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减少汽车排放,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20世纪后期以来国内外对燃油成分、性能影响排放的规律进行了大量研究,对美国AQIRP、欧洲EPEFE、日本JCAP和国内相关研究项目进行了总结,提出在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的基础上根据国内的炼油结构、燃油水平和当代及未来汽车先进技术进行燃油指标对排放的影响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在汽车领域,北京率先实施尾气排放不断升级是一个积极的信号。预示全国全面施行国IV排放已经势在必行,如何跟进国家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政策,已成了汽车厂商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文中主要对欧洲与美国蒸发排放法规进行比对研究。针对一台满足欧洲、美国排放法规的轻型车,分别参照欧美法规,进行热浸、昼间蒸发试验。按照美国排放标准得到的热浸、昼间蒸发排放结果分别为0.166g和0.585g,均高于按照欧洲排放标准所测得的排放值0.028g和0.388g。结果表明,美国蒸发排放标准较欧洲排放标准更为严格,对车辆的碳罐系统要求更高。通过对蒸发排放的试验内容、试验流程、排放法规制定趋势及排放结果进行异同分析,为我国进一步完善蒸发排放法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机动车道路排放的实时测试系统开发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OEM-2100基础上开发了一种机动车道路排放实时测试系统,并在实际道路上进行了轻型车的实时排放测试。计算了路段排放因子和排放总量,分析了车辆各行驶工况所占时间和排放量比例以及平均排放率,研究了各工况下机动车尾气污染物的贡献率,为准确测定交通流中单车污染物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该测试系统为建立排放模型提供数据依据,对于评价交通控制改进措施和智能交通系统对排放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柴油机改燃LPG-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后的排放性能及对动力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影响双燃料发动机排放的主要因素,探讨了降低发动机排放与保护发动机动力性能的措施,为治理在用柴油汽车排放烟污染提供了鉴戒。  相似文献   

6.
崔毅  邬静川 《上海汽车》1999,(7):5-8,12
本语文介绍了车用柴油机瞬态工况排放问题出来,初步探讨了我国现阶段态循环排放的研究方法。文章认为,随着排放法规愈来愈严格,瞬态排放要求必将提到议事日程,限于我国现阶段瞬态循环排放测试实施排放试验和瞬态工作过程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瞬态排放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直接进行记测试的困难。文中还讨论了控制降低车用柴油机瞬态工况排放的一些措施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柴油机改燃LPC-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后的排放性能及对动力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影响双燃料发动机排放的主要因素,探讨了降低发动机排放与保持发动机动力性能的措施,为治理在用柴油汽车排烟污染提供了鉴戒。  相似文献   

8.
柴油机燃用乙二醇二甲醚—柴油混合燃料的排放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乙二醇二甲醚作为一种含氧燃料,与柴油混合配制出不同比例的混合燃料,在1台单缸直喷式柴油机上进行排放对比试验,研究了在柴油中添加乙二醇二甲醚降低柴油机排放的机理,并分析了排放随发动机负荷变化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柴油中添加体积分数为10%~20%的乙二醇二甲醚,可使柴油机热效率明显提高,燃烧持续期缩短,在中高负荷条件下,炭烟和CO排放大幅度降低,NOx排放稍有下降,HC排放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9.
美国2007排放法规要求的PM排放和NOx排放将大幅减少,重型发动机将不得不应用各种排气后处理装置。虽然从2007年2010年NOx排放和非甲烷碳氢化合物排放限值是逐渐变得更严格的,但PM排放限值(0.01g/bhp.hr)从2007年开始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国内汽车制造企业核算参考依据各异,急需建立统一核算标准,本文完整识别了汽车企业组织范围内温室气体排放源和气体类别,并就燃料燃烧排放和购入电力排放活动水平数据和排放因子数据获取优先级提出了建议,分析国内核算指南和标准体系中天然气、柴油和汽油排放因子参数包括低位发热值、单位热值含量以及氧化率等参数缺省值来源和数值差异以及不同区域排放因子的发布使用情况,提议在制定汽车制造企业核算标准过程中,严格遵循数据因子一致性和可靠性原则,便于汽车产业链之间数据联动以及同行和跨行有效比较分析,并最终提出了排放因子的取值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了充分掌握机动车污染物排放规律和特征,为决策者提供科学有效的控制机动车排放的建议,研究者们致力于研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的物化原理和影响机动车污染的主要因素,并据此建立机动车排放因子模型。介绍了机动车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机动车排放测试方法和国外几种不同机动车排放因子模型,评价了各种机动车排放因子模型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并且对我国的机动车排放因子模型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OBD——车载诊断系统简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众所周知,机动车尾气已成为重要污染源。根据规划,“十一五”期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5500万辆左右。据亚洲开发银行预计,今后30年中国汽车数量可能增加15倍。又预测到2015年,城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将比2000年上升一倍。解决汽车环保问题已刻不容缓。为此国家加大力度严格控制机动车污染,逐步提高新车排放标准,加大老旧车辆淘汰力度,坚决遏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增长的趋势。为此,国家引进了“车载自动诊断系统”,这对于发现高排放车辆,有效控制废气排放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豪彦 《汽车与配件》2001,(19):20-22
汽车排放污染物主要来自于燃油蒸发排放,曲轴箱排放,发动机排放,空调制冷剂等,  相似文献   

14.
1欧Ⅲ与欧Ⅱ的差别 从欧Ⅰ到欧Ⅱ,虽然说排放限值有所趋严,相对来说还比较容易实现。欧Ⅲ的难点不仅在于排放限值更严,应该说,从欧Ⅱ到欧Ⅲ是一个飞跃,两者的主要差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摩托车排放标准及法规简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介绍了欧盟摩托车排放法规欧Ⅰ、欧Ⅱ、欧Ⅲ阶段排放限值和实施日期;日本现行及最新摩托车排放法规限值和实施日期;中国大陆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和实施日期;中国大陆摩托车排放标准与欧Ⅰ和欧Ⅱ法规的差异;北京市地方摩托车排放标准;台湾省Ⅰ、Ⅱ、Ⅲ、Ⅳ期排放法规。  相似文献   

16.
华龙 《城市车辆》2005,(2):32-32
控制柴油机排放污染物,主要在于控制NOX和PT(颗粒)。欧盟在柴油机排放控制方面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所制定的排放标准也为世界各国所认可。欧盟控制排放污染物所有的技术措施如下:欧Ⅰ:采用非直喷燃烧室 分配泵燃油系统或直喷燃烧室 分配泵 燃油系统 增压技术(可采用中冷);欧Ⅱ:  相似文献   

17.
2007年国家环保部正式颁布了《GB14622—2007摩托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和《GB18176—2007轻便摩托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同时颁布的还有《GB20998—2007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各研究机构、成车厂、排放关系部品生产商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也提出了不少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8.
从排放法规、发动机技术,以及氮氧化物(NOx)、颗粒、碳氢化合物(HC)和一氧化碳控制等方面扼要回顾了柴油机排放控制的最新进展。排放法规正在继续向前推进,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可能会提出2016—2022年拟收紧70%的轻型车车队平均排放标准。轻型车和重型车发动机的二氧化碳(CO2)排放法规也都会收紧,这些法规对柴油机及其排...  相似文献   

19.
徐阳 《重型汽车》2005,(5):31-32
1 引言 为了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世界各国相继制订和实施了越来越严格的柴油机排放标准.目前,我国的排放标准采用欧洲体系,2000年等效实施了欧Ⅰ排放标准,2004年等效实施了欧Ⅱ排放标准,到2008年将达到欧Ⅲ排放标准,2010年争取与欧洲排放标准接轨.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为完成2008年奥运会的空气质量目标,将会提前执行欧Ⅲ排放法规,但根据欧Ⅰ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现状来看,实施欧Ⅲ排放标准的步伐将是极为缓慢的。因此,中国将会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出现欧Ⅰ、欧Ⅱ、欧Ⅲ排放汽车并存的局面。北京市将于2003年1月1日在全国提前一年实施欧Ⅱ排放标准,并于2005年实施欧Ⅲ排放标准。但在实施新的排放法规之前,一些现有的问题和矛盾若不及时加以解决,就会出现新旧问题叠加,矛盾更加突出,甚至严重妨碍新排放法规的执行。因为新排放法规的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