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汽车工业用含铌钢的技术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国外近10年来汽车用高强度钢的技术发展情况,如高强度热/冷轧钢材、IF钢、新型多相钢、含铌铁素体不锈钢等,其应用越来越重要,而多相钢将是未来汽车用高强度钢开发的主体钢材。讨论了铌微合金技术及铌在这些钢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1 概述复合材料,因为具有材料性能可以设计、比强度高、比刚度大、抗疲劳性能好等优点,在汽车上的应用比例日益增多,成为汽车轻量化技术的必要手段之一。复合材料是指用人工方法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结合起来而制得的一种多相固体材料。各材料之间有明显的界面,各组分的形状比例和分布均能人为地控制,其性能优于各组分单独存在  相似文献   

3.
传统复合材料界面强度细观试验采用界面端部脱粘时的剪切应力的作为界面剪切强度的表征,而理论分析表明双材料界面端应力场存在的奇异性,在分析拔出试件界面端应力奇异性的基础上,对钢棒/环氧复合材料在宏尺度进行了断裂韧性的试验测试,所得结果与压力试件界面端试验结果比较,表明不同类型界面端断裂韧性也不相同,其中原因有待深入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由于加筋土结构经常受到动荷载的作用,因此筋土界面的动力剪切性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目前筋土界面的动力剪切试验往往循环次数很少,一般只有10多次,不能充分反映筋土界面的动力相互作用。采用大型动态直剪仪,在剪切位移幅值分别为1、2、4、6 mm时,对砾石-格栅界面进行了2 000次水平循环直剪试验,分析了剪切位移幅值对筋土界面剪切应力、竖向位移以及颗粒破碎的影响,揭示了筋土界面相互作用的机理。结果表明:在循环剪切过程中,界面平均峰值剪切应力先增加后减小;剪切位移幅值越大,达到界面峰值强度所需的循环次数越少,而达到界面残余强度所需的循环次数越多,较大的剪切位移幅值会使得砾石-格栅界面的剪切应力衰减现象更显著;随着剪切位移幅值的增大,试样最终剪缩量增大,但试样最终剪缩量增量逐渐减小;随着剪切位移幅值增大,界面剪切刚度逐渐减小,界面阻尼比却逐渐增大;通过对循环剪切试验后的砾石颗粒各粒组含量进行分析,发现剪切位移幅值越大,颗粒的相对破碎率也越大,相对颗粒破碎率与剪切位移幅值呈较好的对数关系,并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5.
《经济导报》2010,(2):11-11
贝克休斯公司已开发出一种多相流量计,它结合了井下传感器技术与经网络功能,可实时估计潜水泵系统从井底抽取液流的流量,且费用低廉。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层状地基中锚杆拉拔受力的非线性特征,引入锚固界面剪切滑移的双指数曲线模型,基于荷载传递法基本原理,建立层状地基中锚杆荷载传递的非线性微分方程,推导锚杆轴向位移、轴力和界面剪应力的解析解,并给出层状地基中锚杆拉拔受力特性的计算方法与求解步骤。在此基础上,分析拉拔荷载作用下层状地基中锚杆的荷载-位移曲线特征、轴力与界面剪应力分布特征以及锚固体埋入位置对锚杆受力特征的影响,并以工程实例检验该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作用荷载较小时,层状地基中锚杆的轴力和界面剪应力分布特征与均质地基中锚杆的轴力和界面剪应力分布特征基本一致;作用荷载较大时,地基土层状分布特征对锚杆拉拔受力特性具有显著的影响,锚杆轴力和界面剪应力在土层分界面处具有明显的界面效应,即二者在土层分界面处分别存在明显的转折点和跳跃点;锚固体埋入密实地基层中的范围越大,锚杆的极限抗拔荷载也越大,延性也越好,实际工程中应将锚固体尽可能地埋置于硬土层之中;在锚固界面弹性黏结、塑性变形(局部软化)以及滑移破坏的整个全历程阶段,所提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工程实测的锚杆荷载-位移曲线均吻合较好,反映了锚固界面剪切滑移与锚杆受力变形的非线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壁面沸腾换热模型、两相间换热系数模型、曳力升力等系数模型在内的多相流模型,建立多个发动机多相流过冷沸腾模型,比较各模型模拟结果差异,得到适用于发动机的多相流过冷沸腾模型,并建立不同结构的发动机冷却通道模型,通过多相流模拟分析发动机冷却通道的流动换热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分离式冷却通道温度分布更均匀,但需增加出入口;连体式冷却通道需要注重上、下冷却通道的串联和出、入口位置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为扩展研究新-旧沥青界面再生融合行为的方法,量化表征界面再生融合速率、融合程度等参数,通过构建新-旧双层沥青试样模型,分别基于动态剪切试验(DSR)测试试样界面的再生流变特征,基于分子动力学系统(MS)模拟试样界面的再生机制和过程,同时验证不同试验条件下试样界面再生流变特征测试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新添沥青标号的增加,新-旧沥青界面再生融合程度显著增大,再生融合速率明显提高;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新-旧沥青界面再生融合程度逐渐增大,但再生融合速率呈指数递减;随着加热温度的增加,高标号新添沥青的界面再生融合程度和界面再生融合速率均呈线性增大,而低标号新添沥青呈抛物线形增大;分子动力学系统模拟计算结果与动态剪切流变特征实测结果具有较好的关联性,表明选取的分子结构模型和计算参数合理,采用分子动力学技术模拟新-旧沥青界面再生融合行为的方法和思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阮静  胡伟  彭成明  潘桂林  林玮  彭鹏 《公路》2023,(6):122-127
张靖皋长江大桥南航道桥主塔采用350 m超高钢箱-钢管约束混凝土组合结构,单塔肢4根钢管直径为3.6 m,内填C60自密实无收缩混凝土,最大浇筑高度为43 m。介绍了大节段钢管混凝土总体浇筑工艺,针对“两两交替”轮流浇筑过程中存在的界面混凝土融合质量风险进行了分析,通过试验模拟轮流浇筑工艺,对比了不同暴露时间下的界面混凝土流动性,并观察了界面混凝土的融合情况,建议将界面混凝土的暴露时间控制在45 min以内,可保证轮流浇筑条件下的界面混凝土融合质量。  相似文献   

10.
关于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与普通混凝土(NC)粘结界面的试验研究较多,但如何在有限元软件中进行有效的模拟并进行相关参数分析的研究仍较少。本文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了采用粘聚力单元以模拟UHPC与NC粘结界面的有限元模型,并通过修改粘聚力模型参数分析了不同界面粗糙程度下UHPC-NC界面的粘结性能。建立了直接剪切、斜剪试验有限元模型,且利用摩尔库伦强度理论反推界面摩擦系数。结果表明:通过粘聚力单元模拟UHPC-NC界面能很好的反应实际的受力性能。  相似文献   

11.
①预热后,仪器自动进入主菜单界面,此时可用“↑”、“↓”键将光标移至“实时测试”菜单项前,按“K”键确认后,仪器进入实时测试界面(如图9所示),该界面可动态显示不透光度(N)、光吸收系数(K)、转速和油温的瞬时值及最大值,在该界面下可进行加载稳速试验和单次自由加速试验。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多相流试验台的测控原理和调试的工作内容,结合多相流试验台的安装与调试过程,阐述了现场调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其相应的解决步骤,对现场调试人员在调试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汽车人机交互界面在汽车设计中重要程度在逐渐增大,而且软件定义的界面、科技的进步、消费者需求的升级、互联网新势力造车崛起,都使得人机交互设计不断创新且迭代快速。本文以基于车载的人机交互界面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主机厂研究的范畴、流程、主要媒介,支持传统主机厂转型设计与开发。  相似文献   

14.
利用孔径为0.6 μm的SPG(Shirasu Porous Glass)多孔微滤膜,以异辛烷为分散相、pH=7的磷酸盐缓冲水溶液为连续相、以SDS(十二烷基硫酸钠)和PVA(聚乙烯醇)分别为水相乳化剂和稳定剂,制备了O/W型乳液,研究了操作条件对乳液性能包括液滴大小及分布的影响关系.当跨膜压差在0.12~0.16 MPa时,连续相流速分布在0.20~0.40 m/s时,乳化剂浓度在其临界胶束浓度(CMC)之上时,乳液的单分散性较好.由于乳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单分散性,可用于多相界面酶催化反应.  相似文献   

15.
采用小角X射线散射法和^31P核磁共振技术研究液晶态油酸多相脂质体的结构,实验表明,胆固醇,油酸,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均对PE脂质体的结构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地聚物作为一种低碳环保、应用潜力广阔的无机结合料,其与不同表面构造集料的界面交互作用直接影响地聚物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充分考虑集料矿物晶向的各向异性,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Molecular Dynamics, MD)从原子分子层次的作用模式和强度分析,模拟了地聚物主要水化成分N-A-S-H、C-A-S-H和集料矿物化学成分SiO2、CaCO3不同晶面的静态界面相互作用,并采用单轴拉伸方法从纳米尺度下讨论了不同界面交互的动态力学行为。模拟结果表明:CaCO3各晶面表现出比SiO2更强的表面能和表面浸润性,并与C-A-S-H、N-A-S-H的界面相互作用势和拉伸应力更强,但CaCO3晶面各向异性明显,性能稳定性不及SiO2。地聚物与集料矿物的相互作用势主要由静电势提供,由于矿物界面静电作用及浸润特征,交互区水分子聚集,氢键作用明显,同时水分子与Ca2+、Na+进行配位形成水合离子,有助于离子在矿物表面迁移、沉淀与成核生长,增强界面空间位阻效应。在单轴拉伸模拟中,地聚物与集料矿物界面拉伸失效机制包括2个阶段:第1阶段(0 nm<界面位移d<0.15 nm)主要克服界面交互的静电作用,第2阶段(0.15 nm≤d≤0.3 nm)主要克服氢键作用。MD模拟有助于从分子尺度揭示地聚物与集料界面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地聚物混凝土材料优化、交互界面强化及损伤等提供了新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连德攀  郭广磊  梅迎军  唐浩  李颖 《公路》2022,67(3):306-311
新浇筑混凝土原材料组成及性能特征对新浇筑-基体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有重要影响,为此,采用自行设计加工的45°Z型斜剪、轴向拉拔夹具,开展新浇筑混凝土-基体混凝土界面剪切试验和钻芯拉拔试验测试,研究了新浇筑混凝土粗集料石粉含量、粗集料最大粒径、单掺钢纤维和聚合物乳液、复掺钢纤维和聚合物对3 d、28 d新浇筑混凝土-基体混凝土界面抗剪强度及90 d界面黏结强度的影响。研究成果表明:粗集料中石粉含量在不超过5%的情况下,有助于改善新浇筑混凝土-基体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适当减小新浇筑混凝土中粗集料最大粒径能有效提高新浇筑混凝土-基体混凝土28 d、90 d界面黏结性能;粗集料最大粒径对新浇筑混凝土-基体混凝土界面黏结强度影响依次为:钢纤维混凝土>普通混凝土>钢纤维聚合物混凝土>聚合乳液改性混凝土;在新浇筑混凝土中掺入钢纤维和聚合物乳液有助于改善新浇筑混凝土-基体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且钢纤维和聚合物乳液复掺效果优于单掺,新浇筑混凝土-基体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优劣顺序依次为:钢纤维聚合物混凝土>聚合乳液改性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普通混凝土。  相似文献   

18.
高普  刘辉  贝文瑾  项昌乐 《汽车工程》2023,(9):1753-1764
随着车辆齿轮传动系统向着高速、重载和大功率的方向发展,结构日趋复杂,运行工况多变,极易发生零部件损伤故障,影响系统运行可靠性。建立准确的齿轮传动系统模型,研究系统典型界面传递特性变化规律,是系统故障检测和定位的关键技术基础。本文综合考虑齿轮时变啮合刚度、啮合阻尼、齿侧间隙及轴承支承刚度等关键影响因素,建立定轴齿轮传动系统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结合振动特性试验测试,有效验证齿轮传动动力学建模的准确性;然后针对齿轮啮合界面和轴承界面,构建典型界面力模型,以振动信号传递的衰减系数量化表征传递特性,开展典型界面振动传递的仿真和试验研究,揭示振动信号在齿轮传动系统传递的本质规律,为车辆齿轮传动系统故障检测中传感器测点布置提供有力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加筋粘性土筋土界面剪切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对加筋粘性土筋土界面的剪切特性进行试验研究,在试验的基础上对粘性土加筋土界面剪切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折。研究表明,粘性土筋土界面剪切特性与试验方法、剪切速率、填土的含水量和密实度紧密相关,从而为加筋土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论述一种适合我国城市平面交叉路口交通控制的多相信号机的研制方案,分析城市交交路口的交通阻塞问题,给出了合理的运行时序和控制方案,并对参数输入和人机界面进了合理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