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分层空调是高大空间建筑典型的气流组织方式。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Airpak对新武汉火车站候车厅的分层空调夏季气流分布特性进行模拟分析,预测了3个送风角度下候车厅的速度场、温度场以及热舒适度分布情况,为分层空调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地铁车辆空调系统气流组织数值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国内某地铁A型车厢内气流组织型式及参数,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Fluent,应用k—ε两方程湍流模型对气流组织进行了数值计算。重点讨论了在相同送风量的条件下,不同送风风速对车厢内温度场和速度场的影响,为地铁车辆空调气流组织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地铁站台公共区空调系统的气流组织主要有两种方案:方案1为两侧各自提供送回风,方案2为一侧送风另一侧回风。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两种不同空调系统气流组织下站台公共区温度与热舒适度PMV(预测平均投票数)的分布特性。模拟结果表明:方案1中的站台平均温度和PMV值大于方案2,站台中部区域热量累积较明显。方案2由于气流能有效横穿整个站台区域,因此平均温度较低,能满足设计工况的要求,但靠近屏蔽门送风侧与回风侧的候车环境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4.
以地铁列车车厢内空气流速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多条线路不同车型的车厢内风速进行实车测试,同时对车厢内乘客进行舒适度调查,分析了地铁列车车厢内环境现状。基于实测及调查结果,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法,建立地铁列车B型车满载车厢模型,分别对未加载幅流风机且空调送风温度20℃、加载幅流风机且空调送风温度20℃、加载幅流风机且空调送风温度22℃等3个工况的客室流场进行模拟,研究幅流风机对车厢内环境与乘客舒适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载幅流风机能改善车厢内气流组织,提高流场均匀度,从而大大提高车内乘客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5.
以高铁厦门西站高架层候车区的高大空间作为工程实例,对目前我国高速铁路候车区空调应用及设计情况进行充分地调查和对比分析,提出适合厦门西站候车室空调布置的设计方案,该方案可在低能耗的条件下满足候车室人体舒适度指标要求;通过对候车室内气流组织进行模拟分析,研究不同送风条件下候车室内流场分布特性,得到候车室内不同位置的温度、风速及湿度参数,通过分析人体在不同温度、风速和湿度等参数下的舒适度,提出系统调整方案和措施,较好地实现候车区内高大空间远距离送风的气流组织,满足候车室内人体舒适度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双层动车组客室内流场气流组织特性及设计难点,对客室-风道整体进行精细化建模,并评估了空调风道系统初始设计情况下的客室送风均匀性和气流组织特性,分析可优化的区域;基于分析结果,对双层动车组多层复杂风道结构内部进行了结构优化设计,并对风道优化后的双层动车组客室内流场气流组织特性进行仿真计算验证。结果表明:空调风道局部区域优化设计后,客室各风道的送风均匀性、客室区域微风速场及客室各层的风量分配都有改善,客室各层区域的送风量与设计目标理论风量更加接近。  相似文献   

7.
利用FLUENT软件对北京DKZ1型地铁空调客车客室内的温度场和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在不同的送风温度和送风速度条件下选取典型面进行对比模拟分析,得出满足人体舒适性要求的送风温度和送风速度,为城轨空调客车空调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实例工程中低温送风房间气流组织进行CFD模拟,通过改变送风口末端的风速,获得不同送风风速下房间的温度场、速度场及舒适度值,依据气流组织评价标准对模拟结果进行数据分析证明:双层百叶送风口横向扩散能力很弱,冷射流几乎垂直吹向地面,从而使房间出现较明显的"空气幕"现象和地面"气流海洋"埋没现象;采用双层百叶送风宜控制送风末端的风速在0.25m/s以下。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线地铁列车客室冷热不均问题,分析了空调机组温度自动控制和通风系统的气流组织情况,提出调整温度控制曲线设定值、在送风格栅内表面增加多孔板降低局部风速的整改措施。对整改前后列车客室内风速进行测量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送风格栅内表面加装多孔板,可增大局部送风阻力,减小局部风速。  相似文献   

10.
列车空调卧铺包厢不同送风方式热舒适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k-ε湍流模型,对不同尺寸的散流器风口、条缝风口送风方式下全封闭和不封闭4人卧铺包厢的三维空气流场和温度场进行了数值计算,利用PMV(Predicted Mean Vote)和空气龄(age of air)指标分析优化各通风方式下车厢内上、下铺位人体的热舒适性,讨论不同工况下各送风方式的空调效果。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包厢封闭时,按照厢内人体区的气流组织效果,条缝风口送风优于散流器送风方式;包厢不封闭时,各种送风方式均引起冷热不均现象,条缝风口送风引起上、下铺人体头部、手臂外侧区温度偏低,散流器送风人体内侧区温度偏高。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实例工程中低温送风房间气流组织CFD模拟,获得房间的温度场、速度场及舒适度值,依据气流组织评价标准对模拟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原设计室内温度场、速度场较均匀,模拟平均温度、舒适度满足设计标准,投入能量利用系数平均值β=1.00,气流组织设计较合理。并依据分析结果,对原设计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武汉某办公大楼变风量空调末端送风系统进行研究,探究该系统在提出的优化控制策略(变送风静压控制策略)下运行时,相对于在既有控制策略(定送风静压控制策略)下运行时的节能潜力。研究方法主要通过现场调研和利用Trnsys软件进行模拟仿真。根据模拟仿真结果,该大楼变风量空调末端送风系统采用优化控制策略后,在空调制冷季运行总计节能率为17.19%,空调制热季运行总计节能率为14.96%,全年运行总计节能率为16.58%。研究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变风量空调末端送风系统控制策略是有效的,能显著减少空调系统能耗,为空调系统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深圳地铁工程维护车组检测车空调风道的一个设计案例,分析了检测车单空调多独立送风区域的特点,以及影响均匀送风的各种因素,采用fluent软件对整车空调系统进行了仿真计算,完成了送风风道末端渐扩的空调风道设计,解决了末端送风距离远、回风存在压力梯度的问题.同时,对该系统进行了地面模拟试验,并进行了风量分配试验和均...  相似文献   

14.
地铁车内空气参数指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国内外建筑室内环境品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参考铁路空调客车空气参数的相关标准,并结合地铁客车车体自身特点和运行特点以及车内空气参数的具体条件,对车内空气参数的热舒适性指标、空气品质指标和气流组织指标的选取进行分析。指出对地铁客车热舒适性指标的温、湿度需严格控制。同时对地铁空调客车车内空气参数指标涉及的内容和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章音  吴建林 《铁道车辆》1993,(12):18-21
气流组织是客车空调通风系统设计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计算流体力学与传热学的理论,利用电子计算机模拟分析方法,以25.5m双层空调硬座车为例,提出合理空气气流组织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CFD在客车空调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计算流体动力学在空调系统设计过程中模拟分析设计状态气流组织的合理性,并对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行了模拟分析。  相似文献   

17.
分析现代有轨电车空调系统气流组织的组成情况,先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确定采用Reynolds平均法对车厢空气的湍流运动进行模拟,再对车厢进行简化物理模型模拟,划分计算网格,根据边界条件进行整车气流组织仿真计算,对计算的结果进行了评价,最后给出了一部分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生活、工作空调环境舒适性方面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如何有效精准控制空调房间内气流的速度分布,给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居住或康复环境显得尤为重要。以某医院重点工程项目为研究对象,针对其病房室内风速需精确控制到0.2 m/s以下的要求,在标准病房内设置了20个测点进行室内风速测量,并利用TECPLOT软件进行了空调速度场数值模拟。基于对测量和模拟的结果的分析,提出了改变送回风方式、改变风口类型、增设电动两通调节阀、增设静压箱和改变送风部位装修造型共5种改进风速分布的方案。现场测量结果以及数值模拟结果均表明,这5种方案可改进气流组织,达到精确控制风速的目的,实测风速值与设计值正偏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19.
国产地铁A型车空调系统风道的设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地铁车辆空调风道设计的特殊性及国内地铁A型车空调的风道设计方法.利用静压腔原理设计的地铁A型车空调的送风道有效地解决了气流分配问题.并对主风道送风均匀性和客室内的气流分布进行了模拟.分析了地铁A型车空调系统风道在风量分配、均匀送风方面的优缺点,提出了在保温和消除噪声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地铁车厢的空调系统气流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车内乘客的热舒适性。以某型地铁车厢为研究对象,建立地铁车厢满载情况下的三维模型,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Fluent,对车厢内空气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讨论了不同送风工况(送风量和送风角度)对车厢内温度、速度的影响,并根据模拟结果对各工况的车厢气流性能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在6种工况中,送风量12 000 m3/h、送风角度60°的送风工况是最优工况,其总体气流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