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从1897年九河下梢的天津卫海河工程局挂匾算起,中国的疏浚业在两个甲子的悠长岁月中辗转成歌。如今,时光荏苒,暮去朝来,中国的疏浚船舶在经历从整船进口、国外设计国内建造的演进之后,芳华再绽——国内自主设计建造的"天鲲号"绞吸挖泥船(以下简称:"天鲲号")正式下水。这意味着,中国疏浚装备研发建造能力已经登上世界挖泥船设计制造业的塔尖。  相似文献   

2.
正"走近船身的人,无不为这艘钢铁‘巨舰’的雄伟而感到震撼!真不愧是国之重器!"11月3日,在响彻天际的汽笛声中,亚洲最大、中国首艘重型自航绞吸船"天鲲号"缓缓驶出江苏启东船坞,迎来了下水的重要时刻。人们抬头仰望着这艘在滔滔长江上岿然屹立的"巨无霸",那高耸的船身与江天交相辉映,不禁发出一阵阵由衷的赞叹。自主研发首制船当人们翻开"天鲲号"的设计研发长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项惊人的对比数据:假如一个  相似文献   

3.
<正>2010年1月19日上午,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大自航绞吸挖泥船"天鲸号"在深圳正式交付使用,这是我国目前首次自行设计建造超大型绞吸挖泥船。据介绍,"天鲸号"不仅具有通常绞吸式挖泥船挖掘能力强、疏浚产量高的特点,还具备无限航区的航行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大国重器,制造业尤为重要。在湖南株洲田心,有着湖南省第一个千亿产业集群,也是全国首个过干亿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这是中国轨道交通装备的制造重地,标记着"Made In China"的轨道交通装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从"高速、重载"到"绿色、智能",这里实现了中国轨道交通装备的转型升级。在这里,制造出了太多精彩的瞬间,也映射出了中国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而我们的故事,也从这里开始讲起……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成都生态建设的"一号工程"与民生工程,锦江项目建设对成都的城市格局、景观、文化的形成具有着重要的作用。中交疏浚从项目筹备至今时刻践行"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原则,仅历时四个月便促成项目顺利开工,开启了中交疏浚流域治理的新实践。"要把成都市政府和成都市民的评价作为衡量锦江项目成败的重要标尺,要从治水源头进行顶层设计。"2017年7月15日,天航局董事长钟文炜在锦江项目现场如是要求。"头  相似文献   

6.
<正>长沙工程机械产值占全国工程机械行业产值的23%,工程机械设备出口占全国工程机械装备出口的7.5%,形成了"世界工程机械看中国、中国工程机械看长沙"的格局。9月23日,2015北京BICES展(第十三届中国(北京)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及矿山机械展览与技术交流会)的第二天,作为本次展会的重头戏之一,BICES 2015长沙日——长沙装备制造与"一带一路"建设研讨会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长沙市人民政府主办,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承办。活动吸引了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中国机电产品进出  相似文献   

7.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我国充分依托和有关国家的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积极发展与带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关系。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重要组成,肩负着中国装备制造"走出去"的历史重任。"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于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国际化经营和全球产业布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回顾和总结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机遇。从产品出口、技术升级、投资布局、产业平移等方面,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海外市场拓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疏浚行业的驱动因素已经在近些年间以适度的、但是稳健的速度取得了顺利的进展。这种适度的有利增长取决于产业技术创新所导致的效益的改善、更广泛项目的实施以及更加高效的劳动过程。以天航局为例,近五年时间将科技兴企业、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作为战略基点,在大型挖泥船研究与设计、挖掘与输送机具研制、特殊土质施工技术与工艺、疏浚信息化应用技术、精确勘测技术、水环境处理技术等方面形成了天航局特有的具有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即便时至今日,在港口与城市发展对疏浚需求依然强烈的环境下,疏浚科技依旧方兴未艾。而疏浚企业在大环境中获得的既得红利,也将刺激企业的"科技创新"欲望更加高涨。  相似文献   

9.
正6月4日上午,由中铁工业旗下中铁装备制造的世界首台大直径(9.53 m)超小转弯TBM"抚宁号"在天津成功下线。该设备设计最小转弯半径90 m,最大设计纵坡9.02%,是目前世界大直径TBM中转弯半径最小且纵坡最大的设备。"抚宁号"TBM是中铁装备为河北抚宁抽水蓄能电站量身打造的大直径超小转弯TBM,整机总长85 m,总重1 700 t。针对该项目开挖隧洞围岩完整性好、岩石抗压强度高、石英含量高、转弯半径小等特点,中铁装备采用针对性的创新设计,搭载成熟的支护系统,实现高效破岩、稳定掘进、快速支护。  相似文献   

10.
<正>"环保疏浚土工管袋脱水固化处理工艺是成熟的,在湖泊污染底泥疏浚方面是非常适用的。"这是由武汉大学、天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国内多所院校及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航局")技术人员组成的专家组,在5月武汉市外沙湖清淤工程土工管袋脱水固化专家咨询会上,对天航局自主研发的新工艺给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正沪宁办:强势亮相2017国际市容环卫装备展8月30日,2017昆山绿色制造与工业装备展览会在中国(昆山)正式开幕,本次展会是引领中国绿色制造产业发展浪潮,搭建绿色制造产业链技术与市场的重要平台。陕汽携新型智能环保渣土车、新型环卫泥浆车亮相—城市环卫与清洁设备主题馆。城市环卫与清洁设备展览会,以"低碳环保"为主题,全方位展示近年来环卫市场创新成果,展望环卫行业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作为中国交建致力打造的"疏浚、环保及海洋产业集团",中交疏浚积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积极推进成都锦江、沱江等多项国家级超大型流域治理项目,立志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3.
提升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竞争力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下,中国装备工业市场开始由封闭走向开放的同时,国外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加快进入中国市场,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面临的形势空前严峻。在这一背景下,分析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竞争优势,研究提升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竞争力的发展战略,对于科学指导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首届湖南省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国际学术交流会暨湖南省联合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创新中心成立大会在长沙举行。这标志着联合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中心正式启动运作。本次交流会以"新常态、新技术、新理念、新发展"为主题,共有200余位专家学者、行业代表参会。会议期间,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中  相似文献   

15.
高铁十年     
<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高铁已成为广大民众出行、旅游最为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之一,也是中国装备制造的一张"黄金名片"。当被问及为什么一直推荐高铁?他说:"高铁代表了中国装备技术的综合实力。"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后,"中国高铁超级推销员"李克强总理邀请16国外方领导人,一同乘坐G5901次高铁列车从苏州到上海,亲身领略中国高铁的舒适安全。  相似文献   

16.
备受行业瞩目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内燃机及零部件展览会(ENGINECHINA 2012)于2012年9月12日至9月14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展会以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绿色制造为主题,集中展示内燃机行业最新的科技发展成就和新产品成果。同期举行的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理事会年会、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拖拉机分会理事会年会、中国先进制造工艺与装备论坛、内燃发电机发展论坛等近十场活动异彩纷呈。节能减排成长期发展趋势"十一五"期间,内燃机工业大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出台实施,我国计划在2045年左右成为制造强国。工程机械企业作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骨干力量,将在这一时代机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0月9日,厦门海翼集团成员企业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工")在河南焦作生产基地隆重举行了叉车产品首发仪式。这意味着厦工在河南焦作生产基地进一步实现了产品的多元化发展,也意味着厦工在实践"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18.
正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京开幕。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促进制造业升级,深入推进"中国制造+互联网",建设若干国家级制造业创新平台,实施一批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启动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等重大工程。总理的政府报告为制造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是必然之举。作为工程机械领军企业的徐工集团积极响应国家  相似文献   

19.
正从1973年中国召开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至今,中国的环保事业四十正惑,形势严峻依旧;有投入无产出,常常面临资金、技术等多方面压力的环保工程,步履蹒跚;好在,环保这块儿曾经的蛮荒之地,总有"人"可以拔出泥脚,"破茧"而行;从改造"毒地"到重现"绿地",从"传统的疏浚吹填"到"新兴的环保业务",天航局环保公司另辟蹊径的经营战略之下,也经历了一番柳暗花明;而今,其以资源重组和战略并购为先导、以股权投资为主要手段的投资拉动板块正在快速形成,奋战正酣……  相似文献   

20.
正水,滋润着古老的华夏文明,也考验着人类的智慧与力量。中国是一个水利大国,疏浚历史源远流长,是世界上最早人工疏浚河道、开挖运河、沟通水系以开展排洪灌溉、发展航运的文明古国。都江堰、京杭大运河等工程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至今依然发挥着防洪灌溉、通航运输的重要作用;黄河、长江、珠江、海河、淮河,无不烙下先民疏浚与治理的印记。以水为源,中国现代疏浚业的肇始—1897年成立的海河工程局,跨越三个世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