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分为三部分。①主机循环柜滑油粘度、TBN增加的原因。②主机循环柜滑油粘度,TBN过高的危害。粘度过高引起主滑油中溶解的沉积物增多,难以将滑油不溶物中的细小颗粒分离出来,流体内的摩擦阻力增加,会使轴承温度升高,活塞的冷却效果变差,容易产生积炭,TBN过高影响滑油抗乳化能力,硫酸盐分增高、增大了滑油粘度、使轴和轴承磨损增加,滑油抗氧化能力下降。③针对主循环柜滑油粘度,TBN过高,提出在管理中应采取  相似文献   

2.
成品的船用润滑油由各种不同粘度的基础油调到符合产品规格的粘度,然后加入各种添加剂进行调和,使能符合各种船用润滑油的理化指标及性能要求,这—过程称为调和。  相似文献   

3.
基于PLC的船舶焚烧炉废油粘度测量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基于PLC的船舶焚烧炉粘度测量系统,系统通过废油粘度的测量和判断,为实现废油处理的自动化,智能化提出了一种实用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主要介绍CNT-B型船用燃油粘度调节装置中的关键部分-粘度发讯器的工作原理,结构设计及特点,静态特性试验状况,以及实船使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燃油粘度控制是典型的反馈控制系统,模拟装置粘度控制单元采用WINCE嵌入式系统开发。燃油粘度自动控制程序采用软件实现,两个电位器分别用于模拟燃油粘度和温度反馈信号。该装置能够完成诸如燃油温度控制、粘度控制、换油及参数设置等基本操作。  相似文献   

6.
船上经常会遇到调零与调量程的问题,其中CAF粘度控制系统的调零与调量程是比较灵活、比较复杂的。此文详细地阐述了其中的有关理论,并提出了切合实际的调整方法,从而可以直接利用系统本身的一些特性迅速恢复粘度控制系统的正常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7.
王超  董国保  王宗亮 《机电设备》2010,27(1):1-2,42
从修理的角度讨论船舶电机滑动轴承的间隙和滑油粘度,分析了轴承间隙超差和滑油粘度不合适对润滑油膜形成的影响及对轴承安全运行的危害.并通过对因间隙超差和润滑油粘度低而烧坏轴瓦的典型故障的分析,进一步阐明修理中要保证轴承间隙合格和滑油粘度正确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王琪  邹俊杰 《武汉造船》2009,(3):99-102
为提高主机燃油的粘度控制,保证船舶动力性能,为燃油粘度控制系统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借助Matlab模糊逻辑工具箱设计粘度控制器并在Simulink平台上对该系统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Fuzzy-PID控制算法的设计极大地改善了系统各项性能,是一种有效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介电常数和粘度作为船舶柴油机滑油品质监测对象,对某船舶柴油机滑油在使用过程中异常进入冷却水、燃油和金属颗粒物的情况进行模拟实验。研究了滑油的水分含量、燃油含量、铁磨粒含量与粘度和介电常数之间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冷却水稀释滑油使得滑油的介电常数、粘度增大,燃油稀释滑油使得滑油粘度随着燃油含量的增大而减小,金属颗粒物使得机油的粘度增大,介电常数增大。基于试验结果可为实船滑油品质在线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燃油粘度系统是保证船舶动力装置正常工作的前提,熟练掌握船舶燃油粘度控制系统的性能,对于系统保养和故障分析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一套新型船舶主机燃油粘度模拟实验系统的原理和功能。结合实际使用中的问题,提出注意事项及改进措施,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一个较高的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11.
工程建设中的断裂构造对场地稳定和建筑物安全的影响已经引起了重视,针对断裂构造成因复杂、大小不一、埋藏深度不一、内含物的成分及性状差异极大,造成对断裂构造探测的针对性、直观性不足的问题,进行探测技术路线和探测方法的研究和论述,采用基于区域地质条件分析,运用多种手段对表部和隐伏的断裂构造进行深入的探测方法,探测成果直观、可靠,对工程建设宏观的安全性评价、研究场地内断裂构造对工程的影响提供详尽的资料。结合上海洋山深水港区LNG码头和后方堆场工程,验证该探测技术路线和方法能有针对性地、直观地探测工程场地内的断裂构造。  相似文献   

12.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不规则波作用下、斜坡堤采用随机摆放扭王字块体时,波浪周期、堤顶高程改变对斜坡堤上前坡、堤顶及后坡上扭王字块体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波浪周期的变大,前坡扭王字块体稳定性逐渐增大,堤顶和后坡扭王块体稳定性反而减小,波浪对斜坡堤扭王护面的破坏位置由前坡向堤顶和后坡转移。同时,前坡扭王字块体稳定性随着堤顶超高的增加而减小,堤顶和后坡扭王块体随着堤顶超高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三峡升船机船厢补排水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操作繁琐、安全隐患多和效率低下问题,进行了船厢补排水系统结构特点及补排水工艺的研究。设计了补排水系统对接装置,分析装置的受力情况,为装置的设计校核提供理论指导。提出了两种对接装置的安装布置方案,并对比得出了两种方案的优缺点,同时优化了三峡升船机船厢补排水工艺。结果表明:设计的对接装置可提高船厢补排水效率和人员操作的安全性,实现升船机船厢补排水一体化操作,为三峡升船机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4.
目前设计规范未对人字门启闭力计算公式中的闸门前后水压差Z值选取做出明确规定,在计算人字门启闭力时通常会取大值,从而导致工程浪费。对大藤峡船闸人字门水动力与启闭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和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定量分析启闭力影响因素的效果,以便更科学合理地选取Z值。结果表明,适当增大门底间隙、门龛深度和采用变速启闭运行方式有利于闸门前后水体流动顺畅,在闸门启闭过程中形成的Z值则较小,相应的人字门启闭力也变小。综合考虑人字门启闭运行水动力特性的影响因素,合理选取Z值,可得到比较准确的计算结果,优化启闭机容量。  相似文献   

15.
为了满足仿真系统中智能兵力的智能性和反潜战军事领域仿真资源的可重用性要求,针对现代水面舰艇反潜作战特点和系统设计的新需求,结合模块化建模和多Agent建模2种方法,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水面舰艇仿真平台进行了功能分析;划分了舰艇平台系统模块,建立了舰艇平台层次多Agent模型;利用XML技术在HLA基础上进行了水面舰艇平台的联邦成员设计,分析了联邦成员信息交互关系,完成了各种Agent的构造和决策设计。从而满足了系统仿真粒度的需求,提高了系统仿真平台模型资源可重用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6.
刘锐  沈妍  周聪聪  姚寿广 《船舶工程》2020,42(12):113-118
针对电容去离子(CDI)海水淡化单元,建立了单元内吸、脱附过程的多物理场耦合模型,通过模拟分析了吸附及两种脱附方式(电压断开和电压反接)下,操作参数(工作电压、入口流速)和几何参数(电极厚度、流道间距)对CDI单元吸附脱盐及脱附再生过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吸附效率随入口流速及流道间距的增大而减小,随多孔电极厚度及极板电压的增大而增大;吸附过程中,最小出口浓度随入口速度和流道间距的增大而增大,随工作电压增加而减小,与电极厚度无关;与脱附方式为电压断开相比,脱附方式为电压反接时,脱附完成所需时间较小。  相似文献   

17.
二次预应力外包钢组合梁叠合楼盖动力特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次预应力外包钢组合梁叠合楼盖结构体系是目前在外包钢组合梁和预应力结构理论研究基础上提出的新型楼盖体系。这种新型式的组合式叠合结构利用轻骨料混凝土大幅地减轻结构自重,增加楼盖体系保温隔热和隔音性能,同时通过两次预应力的张拉,使该新型楼盖系统适合了大跨度工程施工及承载,以及充分发挥各组合材料物理力学特性的要求,为该类型结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论文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叠合楼盖三维实体模型。对叠合楼盖的动力特性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改变预应力的大小、预应力筋的布筋形态和柱的约束条件等进行参数讨论。文中分析了各参数对结构体系自振频率及振幅产生的影响并得到了一些规律性的结论,对进一步研究该体系的动力性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郭涛 《水运工程》2018,(12):21-25
航道工程具有施工工期长、施工影响因素多等特点。在航道工程的设计、施工、维护的各个阶段,随着对精细化管理的需求日趋提高,传统的实施方法已不能满足工程的强度与精度要求。从航道工程和BIM的特性入手,探讨了BIM技术在航道工程设计、施工、维护等各阶段的应用。在保证设计合理性的前提下,可通过BIM模型完成设计意图的表达与传递,从而保证航道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及后续维护阶段航道整治建筑物安全、稳定地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分层总和法计算沉降的原理,推导了干施工条件下重力式码头方块墙沉降与旋转的理论计算方法,并对重力式码头试验段的沉降与旋转实测值与计算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方块墙沉降与旋转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变化规律一致,沉降与旋转均随着方块安装层数的增加而增大,但墙后回填碎石和墙上预压荷载后,墙趾处沉降继续增大,墙踵处沉降减小,并且墙体的旋转在预压后达到最大值。在重力式码头工程中推导的理论计算方法可应用于预判码头方块墙的沉降和旋转量、评价方块墙的预压效果以及预估现浇混凝土垫层的预设坡度。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便携式船舶液舱容积查询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思路。该系统通过现场获得液面高度,输入纵倾值、视密度、视温度等参数后,由人机界面自动显示液舱内油品的质量和容量,并可对输入参数以及计算结果进行存储记录,减少了现场计量人员查表计算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计量结果计算的准确可靠性,便于数字化管理和事后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