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使大学生走向政治成熟、思想成熟、行为成熟的大学生德育活动,目前在大学校园呈外热内冷,名强实弱之势,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剖析了大学生德育活动这一特定德育环节,透视社会关系,指出外热内冷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转型期,在大学生群体中会出现种种行为失范的现象。文章从界定大学生的失范行为开始,从不同的角度对大学生的失范行为进行了归因分析,并针对大学生发展阶段的特点和活动范围,通过大学生自身、家庭、高校、社会等方面协调配合,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即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预防和矫治大学生的失范行为,共同营造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3.
受信息技术变革及多元化文化发展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在思想认知和行为模式上均发生着深刻变化,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也随之面临新形势与挑战。本文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在管理理念、管理机制、管理活动中面临的挑战与问题,提出了新时代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对策。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极端行为及矫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竞争程度的加剧,大学生学习、经济、人际关系和就业压力的加大,大学生行为极端化倾向日益明显.大学生极端行为有厌恶学习型、逃避生活型、道德失范型、亵渎感情型和漠视生命型等;产生极端行为的原因有自身的原因和外在的原因;对大学生极端行为的矫治必须从社会体制、教育制度、个人思想和心理等方面采取系统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大学生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行为和态度,为今后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无记名答卷,对2003-2005级7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说明在大学生中开展有关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摘要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调查表明,在网络社交中,大学生网民使用即时通信软件的比例最高。对武汉某高校的学生进行了关于使用即时通信软件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和随机采访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普遍都在使用QQ软件。本文首先调查QQ在大学生的使用状况,其次进一步分析了QQ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行为模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正在产生的影响,最后就如何以QQ为平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7.
从交通安全角度出发,研究大学生违规过马路的心理影响因素.在问卷调查心理特征数据的基础上,构建大学生过街心理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并对模型结构及参数进行分析,为大学生是否闯红灯行为的决策建模奠定基础.以"是否闯红灯"这一行为决策为因变量,通过自变量筛选,选择大学生个体基本情况、道路设施及心理因素三个方面的22个指标作为自变量,建立大学生行为决策Logit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大学生所在年级、性别、兼职情况、家庭住址、拥有驾驶证情况、家庭年收入情况、过马路时段、有无监督人员、车流量、省时省力心理、自律意识、侥幸心理等因素对大学生行为决策具有显著影响.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措施来提升大学生过街安全.本研究成果可为制定行人过马路政策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谭璐  郭红霞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6):200-200,F0003
针对大学生交通安全现状,阐述了大学生交通安全行为规范的理论依据,并对大学生交通安全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和整理,提出大学校园的交通安全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立足现状,并从校内道路照明条件的改善、不同气候条件的管理、强制大学生佩戴安全头盔、不同时段的管理、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设置交通纠察执勤岗、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等七个方面,对大学生交通安全行为进行规范,杜绝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群体心理是社会生活的直接反映,是社会生活以及社会意识形态影响和支配人们思想行为的中介环节。过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和实际工作中,人们往往专注于普通心理学意义上的个体心理研究,而忽视了群体心理这一重要环节。本文试图从群体心理在社会意识当中层次关系出发,从分析大学生群体心理特征入手,仅就大学生群体心理对其思想行为的影响,提出一些探索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促使大学生谈恋爱的原因及其特点:大学生谈恋爱,已日益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笔者曾在毕业班作过调查,82.5%的学生承认自己“考虑过恋爱问题”,可见恋爱问题在大学生中影响面之广。  相似文献   

11.
厦门公交     
厦门公交集团青年写手联手老年大学摄影师基层采风 8月3日,厦门公交集团“敬业友善迎会晤”基层采访活动举行启动仪式,经过精心挑选的来自公交、出租车、长途客运、保安公司等各单位青春采访团成员和老年大学摄影师共70余人参加活动.厦门老年大学摄影学会会长叶莎莉、厦门公交集团副总经理高梅出席活动.由厦门公交集团青春采访团青年员工和厦门老年大学摄影学会老年摄影家组成的“敬业友善迎会晤”基层采访团将深入公交、出租车、修理厂、保安公司等基层一线,挖掘一线典型人物,采写一线员工敬业友善的好故事、拍摄一线员工服务保障的好照片.采访报道驾驶员、站务员、修理工、保安员、车队长等各岗位一线典型人物.他们将来到公交站点、走上公交线路,进入长途客运站,下到满是油污的维修地沟,只为记录下公交员工敬业友善的工作瞬间.  相似文献   

12.
微信作为一种新兴媒体,以始料未及的速度在校园中掀起“微浪潮”。它在深刻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行为方式,也日益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在微信新媒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从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育者微能力,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微体系等方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父母婚姻状况对大学生人格影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父母关系以及婚姻状况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影响家庭成员的心理和行为.为了探索和研究在新的形势下父母婚姻状况对大学生人格的影响,我们把调查对象分为两大群体:父母婚姻完整和谐的大学生,在离散型家庭中成长的大学生.并对他们分别进行测量,把测量结果进行比较,找出前者与后者人格的差异,然后再把他们分别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找出当代大学生与普通人群的差异。以便更加全面、完整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校内出行行为的影响因素,从而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校内出行需求,对大学生的感知建成环境、态度、出行行为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受到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进行研究.针对大连理工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个人基本属性、感知建成环境、态度、工作日和休息日的出行次数等相关数据,建立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以探究各变量间的作用路径,并应用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对各影响因素对于出行行为的重要性进行排序.结果显示:①感知建成环境,尤其是便利性,对休息日出行行为(路径系数为0.241,P<0.05)和工作日出行行为(路径系数为0.193,P<0.05)均有显著正向影响;②态度对休息日出行行为(路径系数为0.200,P<0.05)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工作日出行行为无显著影响;③态度对感知建成环境的影响和感知建成环境对态度的影响均显著,但前者相对更强;④新冠肺炎疫情对感知建成环境和态度有显著负向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建议各高校通过完善校园基础设施、优化布局,以改善大学生对校园建成环境的感知,培养积极的出行态度,从而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浅谈责任心     
责任心是指个体积极履行责任的态度特征和行为倾向,是个体对自己责任的自觉意识和积极履行的行为倾向。责任心是每个合格大学生的基本素质之一。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社会人才的重任,必须把培养大学生的责任心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培养大学生的责任心要从教育和制度两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大学生组织在大学里的影响力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学者从多个学科对之研究。主要从教育学、社会学和管理学方面整理大学生组织研究内容,在综述的基础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研究大学生组织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诚信缺失行为,对学生个人、学校、用人单位都产生了不良影响。大学生就业诚信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高校层面的,也有单位、学生层面的。问题的解决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加强高校诚信教育,完善就业诚信监督机制,共建具有诚信氛围的就业市场。  相似文献   

18.
高校学生的健康教育是通过普及生活常识、卫生常识、简单而实用的医学知识和心理卫生知识,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意识,改变影响健康的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使大学生在增长科学知识的同时,身心也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大学生择业观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择业观是职业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择业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大学生的择业观和择业心态也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因此,在大学生就业压力有增无减的今天,我们有必要深入揭示择业观的实质和核心内容,从而找到提高大学生择业教育实效性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前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越来普遍,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考试结果的真实性和公平性,干扰了学校对教学质量的监控,败坏了学校的学习风气,是学校建立良好学风必须根治的一大弊病。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中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现象和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优化高校考风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