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黄立斌 《交通科技》2013,(4):134-136
长江南京以下12.5m深水航道工程的建设,使得越来越多的11.5m超吃水船舶频繁进出张家港永钢专用航道。文中在分析永钢专用航道通航环境和11.5m超吃水船舶航行性能特点的基础上,给出了11.5m超吃水海船驶进永钢专用航道的航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为保障新建海轮编队拖航的安全,掌握新建海船拖航占用水域与实际通航航道尺度的适应性,选择最具代表性的3万总t级新建海船船型编队尺度,根据船舶操纵理论,充分考虑风、流影响下的漂移量,分析计算该船队拖航通过长江下游尹公洲狭水道所需尺度.   相似文献   

3.
随着惠州港临港工业的发展,进出惠州港船舶大型化日趋明显,VLCC引航艘次逐年增加.文中介绍了惠州港供VLCC航行航道基本情况、航道水文及其周边情况,通过对不同航段受流情况及航速对超大型船舶下沉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目前我站对富余水深的控制情况,提出了重载超大型船舶进港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厦门东通道是开辟厦门岛的第三个进出岛通道(目前选择了隧道方案),桥梁设计方案是厦门东通道设计方案之一,着重介绍厦门东通道桥梁方案设计要点,由于通航要求,共选择航道方案,五种桥型设计,均为悬吊系列桥型。  相似文献   

5.
孙国柱 《公路》1989,(9):16-22,37
番禺洛溪大桥是广州市南出口公路,同时也是105国道上跨越珠江主航道的第一座特大桥梁。桥梁全长1916.04米,其中跨越珠江的主桥长480米。珠江的通航要求为净宽120米,净空高(通航水位以上)34米。通航的船舶吨位要求确保5000吨海轮的自由进出,照顾7000吨海轮的通过。为此我们对实际过往船舶作了重点调查(4000t以上80艘)调查结果说明本航道上的船舶吨位大,船型多,且来往频繁,确实需要有这样的通航标准。根据航道位置及航向,确定主桥的跨径组合为65+125+180+110米,其中125米跨是为了方便附近修船厂船舶调头的需要。主桥的结  相似文献   

6.
1 长江引航概况 1.1 长江自1983年5月7日新中国成立后第一艘外籍海船进长江以来,截止1998年9月底已有苏、皖、赣、鄂、湘5省15个港口对外籍海船开放.长江引航中心9个引航站承担外籍海船引航业务.16年来积累了丰富的引航管理和长江引航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7.
沈轶军 《交通科技》2009,(4):159-161
随着船员管理新法规的出台及修改,船员管理工作不断向外延展,而当前使用的海船船员管理系统无法覆盖这些新的环节.分析了当前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技术手段,探讨了构建数据大集中模式的海船船员管理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为准确计算航道通过能力,针对单双向通航方式并存的混合通航航道,建立了基于船种聚类的航道通过能力量化模型.根据海港航道通航管理规则,对不同船舶种类进行分类,通过聚类算法确定船舶种类特征及其分布概率.与传统航道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相比,对不同种类船舶所占航道资源分别附以不同权重,同时考虑船舶通航方式改变对航道通过能力的影响,能够更加准确地量化航道通过能力.应用天津港大沽沙航道数据进行了实例分析,目前航道实际月通过船舶约为1 905艘次,计算得到大沽沙航道月通过能力为2 350艘次,并且与港口公共混合通航航道通过能力计算结果4 455艘次/月相对比,前者的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后者的结果明显大于实际航道通过能力.结果表明,基于船种聚类的航道通过能力量化方法能更加准确地反映航道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9.
文中分析了内河航道科技的发展现状,明确了当前国家对内河转型升级的发展要求,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当前内河航道科技发展的不足,并分析了内河航道科技发展需求。最后从航道系统整治技术、数字与智能航道技术和航道生态建设技术等3方面预测了内河航道科技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通过阐述长江数字航道、智能航道建设、电子航道图的内涵、框架、特点和相互关系,对长江数字航道到智能航道的发展进程、建设成效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对长江智能航道建设的意义和前景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1.
马遥 《交通科技》2003,(Z1):11-12
介绍常州港口的基本概况和码头水文气象特点,分析海船靠离码头要点,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钱门友 《交通科技》2012,(1):110-112
基于石门湖航道对安庆水运发展的重要作用,从石门湖航道的现状出发,阐述了石门湖航道整治的必要性和整治措施,以及开发石门湖航道需解决的问题。呼吁加快石门湖航道整治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3.
动态管理是一种高效的现代航道治理手段,其不仅可以保证航道运输能力的提升,更能有效促进航道的运输效率。本文在阐述动态管理内涵及工作范围的基础上,对其在航道治理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以期提升航道治理的应用水平,促进航道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4.
航道选槽是多汊河道航道规划的一个重要任务.航道选槽与多方面因素有关,涉及技术、经济两大方面,主要包括河流的现状及演变趋势、区域经济发展的状况等.文中以长江口深水航道选槽为例,引入并发展了航道选槽的SWOT方法.研究结果表明,SWOT方法可以在量化技术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基础上,确定航道的发展战略,从而为航道选槽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内河水运是国民经济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绿色环保、循环经济的运输方式。航道是承载水运发展的物质载体,是公益性基础设施。一般而言,在航道等级、尺度确定后,影响航道通航条件的主要因素是航道设施及航道维护、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探讨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通航能力,全文主要从港口航道能力概述、影响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通航能力相关因素、保障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通航能力的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上述研究确保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通航能力符合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17.
电子航道图是各类航道地理信息应用系统的核心内容和数据基础,对相关规范的研究是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的关键保障。文中介绍了国内外内河电子航道图有关标准规范的研究现状,阐述了我国内河电子航道图技术规范制定的意义,提出了内河电子航道图技术规范制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G1501高速公路跨泖港大桥上跨平申线(上海段)航道。该航道是《上海市“十二五”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规划》中首批启动建设的航道,为黄浦江上游三大支流之一,目前航道等级Ⅴ改Ⅳ。改造过程中航道上桥梁被船撞风险高,通过对桥梁预防航道船舶碰撞预警系统工作模式与参数化技术、多源数据三维测量空间的平面转换算法与工程实现技术、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船舶通航异常行为的判别技术、桥梁预防航道船舶碰撞预警系统性能优化与工程测试技术等内容进行研究,突破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复杂背景下航道多目标检测/跟踪算法、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船舶-桥撞击态势预测等关键技术,泖港大桥采用主红外、可见光和激光测距三类传感器复合体制的航道桥梁主动防撞系统。从而实现全天候、全天时、全自动航道桥梁主动防撞监控及预警,其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针对内河航道特点,对内河航道管理信息化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实际工程,介绍了航道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信息化是促进内河水运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内河航道信息化能提高航道信息的快速获取、处理和发布能力,提供快速反应能力和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降低管理成本,促进航;道管;理从传统的粗放型向高效型转变。  相似文献   

20.
在受限水域内,针对带DP(dynamic positioning)动力定位系统的自航式双体船拖带沉管浮运航道的尺度,现行规范中没有可参照的设计原则和依据。为解决工程中存在的航道设计类似问题,结合航行模拟和计算,在总结分析现有技术资料和航道设计方法的基础上,提出采用复式航道设计的理念,根据船型、航道地质情况、航速等技术参数进行综合分析和计算,并采用模拟航行的方式,建立复式航道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得出航道设计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影响参数。采用复式航道可以保障沉管和船舶行驶安全,也可有效降低受限水域航道开挖的疏浚量,对生态和海洋环境的保护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同时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节约环保,达到了预期的设计和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