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自从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无论经济还是国力都曾大幅衰落,但随着国内情况的稳定.俄罗斯逐渐开始恢复元气.新一代武器装备的研制也提上了议事日程。俄罗斯高层一直设想为其海军重新装备航母.海军将领和俄罗斯两届总统都曾在不同场合发表过要装备新一代航母的言论。2006年2月24日.俄罗斯海军总司令马索林上将对西方媒体再三强调,航母对俄罗斯海军至关重要,未来10年俄罗斯将再建造1至2艘新航母。  相似文献   

2.
近期,关于俄罗斯海军的报道连篇累牍,其水面舰艇部队和核潜艇部队以不同的姿态在媒体面前出现,展示了苏联红海军解体后俄罗斯海军的最新面貌与发展动向。日前,俄《摩尔曼斯克通讯》等媒体报道,涅夫斯基设计局已有轻、中、重型3种航母的设计方案可供俄海军选择,如果能获得3000亿卢布的投资,设计局和造船厂能在10年左右的时间内建成1艘航母。潜艇方面,俄罗斯正在加紧建造“北风之神”级弹道导弹核潜艇。  相似文献   

3.
科海拾贝     
《航海》2001,(4)
英推出未来航母模型 最近,英国军方领导人提出该国未来10年内将建造新一代大型航空母舰。 目前,设计部门已正式提出CTOL航母(常规起飞与降落),STOVL航母(短距起飞/垂直降落)和STOBAR航母(垂直降落/阻拦索降器)三种方案。呼声最高的是以联合打击战斗机(JSF)为主、“墨林”直升机为铺的舰载机短距起飞/垂直降落的STOVL航母方案。  相似文献   

4.
苏联解体后,其海军的主力战舰几乎全部易帜为俄罗斯海军舰艇。然而,俄罗斯建立海军后,不仅没有建造新的航空母舰,反而对已有的航空母舰停建的停建、退役的退役、出卖的出卖、解体的解体。现在,俄罗斯海军旗下只剩下唯一的一艘航母“库兹涅佐夫”号。  相似文献   

5.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海军和造船工业受到很大的冲击,海军力量和造舰能力大大削弱,已逐渐失去了远洋海军大国的地位。瓦洛宁先生是俄罗斯舰船工业界的知名人士,他对俄罗斯的舰艇建造工业的前途忧心仲仲,分析了俄罗斯造船工业现状,并提出了振兴造船业的建议。造船工业和海军的关系是皮和毛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是他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据俄罗斯新闻社网站2008年9月7日报道。俄罗斯海军航空部队副司令官尼古拉·库科列夫上周日表示,俄罗斯将在2016年后推出用以取代现役苏-33型海军战斗机的新型航母舰载机。  相似文献   

7.
徐双华 《航海》2002,(2):39-39
据报道,俄罗斯伏尔加造船厂正在为俄海军加紧建造一种既是“水中游动的飞机”,又是“空中飞翔的舰船”的秘密武器,这就是新一代水陆两栖装备——地效飞行器。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悲剧,以及俄罗斯“图—154”客机被导弹击毁入海等,都暴露出现有的海上搜索、救援工具严重老化,于是俄罗斯海军决定加紧建造机动性能强、用途广泛的新式救援工具。它能在指定时间内从几百千米外到达出事海区,停降在水面或冰面上,开始救援行动。必要时还可以在陆地上直接开始救援行动。 “救援者”的巡航速度达550千米/小时,飞  相似文献   

8.
照川 《航海》2005,(5):21-21
据俄《红星报》报道,俄罗斯将设计建造新型航母,首艘将在2010年开工建造。该航母有较高的战斗力;装备有高精尖的攻击性的导弹和反潜武器、防御兵器。以及各种高效的航母辅助系统。据称,于2010年开工建造的航母是核动力,排水量6.5万吨.长350米、宽70米、配置有50架战斗机。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俄罗斯与格鲁吉亚两国因为格境内南奥塞梯问题发生军事冲突,导致北约与俄罗斯的紧张关系迅速升级,进而美军和北约舰队有史以来首次大规模进入黑海。面对北约咄咄逼人的军事挑衅,俄罗斯海军作出了强势回应。8月25日,有“航母杀手”之称的俄黑海舰队旗舰“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和2艘导弹快艇从克里米亚半岛的塞瓦斯托波尔基地出发,于27日驶入俄军控制下的格鲁吉亚阿布哈兹地区的苏呼米港。此外,俄方将所有正在地中海巡弋的战舰与潜艇均划归黑海舰队指挥,其中包括“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航母和4艘随行核潜艇。截止目前,双方舰艇在黑海水域的军事对峙仍未平息。在格鲁吉亚境内战事已见分晓之后,美国和北约出于何种动机和目的采取这种行动,作出强硬姿态的俄罗斯海军实际作战能力又如何,本文根据局势演变情况和国际权威军事评论机构对俄罗斯海军武器装备性能的介绍作一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10.
50年代以来,航母因其具备全球行动能力而傲视各大洋。经过现代化改装,其指挥、通信、操控等方面的能力得到迅速增强,同时上层建筑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美国海军计划在新一代航母上采用更多的新技术。现在航母上舰载机起飞多使用蒸汽弹射器,但该技术存在起飞间隔时间较长、能耗大的问题。因此,采用垂直起降式舰裁机和选用滑跃甲板设计的航母应运而生,如英国的“常胜”级和“鹞”式飞机。此外,俄罗斯海军的“库兹涅佐夫”号上的舰载机采用了短距起飞、阻拦降落这一起降方式,回避了其不熟悉的蒸汽弹射器技术。  相似文献   

11.
“辽宁”号航母搭载歼-15N役之后,中国海军新航母的发展就成了热点。在俄罗斯海军失去苏联时代造船体系、短时间内无法恢复航母建造的现在,中国成了除美国之外最有可能独立建造和使用中型以上航母的国家。“辽宁”号航母采用了建造时应用的跃升甲板,歼-也与苏-33有直接的技术联系,这就使其在很多方面与美式弹射起飞航母存在不同。很多文童和资料都细致对比和分析过现有俄式跃升起飞与美式弹射起飞的优劣,本文不准备重复这些对比和说明,仅对这两种起飞方式的特点和问题进行探讨,以便对融合这两种起飞方式的方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哪种航母战斗机最厉害呢?目前一般认为,这项桂冠应属俄罗斯海军的苏-33战斗机。俄罗斯专家就曾说过,美国航母最新的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也不是苏-33的对手。作为俄罗斯第一种传统起降舰载战斗机,从整体性能来看,苏-33算得上是当今世界最强大的航母战斗机。俄专家认为,美国海军航母的主力机种F/A-14或F-18C/D在总体性能上完全无法与苏-33相比,即使是装有AIM-120先进中程空空导弹的F/A-18E/F,在机动性和加速性上也比苏-33差之遥遥。  相似文献   

13.
舰船弹药舱的设计对舰船自身的生命力至关重要。介绍俄罗斯对舰船弹药舱气体抑制系统控制采取的手段,综合分析俄罗斯舰船弹药舱气体抑制系统的设计思想、功能组成和运行方式,以及近年来该系统在设计中出现的新变化。在解读其设计技术状态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和完善系统设计的初步方案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14年3月14日,俄罗斯11356M型护卫舰首舰“格里戈洛维奇海军上将”号(题图)终于在俄罗斯加里宁格勒的琥珀造船厂下水。对俄罗斯海军来说,该型战舰的下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本文将对该型舰本身及其对俄罗斯海军的作用作一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在前不久举行的俄罗斯圣彼得堡海军展上,俄罗斯突然展示了正在发展中的新一代9000吨级重型驱逐舰的3D图片,使得该级舰一下子成为该届防务展中最为人注目的亮点。 9000吨级多用途导弹驱逐舰装备有强大的火力打击系统、防空和反潜系统、作战指挥系统、搜索和目标指示系统与通信和防护系统,可以对水面舰艇、岸上设施实施导弹攻击,支援登陆作战,还可以实施反潜作战。该舰技术先进,用途广泛,隐身性好,作战威力大,被称为俄罗斯海军“21世纪第一舰”。  相似文献   

16.
美国对21世纪航海的选择存在多种可行性方案,在诸多的设计理念中,重点介绍类似“中途岛”号的新中型航母、载有短距起飞垂直降落飞机的小型航母,以及更为激进的方案,包括发展无人驾驶飞机和对地导弹。但最终美国国防咨询委员会批准建造新一代大甲板航母的计划,即代号为CVNX的航母。  相似文献   

17.
王壮凌 《航海》2001,(3):27-28
代表美国海军航母最高水平的尼米兹级航母设计于60年代初期,于1975年5月开始服役。展望21世纪,美国国防部认为,尼米兹级航母是半世纪前设计的旧型航母,若干年后将不能符合新时代的需求。因此,1995年5月9日,美国国防部正式提出研发、设计、建造性能超越尼米兹航母的新一代CVX级航母,作为21世纪的主力航母。第一艘CVX级航母CVX—78预定于2006年开始建造,2013年服役。 新一代的CVX级航母将从一张“白纸”上  相似文献   

18.
据今日海军网报道,俄罗斯海军总司令弗拉基米尔.维索茨基表示,俄海军新航母将于2020年后建成,该航母的技术设计工作将于2014年前展开。目前,俄海军只有1艘"库兹涅佐夫"号航母。  相似文献   

19.
《江南集团技术》2003,(3):25-25
根据简氏年鉴的划分,进入美海军战斗编制的航母和法国的“戴高乐”、俄罗斯的“库兹涅佐夫”为大中型航母,而诸如英国的“常胜”级等则是轻型航母。美国共有航母12艘(常规动力3艘、核动力9艘,排水量共计1122167t),其它各国共有航母11艘(排水量总计286661t),美海军计划在其新一代航母(CVNX-1.CVNX-2)上采用更多新设计和新技术。  相似文献   

20.
舰船弹药舱的设计对舰船自身的生命力至关重要.介绍俄罗斯对舰船弹药舱气体抑制系统控制采取的手段,综合分析俄罗斯舰船弹药舱气体抑制系统的设计思想、功能组成和运行方式,以及近年来该系统在设计中出现的新变化.在解读其设计技术状态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和完善系统设计的初步方案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