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邢临公路威县至冀鲁界段邢威高速东延工程,全线一般路基宽26米,采用沥青砼路面结构,上、中面层采用SBS(I—C)型改性沥青,粗集料采用玄武岩,细集料采用石灰岩机制砂:下面层采用AH-70号沥青,石灰岩集料。所用砼级配材料、填筑路基材料,均为当地材料。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石灰岩、砂岩、玄武岩、花岗岩4种集料的磨光值试验、磨耗值试验、冲击值试验、压碎值试验、坚固性试验等试验进行了分析,并对几种集料的抗滑耐磨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以上研究得出:在标准条件下所选用的几种集料的力学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中使用的石灰岩、砂岩相当的石灰岩、砂岩作沥青路面抗滑表层的集料,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交通量不大且地形平缓时,采用石灰岩作为抗滑表层的集料基本可以满足高速公路使用期内(大中修之前)的抗滑耐磨性能。通过以上各个方面的研究,从抗滑耐磨的角度综合分析、评价采用石灰岩、砂岩、玄武岩、花岗岩4种集料作为沥青抗滑表层材料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广西地区方解石广泛的分布于石灰岩中,为论证石灰岩中方解石含量对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以及在贵隆高速沥青路面中下面层的合理利用含方解石石灰岩集料,文章对不同方解石含量石灰岩集料的压碎值、高温压碎值以及软弱颗粒含量进行试验检测.同时采用车辙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验证含方解石石灰岩沥青混合料AC-20C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当地丰富的石灰岩碎石的取样及集料的性能试验,确定了石灰岩作上面层粗集料的适用性,并对石灰岩与玄武岩进行造价分析,表明了石灰岩粗集料上面层的造价低,其路用性能质量满足相应的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5.
钢渣作为钢铁行业的工业副产品,经破碎后整体特征与筑路集料类似,是目前短缺的优质石料的良好替代品。为系统研究钢渣集料作为筑路集料的外观形态特征,采用包括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压汞试验和集料图像测量系统在内的多种现代检测仪器和方法分析其微观表面构造、孔隙特征、形态特征等指标,并与常见的石灰岩、玄武岩集料进行对比论证,结果表明:钢渣是一种密度大、吸水率大、压碎值小、黏附性良好的集料;钢渣表面存在较多的粉体颗粒,孔隙分布丰富,大于1μm的孔隙占比达到65.24%;钢渣的棱角性高于石灰岩和玄武岩集料,表面纹理指标介于石灰岩和玄武岩之间,球度指标优于石灰岩和玄武岩集料。  相似文献   

6.
高等级公路的改扩建和养护需耗费大量的矿石资源,石灰岩材料来源较广,但其综合使用性能有待进一步研究.对产自不同源地的石灰岩进行磨耗值、冲击值、压碎值检测,并与玄武岩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4种不同类型粗集料制备AC-13和SMA-13两种级配沥青混合料.研究表明:玄武岩沥青混合料的摩擦系数要优于石灰岩,但构造深度...  相似文献   

7.
根据不同集料种类和粒径对微波加热温升效率的影响,采用微波加热设备,研究加热0~5min时间内,O-5mm、5mm~10mm和10mm-15mm三种粒径的石灰岩集料和铁矿石集料的温度变化规律,计算温升效率。结果表明,相同时间内,铁矿石集料的温升效率明显高于石灰岩集料,最高可达133%;集料粒径明显影响其温升效率,温升效率按照粒径排列为0~5mm〉5mm—10mm〉10mm~15mm,最大差值达18%。  相似文献   

8.
付涛  闻佳清  区桦 《交通标准化》2015,1(1):122-128
为解决部分地区辉绿岩集料在配合比设计过程中四档料均用辉绿岩集料易出现空隙率Va、矿料间隙率VMA和流值FL偏大的问题,结合工程实例,首先通过室内试验从辉绿岩的集料品质、粗集料压碎值、细集料棱角性、细集料粉尘含量和粉胶比、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及矿料级配等多方面论述了辉绿岩的集料特性对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影响;其次,提出了采用石灰岩集料和辉绿岩集料混用的方法来提高混合料的和易性,降低矿料间隙率VMA和流值FL;再次,通过浸水马歇尔试验、劈裂试验和车辙试验验证了石灰岩和辉绿岩混用后,其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和水稳定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最后,结合试验路铺筑和相关检测,总结说明了石灰岩集料和辉绿岩集料混用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路面压实度、渗水系数、构造深度及抗滑系数等技术指标均良好,适用于高速公路上面层.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205省道SMA试验路,阐述了SMA路面在苏州地区铺筑配合比设计和现场施工控制要点,同时对粗集料采用辉绿岩 细集料采用石灰岩与粗细集料均采用玄武岩铺筑的SMA混合料性能和路面性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钢渣粗集料对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和体积稳定性的影响,分别用石灰岩和不同膨胀性的两种钢渣为粗集料,设计配合比为AC-13C型的沥青混合料。通过浸水马歇尔、动稳定性、冻融劈裂、间接拉伸和体积稳定性试验,研究钢渣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钢渣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均好于石灰岩沥青混合料的;两种钢渣的沥青混合料的间接拉伸疲劳性能分别为石灰岩沥青混合料的1.36倍和2.16倍,用钢渣2为粗集料的沥青混合料比用钢渣1为粗集料的沥青混合料更稳定。虽然钢渣沥青混合料的体积稳定性降低,但是两种钢渣沥青混合料的72 h浸水马歇尔稳定度分别是石灰岩沥青混合料的1.25倍和1.52倍。  相似文献   

11.
为改善沥青路面材料在道路长期使用过程中的使用性能,本文选用玄武岩集料代替部分石灰岩集料,探究40%掺量玄武岩集料沥青混合料对改善路面抗滑性能和水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采用AC-16型级配设计、最佳油石比为4.6%时;沥青混合料残留稳定度和冻融劈裂强度比均大于90%以上,摆值和构造深度满足抗滑性能要求,具有较好的水稳定性和抗滑性能。最后对施工工艺进行研究,有效提高公路施工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2.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成功并且有效地应用于多国路面面层。针对纳黔高速公路,采用当地集料设计SMA。通过两种粗集料(石灰岩、玄武岩)的不同配比作为分析对象,测试(马歇尔稳定度、动稳定度、低温弯曲试验、构造深度、摩擦系数)得到沥青SMA体积参数和性能指标。分析得出的SMA是符合工程需要的优质面层材料,具有良好的抗滑能力,低温抗裂性能和良好的耐久性。结果表明:不同的集料配合比显著地改变了SMA混合料的性能。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计算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所用某8种常见的石灰岩集料密度和吸水率,得出了集料吸水率对C值和有效沥青含量的影响,总结了8种石灰岩集料的C值范围,并通过集料所拌制的混合料测定其最大理论密度反算C值与规范方法的C值相比较,找出两者的差别。  相似文献   

14.
沥青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原材料试验选用3种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大港AH-50、中海AH-70和韩国SKAH-70。沥青技术要求和实测结果见表1。试验用集料为石灰岩,矿粉采用石灰岩磨细矿粉。  相似文献   

15.
以石灰岩碎石为主的沥青混合料成为路面建设的主要材料,在多年的应用实践中,人们对这种碎石拌和料有了较为丰富的认识,因而得到了最普遍的应用,石灰岩碎石以其存量大、分布广、易于破碎加工并与沥青有着较高的粘结性等优点成为沥青拌和料中的主要矿物集料。  相似文献   

16.
细集料对沥青混合料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采用石灰岩机制砂、玄武岩机制砂和不同掺量的天然砂共5种细集料的沥青混合料进行性能评价,主要是对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能、水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的试验,分析了几种细集料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细集料的选择原则,推荐出了最佳的细集料类型.  相似文献   

17.
采用塑性收缩试验和早期开裂试验2种方法,分析粗集料种类、级配分维数和含量对混凝土早期收缩和开裂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采用石灰岩碎石作为粗集料制备的混凝土收缩变形最小,抗裂性能最好;②增大粗集料级配分维数可以有效增强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混凝土会发生较大的塑性收缩变形;③增大粗集料含量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收缩变形,当粗集料含量为50%时,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南方湿热多雨的气候条件,采用多因素正交试验方法,综合考虑粉胶比、粗集料含量、沥青种类、集料类型和添加剂等因素,以冻融劈裂强度比、浸水劈裂强度比、动稳定度和空隙率作为评价指标,进行湿热地区沥青混合料设计研究;并运用极差分析和综合性能分析方法,探讨了湿热地区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因素的敏感性,提出了湿热地区沥青路面材料组成的优化方案。研究结果表明,粉胶比和粗集料含量对影响湿热地区沥青混合料性能起主导作用;通过调整沥青混合料内部粗、细集料的比例,选取适当的粉胶比,采用合适的添加剂等措施,可以使湿热地区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提高;湿热地区沥青混合料的较好方案为"1.3粉胶比+60%粗集料+改性沥青+石灰岩+2%消石灰"。  相似文献   

19.
根据方解石含量测定方法,通过试验评价分析夹杂方解石的石灰岩集料的压碎值、软弱颗粒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与沥青的粘附性以及沥青混合料的冻融劈裂残留强度比等技术指标的变化规律,为保证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性能和路用性能,石灰岩集料中方解石含量宜控制在5%以下。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炉渣细集料原材料特性、炉渣细集料不同掺量AC-20配合比设计及路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生活垃圾焚烧炉渣细集料替代部分石灰岩集料进行沥青混合料设计是可行的,建议最佳掺量为20%,各项室内配合比设计的试验结果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