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电控汽油喷射系统喷油量和点火正时的控制,以及电控柴油喷射系统供油量和供油时刻的控制。着重分析EFI和ECD系统在传感器、控制功能、反馈控制以及经济性等方面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胡琳 《汽车技术》1996,(12):24-27
简述了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优点,介绍了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两种主要控制方式。对冷起动与起动后供油增量特怀,暖车供油增量特性电压修理特性等9种汽油喷射系统的控制特性 探讨,分析了具体工作过程。  相似文献   

3.
汽油机供油装置的发展,经历了化油器、电子化油器(ECC)及电子汽油喷射系统(EFI)阶段。如今,供油装置向EFI方向发展的趋势是越来越明显了。一、供油装置的发展过程(见表1) 供油装置的发展,初期主要满足其动力性、经济性等使用要求等因素。而从70年代开始,供油装置的发展主要受排放法规这一外在因素的制约。因此,出现了结构复杂、加工装配精度高、达到排放法规要求的化油器。随着排放法规的进一步严格化,化油器已无法满足要求,又因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供油装置也迅速电子化,其过程大体是电子控制化油器(ECC)向电子汽油器喷射系统(EFI)的逐渐转移。  相似文献   

4.
电控单体泵供油系统仿真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电控单体泵(EUP)燃油喷射系统是一种电磁阀溢流控制式供油系统。采用AMESim4.0通用液压分析软件对电控单体泵供油系统进行了建模仿真,将单体泵喷油试验台架的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5.
发动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取消传统的机械系统(如化油器),采用电子控制装置来控制发动机的供油过程。任何一种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都是由喷油油路及各执行部件、传感器和电子控制单元三大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6.
供油系统电磁延迟和液力延迟导致实际喷射脉宽与控制信号脉宽之间存在差异.利用由喷雾图像获取的喷雾脉宽作为实际喷射脉宽,对喷雾脉宽与控制信号脉宽之间对应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单次喷射喷雾脉宽大于控制信号脉宽,且脉宽差量随着喷射压力增大而缩小,与背景气体密度基本无关;多次喷射喷雾脉宽大于控制信号脉宽,且脉宽差随着喷射压力增大而缩小;两次喷射喷雾间隔小于控制信号喷射间隔,且喷射间隔差在不同压力、预喷油量、控制信号间隔下保持不变;燃油融合现象发生的实际临界喷射间隔时间小于由喷油规律所获取的临界喷射间隔时间.本研究提出了利用喷雾对供油系统喷射脉宽进行研究的新思路,并为多次喷射控制策略的优化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GD-1高压共轨电控柴油机起动控制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机械式供油系统相比,高压共轨电控系统在起动时可迅速建立起较高的油压、灵活地调节喷油量和喷射提前角。基于GD—1高压共轨电控系统,采取对喷油量、喷油压力和喷射正时等主要参数的调节与控制,做了电控共轨柴油机起动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有效改善柴油机起动性能。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柴油机供油系统匹配试验的结果分析 ,阐明了车用直喷柴油机低速不稳定现象是由供油系统的异常喷射造成的 ,并进行了机理探讨。最后提出了改善不稳定喷射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道依茨(DEUTZ)柴油发动机EDC16电控单体泵系统(以下简称EDC16系统)是一个新型的全电子控制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它不再采用机械调速器(没有齿杆装置),与传统的机械喷射系统不同的是:EDC16系统采用转矩控制策略,可以自由控制发动机输出转矩(喷油量)和喷油开始时间(喷油定时)。电控单体泵供油系统的喷油泵是单体的,  相似文献   

10.
汽车柴油机电控高压共轨喷油系统(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燃油系统 汽车柴油机电控高压共轨喷油系统(图7)由低压供油部分和高压供油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1.
柴油机的燃油喷射系统发展至今,经历了由蓄压式到机械式再到电控式的发展历程(如图1所示)。 早期的柴油机采用空气喷射系统,即用压力为7兆帕的压缩空气将燃油吹入汽缸中。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德国博世公司为代表的机械式喷油系统取代了蓄压式供油系统,使得柴油机在车辆上得到广泛应用。机械式喷油系统包括直列泵和分配泵,分配泵按泵油方式又分为转子式和单柱塞式。  相似文献   

12.
三、电控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 电控高压共轨技术是指在高压油泵、压力传感器和ECM组成的闭环控制系统中,喷油压力不由针阀挤压燃油而产生,且其大小与发动机转速无关的一种供油方式。在共轨供油系统中,喷油压力的产生和喷射过程是彼此完全分开的,高压油泵把高压燃油输入到蓄压器中,通过对蓄压器内油压的调节实现精确控制,使最终高压油管压力的大小与发动机的转速无关。  相似文献   

13.
对采用电控单体泵和共轨喷油器的双电磁阀控制燃油系统进行试验研究,该系统能完成对供油和喷油的独立控制;研究结果表明双电磁阀控制燃油系统可方便地控制启喷压力,从而灵活地调节喷油规律;可在部分工况下实现等压喷射;双阀系统开始和结束喷射时刻的燃油压力会影响实际喷油持续期的长度,喷射压力越高,实际的喷油持续期越长.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述了轿车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供油特性和运用、维修要点并介绍了典型汽车故障代码的含义。  相似文献   

15.
新型共轨蓄压式电控燃油系统及32位ECU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辉  汪洋  孙方  苏万华  史绍熙 《汽车工程》2001,23(1):44-48,63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共轨蓄压、喷油规律可调式电控柴油喷射系统,该系统成功实现了高压喷射以及喷油压力、喷油量和喷油定量的灵活控制,并具有预喷射和快速停油功能,同时还具有调整喷油速率的能力。通过对中压供油系统的优化设计,实现了优良的共轨油压调节特性。为了适应未来高性能车用柴油机管理系统的需要,首次采用32位单片机,开发一种功能完善的ECU,该ECU不仅能实现对电控然油系统的完善控制,而且还具有对增压器、EGR等的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6.
采用切线凸轮的电控单体泵燃油系统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电控单体泵燃油系统特性在匹配切线凸轮型线下的燃油特性。进行了高转速和低转速下的试验,低转速下对应的供油速度低,如果供油提前角太提前将导致断续喷射,高转速下较大的凸轮速度将对应较高的供油速度,使得供油压力高,因此可用凸轮速度范围受到限制,切线凸轮速度变化较大使得对应的工作区间较短;进行了不同提前角下的试验,供油角度的变化对电控单体泵燃油系统喷射特性影响较大,不利于通过调节喷油角度来优化排放性能;进行了不同油量下系统的特性试验,发现不同油量下喷射特性变化大,变化规律不满足理想喷油规律的需求;进行了高速下燃油系统试验,高速时由于压力波的影响出现了二次喷射。结果说明,切线凸轮型线的速度段斜率大,能够快速实现高速供油,有利于快速建立供油压力,但是采用切线凸轮的单体泵燃油系统的供油特性受到转速和提前角的影响,不利于发动机面工况的匹配和大功率柴油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共轨式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是由菲亚特集团下属的MARELLI公司发明的.它主要由高压供油系统、共轨油道、每缸一个的喷油侧的高压油泵和电控单元(ECU)组成.  相似文献   

18.
大量研究表明二甲基醚(DME)是压燃式发动机的一种理想清洁代用燃料。由于液态DME具有高压缩性和低润滑性,对供油系统的改造仍是目前开发DME发动机的关键。介绍了一些改善DME供油系统的新技术,双流体热力学泵、可变排量和共轨压力的供油泵及一种新颖的燃油喷射系统;同时也介绍了DME供油系统润滑和密封技术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 汽车电子技术是汽车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汽车采用电子控制装置,对环保、节能、提高运行安全性和汽车综合性能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产轿车和进口轿车大部分都是汽油机,电控汽油喷射系统在汽车上应用广泛,特别是90年代之后,电控汽油喷射系统在美国、日本和德国等发达国家已基本上取代了传统的化油器式供油系统.我国从2000年开始生产的国产轿车,规定都要使用电子控制式发动机和三元催化净化装置.  相似文献   

20.
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系统构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采用电子控制的优越性,阐述了脉动泵两代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和共执式电控喷射系统的系统构型、技术特点和发展状况,指出了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