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思政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大学思政教学对于培养学生道德认识、规范学生行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需要从课程目的、教材编订、课程开设方式、课堂教学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当代思政教育内容,将大学思政教学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有效融合,对提高思政教学的实效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能力素养培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契合之处。依托大学语文课程,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功能,积极探究二者融合的教育教学路径,实现课程改革、文化传承、育人成效三者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在学校中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是一项培基固本、立德铸魂的工程。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的"剪纸文化进校园"活动为例,介绍了剪纸文化育人机制的建立、实践路径及取得的成效,为高职院校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内涵,创新育人机制和实践路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学的主要途径,承担着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人才的重任。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要明确思政教学的重要性,针对存在的问题,要转变教学观念、完善评价机制,优化教学内容、构建网上思政教学平台,完善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培育出能力与道德素质兼具的人才。  相似文献   

5.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高职院校开展德育的丰富资源,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可以提高德育水平。以《颜氏家训》为切入点,提炼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结合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育实践,阐述传统文化在立德树人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作为华夏文明和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历史底蕴深厚、文化遗产丰富,所孕育的河南故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高校思政课构建讲好河南故事的教学话语体系,可以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对于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传播河南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出现许多新变化、新情况,高校思政课讲好河南故事迎来重大机遇和挑战,需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教学资源优势,打造具有河南特色、满足时代需求、彰显思政价值和实现思政教育目的的典型故事,通过优化教学方法、强化教学互动等方式方法来构建讲好河南故事的教学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7.
在大学生中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非常必要。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和"的思想,"和谐统一"与"和而不同"是辨证统一的。传统文化中的"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主要体现在教育过程中诸要素之间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源泉和基石,只有正确认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才能产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生性力量。大学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只有引导大学生理解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传统文化相契合的要素,才能使其自觉延续中华民族文化血脉,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和主力军。  相似文献   

9.
浅析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中,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是目前的一个教学重点。因此,能够探索出一条现代声乐教学与传统音乐文化相融合的途径,是使高校声乐教学实现重大突破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延续与传承。  相似文献   

10.
思政课教育的重要使命与地方红色文化独特的教化功能具有高度契合性,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具有理论价值、道德价值、实践价值和社会价值,能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属性、数字技术手段,以及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等都为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提供了可行性。基于此,我们可以通过丰富教学内容、构建教学模式,提高教学实践,以及创设教学环境等方式来优化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