遇雨.在碾压过程中易产生翻浆.发生“弹簧”现象。  相似文献   

11.
着重介绍了季冻区路基冻害的产生机理以及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了季冻区路基冻害的防治措施和建议,为路基冻害的工程防治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冻胀和翻浆产生的原因,并从做好路基排水、提高路基填土高度、设置隔离层、换土、注意路槽排水、加强路面结构、加设防冻层、铺设隔温层等方面阐述了处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台阶型边坡的路基的结构优点 ,阐明在低湿地区这种边坡形式对防止路基冰冻翻浆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4.
路基冻害是严寒地区普遍存在的病害。本文分析了冻害形成的原因,提出了冻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季节性冻土地区(简称季冻区),路基随季节交替发生冻结和融化循环变化,产生的病害主要是冻胀和翻浆。本文结合抚顺市城市道路冻胀状况调查,分析道路冻胀翻浆产生的机理、影响因素,并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为今后抚顺等季节性冻土地区的城市道路设计和养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甘肃南部宕昌-迭部二级公路, 选取了2个典型寒区沟谷软土路基试验段, 监测了2个冻融期内路基温度、含水量、变形以及地下水位, 分析了弃渣换填深度与降排水措施对路基冻结特征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 在监测的2个冻结期内, 换填深度为2.0m的试验段K18+180的冻结深度比换填深度为1.0m的试验段K18+330的冻结深度大0.12~0.16m, 说明换填深度越大, 冻结深度越大; K18+330段初始地下水位为3.4m, 仅设置地表排水沟时, 冻结期间地下水位稳定在3.4m左右, 距冻结面的最小距离为1.7m, 说明设置排水沟时地下水位在冻结期间基本没有变化; K18+180段初始地下水位是1.3m, 在设置了渗沟降水措施后, 冻结期间地下水位稳定在2.0m左右, 距冻结面的最小距离为0.2m, 地下水位降低了约0.7m, 因此, 渗沟降水可以降低地下水位, 防止路基冻胀; K18+180段路基中心2个周期监测的最大冻胀分别为3.4、4.2mm, 而K18+330段相应位置的最大冻胀分别为10.7、14.0mm, 后者均是前者的3倍多, 说明换填深度越大路基冻胀越小;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30—2015) 规定的二级公路容许冻胀为50mm, 软土路基容许工后沉降为500mm, K18+180、K18+330段路基的最大沉降分别为1.5、1.8mm, 最大冻胀分别为4.2、14.0mm, 远远小于规范值, 表明试验段路基的稳定性良好, 采用换填与降排水措施能有效控制路基冻胀。   相似文献   

17.
从路基冻胀与翻浆产生的现象与作用机理入手,分析季节性冰冻地区产生道路翻浆的原因及影响因素,确定其中土、水、温度是内因,行车荷栽和路面构造是外因,翻浆的产生是它们综合作用的结果,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结合盐渍土的形成及工程性质,分析盐渍土地区道路路基的病害特征,研究表明,盐渍土的特殊工程性质易造成路基溶陷、翻浆和次生盐溃土等病害,并从路基填料、含水量控制、路基压实和排水等方面提出盐渍土地区道路路基的施工技术及施工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