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分析土工格室处治路基不均匀沉降机理的基础上,介绍了应用土工格室柔性结构处治太古公路 半填半挖路段不均匀沉降病害的工程实践.现场检测和长期观测结果表明:采用土工格室加固后的路基回弹模量提高一倍以上,填挖交界处路基沉降无突变,呈平缓过渡形式,最大工后沉降仅18mm,说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控制路基不均匀沉降,处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路基不均匀沉降成因的基础上,通过对现有的路基不均匀沉降处治措施的分析与评价,提出了土工格室处治路基不均匀沉降的方法。通过对土工格室处治路基不均匀沉降的机理分析及实体工程研究,表明土工格室复合体限制了周围土体的侧向变形,减小了路堤本身的压缩变形,是处治路基不均匀沉降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考虑地基与路基的压缩变形与填挖交界处的相互作用,应用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路基变形有限元模型,模拟了格栅竖向间距与挖方段铺设长度对土工格栅加筋纵向处治填挖交界路基的影响规律,并通过现场修筑不同方案的试验路段和沉降跟踪观测,研究了土工格栅铺设层数对填挖交界路基差异沉降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土工格栅的竖向铺设间距在0·8~1·0m时,路基不均匀沉降较小,路面产生竖向位移的变化较缓慢,建议土工格栅铺设的竖向间距以不大于1·0m为宜;改变锚固端格栅铺设长度对路面竖向沉降的影响很小,从经济角度考虑,挖方段土工格栅的最小锚固长度选取2m;在路基96区和94区底各铺设一层土工格栅可以有效降低路基差异沉降。  相似文献   

4.
某公路工程半填半挖交界处使用玻纤土工格栅,以保证路基稳定和防止不均匀沉降,从作用机理、设计布设、施工措施、质量要求等方面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正前言季冻区填挖交界段路基由于填筑料、压实度、含水率等差异,容易造成填挖交界段发生不均匀沉降及冻胀,影响公路路面使用耐久性及运营安全。本文以某一级公路填挖交界段为例,借助有限元分析了无处理措施和基顶加铺土工格栅时路基不均匀沉降和冻胀的对比特征,提出了土工格栅对填挖交界段路基处理的有效性。1工程概况某一级公路路基横断面形式:整体式断面24.5m,分离式断面12.25m,行车道宽度为2×4.50m,  相似文献   

6.
路基横向不均匀沉降对水泥路面结构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填挖交界处路基不均匀沉降产生机理分析,提出了横向填挖交界路基不均匀沉降曲线方程,同时把路面结构等效为后地基上的弹性地基梁,推导出横向填挖交界处路基不均匀沉降对路面各结构层产生的弯拉应力计算公式,并分析不均匀沉降指标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填挖交界路基差异沉降分析及其处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区修建高速公路,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路基半填半挖、深挖深填交界问题,一旦处治不当,会出现各种路基路面病害。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填挖交界路基差异沉降的机理、计算方法和处理措施,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
试验段选用土工格栅处理填挖交界路基差异沉降问题,结果表明,土工格栅能够有效降低填挖交界路基的差异沉降;路表沉降量随着距填挖交界点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土工格栅竖向间距会对处置差异沉降的效果产生较大影响;通过试验段观测,最终建议竖向土工格栅间距宜控制在2m左右。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路建设数量的增加,使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对这些经验的科学分析和总结、归纳,为我国对公路路基横向不均匀沉降问题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我国的公路专家学者又对该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大量有现实意义的成果。其中有一些技术成果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如土工格栅和土工格室技术在防治路基横向不均匀沉降中的运用,且其在软土地基地段路基拓宽或拼接工程中的应用。也取得了良好的工程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以安新高速改扩建拼接试验段为工程背景,采用土工离心模型试验,对新老路基拼接时以土工格室为主的多种土工合成材料加筋方案进行预测与对比,分析了拓宽高速公路老路基固结沉降和新老路基拼接后表面沉降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对新老路基,填筑期的路基沉降在半年内总沉降中均占相当大的比例,在70%以上;加筋后路基的沉降小于不加筋路基,且各方案的路基顶面最大和最小沉降均分别发生在新路基路肩边缘和老路基中心;由于地质条件良好,总体沉降并不大,各加筋方案之间的沉降无明显差异,均保持在较小水平,最小和最大沉降分别为1.67 cm与3.33 cm,最大差异沉降为1.66 cm。可见,加筋能均衡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地基的总沉降。  相似文献   

11.
为比较管桩+钢筋混凝土板复合地基、管桩+桩帽+土工格室复合地基、管桩+桩帽+土工格栅复合地基的受力和沉降控制效果,开展了3种复合地基处理深厚软土路基的现场试验,分析研究了不同垫层条件下管桩复合地基受力和变形规律,结果表明:路堤荷载作用下,桩顶和桩间土应力由路基中心向路肩、坡脚处逐渐减少,土工格栅垫层时桩土应力比为2.47~5.42,土工格室垫层加固桩土应力比为2.30~6.25;钢筋混凝土板垫层时桩土应力比为8.05~14.81;随着路基填土荷载的增大,土工格栅、土工格室拉力逐渐增大,路肩位置拉力最大,相同荷载作用下土工格室所受拉力大于土工格栅;3种复合地基加固措施中管桩+钢筋混凝土板对路基沉降的加固效果最好,稳定后地基面沉降分别为土工格栅和土工格室桩网复合地基地基面沉降的68.46%和72.56%.   相似文献   

12.
从多个角度论述了公路路基填挖交界处产生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并正对性的提出了解决不均匀沉降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沥青路面不平整的主要原因 影响路面平整度的因素主要有路基施工质量、路面底基层及基层的施工、路面材料的质量、桥涵两段及桥梁伸缩缝的处理、路面施工机械的选用和施工队伍水平. 路基不均匀沉降引起路面坑凹 路基是路面的基础,路基不均匀沉陷,直接影响路面的平整度. 路基填料控制不好,不符合规范要求. 半挖半填路基的接合部处理不当、路基的压实度不足,土体的压实度偏低,土体透水性增强,造成水分集聚并侵蚀路基,使路基土软化导致不均匀沉降.  相似文献   

14.
土工格栅在公路拓宽工程中的应用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解决既有公路拓宽改造工程中新旧路基不均匀沉降造成路面反射裂缝病害问题,研究了土工格栅对加强新帮填路基与既有路基的整体性以及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解决新旧路基不均匀沉降的问题,并对其加固机理、施工工序及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太旧高速公路K417+455—K417+540段为半填半挖路段,右幅填方段路面出现多条纵向沉降裂缝,对路基稳定及行车安全有一定影响,对此段路基的处治情况进行了介绍说明,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土工格室在铁路软弱基床加固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为有效加固铁路软弱基床,保证列车安全运营,运用Marc软件对土工格室加固基床的工程性状开展了有限元分析,分别选择34cm×10cm、40cm×10cm、34cm×15cm和40cm×15cm(焊距×高度)4种规格的土工格室,应用平板载荷试验方法进行了土工格室加固的软弱基床承载力足尺模型试验,同时采用土工格室加固方法,对阳安铁路K241+450~550段的软弱基床进行了处治。结果表明土工格室可有效约束软弱基床的侧向位移和扩散应力,最大侧向位移可减少17%,最大竖向应力减少9.3%,且使应力分布更加均匀;加固后的基床承载力达180kPa以上,降低加固费用6%~12%;加固地段6a累计最大沉降为28mm,最小沉降为13mm,达到了加固铁路软弱基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应用PLAXIS非线性有限元软件,模拟了土工格室柔性搭板处治桥头跳车的施工及加载过程,通过对土工格室柔性搭板处治桥头跳车的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土工格室楔形柔性搭板的设计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沈大高速公路路基改造加宽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大高速公路改造加宽项目中,新旧路基的结合是关键技术。通过对新填路基的一些特殊处理工艺,和铺设土工格栅来提高整体路基的承载力及整体性,可以防止新旧路基的不均匀沉降以及由此造成的路面反射裂缝病害。  相似文献   

19.
针对公路路基填挖交界结合部位的差异沉降控制,首先分析了公路路基填挖交界差异沉降的主要表现形式,进而全面分析了造成公路路基出现差异沉降的主要原因,并就公路路基填挖交界部位的差异沉降施工处理技术,提出了几项具体技术控制措施,可以为公路路基填挖交界部位的施工处理作业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改建公路一般为单侧或两侧加宽,新老路结合部如若施工处治不当,容易产生工后不均匀沉降,致使结合部出现纵向裂缝、横向滑移、路面不均匀沉降等病害。本文从技术准备、新老路边坡土方利用翻挖压实、挖土质台阶、土工格栅处治、接长侧涵洞施工等五个方面谈谈安楚高速公路新老路结合部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