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新  郭园 《都市快轨交通》2006,19(2):23--26
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略图在功能与视觉形式上进行比较分析,特别是对发达国家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略图的研究,提出写实型与抽象型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略图的概念,并以“人本主义”作为设计指导思想,从图面各元素来探讨视觉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2.
调线、调坡设计是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对结构断面进行限界检核,针对侵限地段进行调线、调坡设计,从而减小或消除侵限情况,为将来铺轨、设备安装提供保障.结合上海轨道交通15号线工程实例,介绍了圆形隧道调线、调坡设计的主要流程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借鉴轮轨系统城市轨道交通交通线路最小坡段长度的确定方法,结合中低速磁浮车辆的技术特点,分析得出中低速磁浮交通线路的最小坡段长度主要与列车的行车平稳性和乘客的乘坐舒适度有关。综合考虑由竖曲线切线长度和夹坡段直线长度所确定的最小坡段长度以及由列车长度所确定的最小坡段长度,计算推导出中低速磁浮交通线路的最小坡段长度一般情况为180m,困难情况为140m。  相似文献   

4.
3DGIS(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可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设计和空间位置优化,并可承载BIM (建筑信息模型)模型的地理环境。通过3DGIS中的线路设计数据在BIM软件的自动集成,实现线路BIM模型参数化建模。根据线路里程与地理坐标的空间关系,采用FBX BIM数据交换格式,按里程将线路BIM模型转换到3DGIS地理空间中,实现3DGIS场景和BIM模型的有效集成,解决了城市轨道交通线路BIM模型集成展示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了基于BIM技术和3DGIS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三维设计。  相似文献   

5.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设计工作受各种制约条件控制。实践证明,人工分析内外部制约条件、各专业技术要求等因素,所形成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制约条件各数据成果文件,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和时间。为提高效率和准确度,本文应用计算机编程技术,辅助完成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和修改工作。通过对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内外部制约条件与技术标准的综合考虑,研究出合理的算法,基于.NET平台运用C#语言进行编程,建立Visual Studio与AutoCAD间的联系,设计人员可实现对城轨线路各实例对象数据项、AutoCAD内部图形数据库、制约条件外部数据文件间的交互,优化数据传统采集方式。通过程序的运算,准确高效得到Hrcad的初步成果文件,轻松地生成方案修改所需的数据文件。  相似文献   

6.
灰色动态模型群在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客流预测作为一项基础工作,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建设及运营等环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具有周期性变化的特点,依据灰色系统理论,本文提出了由多个灰色Verhulst模型组成的灰色动态模型群,以某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为例进行短期客流的预测分析.实例计算证明了采用动态模型群的预测平均值作为最终预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可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重庆市轨道交通规划情况及地质特征,并以重庆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以及1号线工程为依托,结合山地地质地貌特点,对山地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选线设计原则与技术条件进行了总结。对比了山地城市与平原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中的不同之处,提出了山地城市线路设计中应重点考虑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8.
结合城市轨道交通仿真软件的研究及使用情况,介绍了软件仿真的原理,以及如何对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车站配线、行车组织来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9.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合理长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合理长度是轨道交通规划的一个重要问题,直接影响到线网的规模,是公共理财观念在线网规划中的应用。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合理长度为15~35km”的讨论,从城市轨道交通的功能定位、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规划一体化、都市交通一体化、线路直达性及新理财观念等方面,对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合理长度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线路敷设方式选择是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2017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数据,对2017年我国内地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敷设方式进行了统计;将线路分为4种类型,并分类统计分析了线路敷设方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通过对比分析我国内地郊区型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日本东京和新加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敷设方式、分布特征,发现我国内地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地上区间占比较低,近年来地下化趋势比较显著;提出合理选择线路敷设方式、提高线路地上区间占比等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