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全是铁路运输的生命线,抓好接发列车的安全是车务系统安全工作的重点。统计数字表明,近十年我局在接发列车时发生的行车重大、大事故、险性事故中,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发生的事故占49.1%。为了抓好这项工作,我们先了解一下非正常的范畴,非正常情况系指运行条件或自然条件发生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非正常接发列车的作业程序、环境和要求与铁路接发列车作业进行比较,结合城市轨道交通非正常情况下的接发列车实践进行分析,查找非正常接发列车潜在的安全风险,提出城市轨道交通非正常接发车的安全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3.
接发列车人员是接发列车作业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其操作行为直接影响接发列车作业安全.但是,有关接发列车人员行为的研究较少.本论文将接发列车操作行为分为三个阶段:感知阶段、判断决策阶段、动作阶段,并结合SRK模型、考虑到人的差错恢复能力,建立了接发列车人员人为失误模型.  相似文献   

4.
进入高铁时代后,随着铁路技术装备现代化的快速提升和行车设备质量的不断提高,接发列车人员应急技能素质逐渐成为安全风险控制的关键因素。为此,笔者对无锡站接发列车人员应急技能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对如何提高接发列车人员应急技能素质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5.
在铁路行车作业中,多方向接发列车作业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有效防范和控制安全风险是铁路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结合南翔站管内既有线多方向车站工作实际,通过对多方向接发列车作业性质和特点的分析探讨,提出构建完善的安全风险控制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马杰 《中国铁路》2005,(2):48-49
结合车站微机联锁系统、列车报点系统、列车调度监督系统的优势,提出在多方向办理接发列车的车站进行微机控制或预警,以防止接发列车进路错办方向事故的发生的方案构思以及综合利用既有设备、共享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接发列车管理信息化的角度,针对列车速度不断提高,运行图不断调整,运输安全等因素,分析接发列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并设计接发列车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在成都铁路局赶水站经试用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接发列车作业是铁路运输生产中重要的工作环节,是车站重要工作之一。通过建立一套方便、完备的非正常接发列车应急处置引导系统有助于提高铁路行车安全系数,提高运输效率,减少不必要的事故发生。本文进行了系统的栏目设计、权限设计、功能设计、模块设计和数据库设计。通过对数据库的设计实现无限子分类功能。实现了非正常接发列车应急处置引导系统原型的开发 。  相似文献   

9.
从接发列车管理信息化的角度,针对列车速度不断提高,运输安全等因素,分析接发列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接发列车信息管理系统,使用户能方便、快捷地进行接发列车作业、历史信息查询、导入导出基础数据等工作,该系统在商丘北车站投入使用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车站接发列车模拟演练系统在职工技能培训中"一对一"、集中培训的现状,应用成熟的网络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研制更高效率的车站接发列车模拟演练网络培训系统。文中阐述了车站接发列车模拟演练网络培训系统的方案设计和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11.
基于故障树分析法(FTA),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非正常接发列车的特征及事故情况;建立故障树模型,对事故进行定性分析并得出结论;通过南宁地铁1号线空气制动缓解继电器故障导致的列车延误事故,确定用故障树方法分析事故原因的可行性,给出行车安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统一、协调、优化”为原则 ,以接发列车作业各工种人员在操作时机、用语、动作等方面的最佳配合为目的 ,铁道部制定了《接发列车作业标准》(以下简称《作业标准》) ,并于 1985年 7月 1日开始实施。当年就使事故下降 35 % ,推动了安全生产有效进行。后于 1992年依据客观条件的变化重新进行了修订 ,使《作业标准》更合理、更完善 ,在保证接发列车作业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 执行中存在的问题1.1 现场作业被动执行许多现场工作者不是自觉有效的执行该作业标准 ,而是把其视为“应付领导检查 ,对付考试”的一种应急接发列车作业标准。…  相似文献   

13.
安全管理是铁路运输的永恒主题。接发列车作业是车务段管辖站日常工作中的重要一项,很容易因为人的疏忽、设备的突变发生事故。为了提高车务段对事故的防范能力,针对车务段行车事故重点,提出采用故障Petri网方法对行车事故进行建模分析,以准确找出行车事故根本原因,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高车务段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中间站太原东站行车的安全分析,研究中间站的行车安全防范卡控措施,强化行车安全风险管控机制。实现中间站接发列车的作业安全,杜绝错办进路的情况的发生,提高中间站行车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车站接发列车是铁路行车组织的基础工作,是铁路运输生产中最重要的工作环节之一。通过分类对车站非正常接发列车作业的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出非正常接发列车作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保证非正常接发列车作业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1 修订目的原《接发列车作业标准》(TB/T 1 50 0~ 1 50 6 -1 9 92 )是 1 992年发布实施的。近年来 ,铁路的行车设备、行车组织发生了很大变化 ,新《技规》实行后 ,对接发列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各铁路局在执行该标准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为更好地适应现场实际情况 ,进一步提高接发列车作业标准的水平 ,特对原标准进行修改和完善。2 修订原则原《接发列车作业标准》对全路接发列车作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确保接发列车作业的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 ,该标准的总体结构、作业程序符合现场实际 ,因此 ,此次修订遵循了…  相似文献   

17.
李祺  郭晓雯 《铁道货运》2011,29(12):33-35
接发列车作业是铁路运输生产中重要的工作环节,是车站重要工作之一。简述铁路接发列车系统,运用人—机—环—管理系统论对接发列车系统及各子系统间相互影响进行了安全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传统车辆段既有接发车模式中接发车效率低、调度人员工作量大等问题,并降低由此产生的因操作失误而导致事故发生的概率,北京地铁14号线车辆段配置具有列车自动控制系统(ATC)的全自动运行区域,列车在全自动区域升级至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CBTC)级别后可实现列车自动防护(ATP)、列车自动操作(ATO)功能以及列车自动监控(ATS)功能,由信号系统防护列车运行安全,并能够以ATO模式自动完成进出段场的运行功能。全自动车辆段作为未来可推广的车辆段建设管理模式,对现行实施的有关全自动车辆段系统功能、系统配置以及运作方式将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综合交通枢纽中的地铁车站安全为研究目标,综合考虑综合交通枢纽中特殊的客流组成和乘客特征,以踩踏、火灾、水灾、公共卫生和大面积滞留5类易发风险事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FTA-BN方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识别其风险因素,建立相应的事故树模型,转化为贝叶斯网络模型进行风险评价;引入三角模糊数处理专家自然语言,得到贝叶斯网络中的先验概率和条件概率分布,然后通过贝叶斯网络模型进行网络推理计算和敏感性分析,找出地铁车站中的薄弱部分,制定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从而提高枢纽中地铁车站对于紧急事件的应对能力。以广州南站地铁车站为例进行快速评价,结果表明:广州南站在公共卫生安全方面存在一定危险,发生概率为42.98%,且较易发生大面积滞留事件,可能性为30.40%。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高铁行车安全风险致因因素动态演化过程,从高铁行车安全风险致因因素的关联关系视角出发,利用解释结构模型构建模糊多态贝叶斯网络结构,同时引入广义区间梯形模糊数进行风险概率计算,建立基于模糊贝叶斯网络的高铁行车安全风险致因因素动态演化模型,并进行了计算验证,证实了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18项高铁行车事故致因因素间存在明显的层级结构和关联关系,并基于模糊多态贝叶斯网络风险概率计算,可以在多层级解释结构模型中确定风险动态演化路径,从而对风险动态演化路径中的关键因素进行提前预防控制,为高铁行车安全管理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