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我国汽车工业发展面临新的制约因素我国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刚刚步入发展的初期,人们首先关注的是资金不足和技术落后的制约。然而,汽车污染造成的一种新的制约因素也在形成并迅速扩展,尤其是燃用含铅汽油使汽车排放污染造成城市环境质量恶化的问题已相当严重,并成为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障碍。含铅汽油是为了提高汽油的抗爆性,人为加入具有强烈毒性的四乙基铅而形成的。加铅汽油经燃烧后85%左右的铅排入到大气环境中造成铅污染。1986~1995年10年间全国由燃烧含铅汽油累计约有15813吨铅排放到环境中。排放到大气环境中的铅…  相似文献   

2.
汽车是重要的交通和运输工具,汽、柴油是其主要的液体动力燃料。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消耗车用汽油约8亿t,车用柴油需求和消费量也逐渐增加。 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1000多万辆,车用燃料(汽油和柴油)生产和消费一直处于增长趋势,一些大城市和汽车密度较高的地区汽车废气污染越来越严重。 随着车辆和燃料消耗的不断增加,由车辆废气引起的大气污染日趋严重。为了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从燃料本身来说,车用汽油经过低铅、无铅后,已开始向新配方汽油  相似文献   

3.
内燃机的构造与发展 内燃机是汽车的“动力心脏”,100多年来它的技术是日新月异的。内燃机的发展又因燃油品质的提高而改进,上个世纪由于汽油是70号(辛烷值),汽油发动机的压缩比为6:1,如今汽油品质已经提高到97号和98号,  相似文献   

4.
从广州市的大气污染看出租车和公共汽车改用液化石油气燃料的前景广州安迅投资公司郑义刘锦博1广州市大气污染状况汽车既是一种交通工具,也是一种移动污染源。随着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汽车排放的废气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汽车排放的有害物质主要有一氧化碳、碳...  相似文献   

5.
<正> 美国从1975年开始要求绝大多数非柴油汽车使用无铅汽油,以便不损坏催化转换器,并降低废气中的含铅量。汽车之所以要用催化转换器是为了使废气排放达到标准。长期以来,石油工业部门采用有机铅化学添加剂提高燃料的辛烷值,而现在由于催化转换器的使用,对燃料提出了新的要求。专家估计,许多有铅汽油将在1995年被淘汰,而由各种含氧的有机化合物类辛烷促进剂取代铅。 目前,还有不少国家也在转向无铅汽油。日本已决定使用无铅汽油,日本的环保标准与美国差不多,有些方面还严于美国;澳大利亚早几年已开始使用无铅汽油和催化转换器;欧共体正研究开发可用于每加仑含铅0.5g的汽油  相似文献   

6.
久陵 《轿车情报》2012,(6):106-109
起源与变迁 梅赛德斯-奔驰 1883年。致力干二冲程内燃机的KarlBenz在曼海姆创立了汽车公司Benz&Cie。1886年,搭载四冲程汽油发动机的三轮车取得专利。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汽车。不可思议的是同年.斯图加特的Gottlieb Daimler和Wilhelm Maybach发明了搭载汽油发动机的四轮车,并于1890年创立了Daimler Motoren Gesellschaft(DMG)公司。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已于1997年6月1日起,全面推广使用无铅汽油,上海市、广州市也将于1997年10月1日起,全面推广使用无铅汽油,上海市各加油站也将从当日起全部进无铅汽油,过渡期为2个月,从1997年12月1日起,上海市各加油站供应的全部是无铅汽油。全国各省市也将逐步全面推广使用无铅汽油。为此,很多读者来电来函要求本刊介绍有铅汽油的危害和对发动机的影响及采用无铅汽油后各生产车型曾作哪些更改。本刊将陆续发表这方面的文章。在这期中全面介绍了有铅汽油的危害及对发动机的影响以及桑塔纳系列轿车采用无铅汽油后不曾要作任何结构更改。  相似文献   

8.
现在人们通常将电动汽车称为"新能源汽车",其实电动汽车的出现比内燃机汽车还要早。1834年ThomasDavenport制造了第一辆电动三轮车,比1886年德国的卡尔奔驰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以汽油为动力的三轮汽车要早51年。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氢内燃机汽车推广应用潜在的经济价值,对氢气的生产成本、氢内燃机汽车的改装成本、运行成本进行了调查研究,探讨了轿车和公交车改装氢内燃机后潜在的碳交易收益。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技术条件下,氢气使用成本为2~2.5元,m3与汽油轿车相比,氢内燃机轿车可节省35%左右的燃料费用:与城市单层中型柴油公交车相比,氢内燃机公交车可节省20%左右的燃料费用。在不考虑政府补贴的前提下,氢内燃机轿车运行3年的碳排放收益与运营成本节约能够抵消改装成本,氢内燃机公交车运行10年可抵消改装成本。与CNG汽车相比,氢内燃机汽车能够持续、稳定地获得可观的碳交易收益。因此,氢内燃机轿车及公交车的推广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长远的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一.概述 近几十年来,汽车工程师一直致力于降低汽车排放技术的研究开发,并不断有诸如电动车、混合动力车及燃料电池车等低排放(LEV)或零排放(ZEV)车辆技术推陈出新。事实上,现今机动车辆的动力载体仍以汽油或柴油内燃机为绝对主体,只有降低内燃机汽车的排放才能真正缓解和逐步解决现行汽车排放污染的问题。降低汽车排放污染的课题主要分为如下三个分支,即内燃机燃烧技术(机内净化)、燃油品质及废气处理(机外控制)。 采用催化转化器是净化汽车尾气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聚焦汽车材料的轻量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在陆路交通工具中的优势在于它携带着驱动所需的能源,因而可以随意选定道路。自汽车发明迄今,内燃机仍是汽车的主导动力机。可储存在轻薄油箱中的汽油或柴油,由于技术和经济上的优势仍是主导的能源。汽油和柴油来源于石油储藏,按当代的炼油技术和经济条件,原油质量的一半左右转化为汽油和柴油。  相似文献   

12.
<正>汽车是一个流动的污染源。因为汽车采用内燃机作为动力,而燃料在内燃机中不可能完全燃烧,未燃烧的燃料或燃烧不完全的生成物,如: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和碳烟,还有一部分燃烧过程中生成的物质,如:氮氧化物(NO_x)、二氧化碳(CO_2)、二氧化硫(SO_2)、铅氧化物等重金属氧化物、烟灰和硫化物等,都将排向大气,成为污染环境的隐患。从20世纪60年代起,汽车对各国城市的大气环境的污染,已被各国政府所重视,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大气污染是以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作为衡量标准,即:污染物的浓度超过一定比例,则会影响人类的  相似文献   

13.
一.概述   近几十年来,汽车工程师一直致力于降低汽车排放技术的研究开发,并不断有诸如电动车、混合动力车及燃料电池车等低排放(LEV)或零排放(ZEV)车辆技术推陈出新.事实上,现今机动车辆的动力载体仍以汽油或柴油内燃机为绝对主体,只有降低内燃机汽车的排放才能真正缓解和逐步解决现行汽车排放污染的问题.降低汽车排放污染的课题主要分为如下三个分支,即内燃机燃烧技术(机内净化)、燃油品质及废气处理(机外控制).……  相似文献   

14.
自1932年我国第一台汽车发动机(由山西太原汽车修理厂、山西发动机厂和陕西机械厂联合试制,汽油机,匹配1.5-2t载重车,只生产了3台)诞生以来,中国汽车发动机工业经历了产品技术从引进、模仿到完全自主开发,内燃机燃料从汽油到柴油再到天然气等新型燃料,机型从少品种到多品种等历程.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汽车、汽车内燃机新产品型号编制混乱,已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而我国汽车、专用车、内燃机新产品推荐性国家标准已有10-20年未制订和修订,已远远不能满足我国汽车新产品发展需要,必须根据国外汽车、专用车、内燃机新产品型号编制规则的优点和我国汽车发展的情况重新编制汽车、专用车、内燃机产品型号编制规则强制性国家标准,而不是推荐性国家标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专家预测未来几十年内,内燃发动机仍将是汽车主流动力装备。因此各大厂商仍致力于传统内燃机创新技术的研制。科研人员在精细开掘燃烧理论基础上,运用现代最新电子技术,对传统内燃机进行革命性改造,推出了各类新型内燃机。汽油直喷发动机(GDI)丰田、三菱、戴姆勒·克莱斯勒等汽  相似文献   

17.
杨妙梁 《轿车情报》2007,(2):116-117
早在1984年宝马公司就着手开发以氢为燃料的内燃机。经过20多年孜孜不倦的努力,不久将有100辆以氢和汽油为燃料的双燃料汽车开始小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18.
从1886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与奔驰分别独立地研制出以汽油内燃机为动力的实用型汽车至今,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汽车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和更高的要求。尤其在驾驶舒适性和安全性能上。这就需要汽车在设计上更要体现人性化和智能化,因此智能汽车的发展受到普遍重视。尤其是近20多年  相似文献   

19.
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由我国自行设计研制成功的汽油内燃机专用的节能、绿色环保新产品——实用新型高能强力火花塞已经问世,并迈向了全国市场。 目前,国内外汽油内燃机普遍使用火花塞的不足是受车况影响大,不同状况电击穿能量不同,冷启动性能不好,  相似文献   

20.
《汽车与配件》2006,(38):18-18
宝马(BMW)日前宣布推出世界首款以氢为动力的高性能豪华汽车新款BMW Hydrogen 7。这款汽车经过了正规产品开发过程,2007年,这款汽车有限的几个系列将在欧洲推出,并被经过选择的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用户使用。这款汽车装备有一个由氢或汽油驱动的内燃机,是宝马7系中的一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