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沥青路面整治工程中新旧路面层间联结层提出室内复合试件的成型方法,并通过对影响新旧路面联结层材料的不同集料关键指标及不同沥青胶结料类型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剪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集料粒径规格、不同集料岩性、不同集料处理方式及不同沥青胶结料类型的联结层均随温度的升高,其抗剪强度均呈降低趋势,体现了联结层材料对温度有较强的敏感性,并且联结层所选的集料粒径规格为4.75~9.5 mm、黏附性等级越高、沥青胶结料为SBS改性沥青,其联结层的抗剪强度最优。  相似文献   

2.
低剂量水稳基层防治薄面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作为防治薄面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主要方案,利用室内试验和试验路工程分别得到不同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收缩特性以及强度发展规律。力学分析和观测结果都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防治薄面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  相似文献   

3.
为针对沥青路面层间处治技术进行研究,本文首先从沥青层间产生病害机理进行介绍,然后从原材料、施工工艺入手详解如何防治沥青路面层间病害,并在室内进行试验粘层材料抗剪强度试验,最后在某实际高速公路施工进行应用,通过钻芯取样后检测试样抗剪强度以评价沥青路面层间施工质量,结果表明:按本文选取原材料,严控施工工艺能有效提高沥青路面层间材料抗剪强度,对我国沥青路面建设技术水平提高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害,以开裂和车辙问题最为严重。文中探讨了层布式钢纤维沥青路面解决开裂和车辙病害的可能。通过室内车辙试验和弯拉试验,对层布式钢纤维沥青路面的结构合理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层布式钢纤维层提高了沥青混凝土抵抗高温变形的能力和弯拉强度;综合考虑层布式钢纤维沥青混凝土的路用性能和价格,层布式钢纤维沥青混凝土的性价比与SMA较接近,可应用于实际工程。  相似文献   

5.
为了使沥青路面浅层强度探测仪SDSAP(Strength Detector of Shallow Asphalt Pavement)能够更好地应用于沥青路面检测评价,针对不同空隙率下的沥青混合料,通过仪器的冲击贯入实验和室内强度试验,初步建立了沥青路面浅层强度探测仪的检测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6.
沥青路面层间结合粘结强度温度修正系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大量室内外不同温度粘结强度试验,研究温度对沥青路面层间结合粘结强度的影响规律,进而得出粘结强度温度修正系数,并进行现场试验路检验,为合理评价沥青路面层间结合粘结效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夏柱林 《公路交通科技》2013,(5):148-149,156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层间黏结状态是整个路面结构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本文通过室内试验揭示层间抗剪强度随界面污染变化的规律,并结合工程实际,探讨研究了如何防治沥青路面层间污染,为对今后高速公路工程施工污染控制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8.
陶可 《中南公路工程》2012,(4):78-80,88
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刚柔结合面层间联结状态对CRCP+AC复合式路面的影响得知,复合式路面刚柔结合面既要有一定的层间联结强度,又不宜联结过于牢固。经对复合式路面常用的4种刚柔结合面层间联结材料进行的室内直剪与应力松驰试验结果表明,“SBS改性沥青+土工布”是一种值得在CRCP+AC复合式路面刚柔结合面上推荐使用的层间联结材料。  相似文献   

9.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具有很大的劲度,是实现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的重要基础。选用AC-20沥青混合料作为长寿命沥青路面联结层,利用其已有模量试验值和拟定值,对六种不同类型长寿命沥青路面在车辆荷载下的力学响应进行求解分析,研究结果对促进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应用于长寿命沥青路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预养护技术一方面可以提高沥青路面服役质量,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延长沥青路面整体使用寿命。微罩面技术作为超薄磨耗层预防性养护技术的一种,厚度只有1.2 cm左右。相对于传统的超薄磨耗层技术,其经济型和适用性更好。微罩面技术作为路表功能层,其服役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沥青混合料本身的粘结强度及微罩面与原路面的粘结强度,本研究从原材料选择、混合料设计、路面施工等角度进行了专门的优化,选择了两种微罩面技术沥青混合料进行试验研究,并且引进三种非常规沥青混合料试验--室内拉拔试验、室内斜剪试验和室内旋回车辙试验,对微罩面的实际路用性能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专门优化,微罩面混合料本身的粘结性能及与原路面的粘结性能良好,是一种经济有效地预防性养护新技术。  相似文献   

11.
简述了沥青路面裂缝的修补技术要求,并通过沥青混凝土试件之间灌填修补材料的方式,对道路密封胶、SBS改性沥青和SBR改性沥青三种材料在不同缝宽、不同温度下的黏结抗拉、剪切强度进行了室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室内试验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价材料性能。  相似文献   

12.
高温车辙是钢桥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之一,可使用钻芯进行室内试验和现场测试表征;但钻芯取样采集的路面信息极其有限,现场车辙尺和激光剖面仪无法评价由于铺装层内部变形导致的车辙。基于探地雷达的沥青路面结构层厚度测量可进行车辙评价,但车辙导致的层间压缩会因有限的信号分辨率产生测量误差。钢桥面板的金属强反射和天线制式等影响因素尚未得到系统研究,缺乏控制试验验证。探讨了探地雷达在钢桥沥青路面车辙评价的可行性。基于室内加速加载试验条件建立沥青路面和空气耦合天线的数值模型,结果表明2 GHz空气耦合天线净空不超过50 cm可获得最佳测量速度和精度。采集室内加速加载设备不同荷载作用次数下的路面探地雷达电磁波信号,比较数值模拟探地雷达信号与室内实测信号,分析空气耦合天线探地雷达在钢桥面沥青路面反射信号中的特征。针对层间信号重叠,提出了信号重构和自动化厚度测量的非线性梯度下降算法;针对路面不平整度导致的振动效应,使用经验模式分解法进行信号降噪,钻芯取样验证算法的厚度测量精度。结果表明:在室内试验条件下,车辙宽度预测误差为4.9%,SMA层和MA层平均厚度预测误差分别为2.3%和3.8%,上面层SMA层变形大于...  相似文献   

13.
《公路》2020,(7)
为了研究不同温度下的层间黏结料的黏结强度,通过室内剪切试验建立了层间黏结料的强度~温度方程,引入层间黏结强度温度指数φ表征不同温度下的黏结状况。借助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不同黏结状态下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各结构层内应力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了不同黏结状态对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温度较低时,层间黏结状态的变化对路面各结构层应力的影响并不明显;当温度高于35℃时(φ0.6),面层结构最大拉应力σ_(max)、最大剪应力τ_(max)出现了非线性快速变化;温度变化对基层、底基层黏结性能影响不明显。研究成果对科学解释沥青路面在不同温度下黏结性能行为机理提供了有力依据,为改善层间黏结条件、提升路面整体性能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BISAR计算软件对重载沥青路面层间剪切强度进行理论分析计算,通过试验路验证,提出了重交通情况下沥青路面层间结合抗剪强度指标,为《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进一步确定层间结合粘结强度指标值提供技术支持,为解决由于沥青路面层间结合差所产生的早期病害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公路》2017,(11)
文中主要开展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新旧路面基层拼接方案研究,通过设计室内拉拔强度、劈裂强度试验对拼接材料的类型、配方、用量进行比选,为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路面拼接方案选择提供参考。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界面剂组分A∶B∶水泥的质量比=1∶3∶6的情况下拉拔强度较高,达到2.40 MPa;针对不同用量开展劈裂强度试验,其中方案D的劈裂强度最大为0.848 MPa,并且其冻融劈裂强度比最大,为88.07%,方案C次之;综合拉拔强度、劈裂强度、破坏形态及变异系数,推荐新旧基层拼接方案采用方案C,即界面剂组分A∶B∶水泥=1∶3∶6,涂刷量采用4~6kg/m~2,涂刷层厚约2.4mm。  相似文献   

16.
现行的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没有对冷再生基层混合料的疲劳破坏做出技术要求,为了研究冷再生旧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疲劳寿命,通过不同含量的水泥、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回弹模量、劈裂强度等试验,分析了冷再生旧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物理力学性能。根据冷再生旧路水泥稳定碎石试验资料,应用多层弹性连续体系理论计算了不同乳化沥青掺量和不同冷再生旧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厚度的层底应力比。不考虑现场综合修正系数kc,室内疲劳试验结果表明:掺入乳化沥青冷再生旧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疲劳寿命大于按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计算的新拌水泥稳定碎石疲劳寿命,乳化沥青增加了冷再生旧路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柔性,延长了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17.
成高立  张伟  卢川  张争奇 《中外公路》2021,41(5):254-258
为提高沥青路面坑槽修补新旧路面黏结力的耐久性.该文对乳化沥青、轻质沥青、水性环氧乳化沥青、基于氰基丙烯酸乙酯类的水性界面黏结液A和油性界面黏结液B共5种界面黏结液进行低温工作性能研究.并对5种界面黏结液在不同掺量、温度和湿度试验条件下进行层间剪切试验和拉拔试验,对比不同试验条件的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确定低温黏结性能最好的界面黏结液类型和用量.结果 显示:在低温环境下,界面黏结液B具有较好的施工性能,且其抗剪强度和抗拉强度都远大于其他4种界面黏结液,最佳用量为0.3~0.4 kg/m2.  相似文献   

18.
利用加速加载试验及室内车辙试验建立沥青路面的车辙预估模型。室内车辙试验考虑了3种不同温度、3种不同轮载及3种不同试件厚度共27种工况,每种工况加载1h得到室内车辙曲线;加速加载试验采用了3种路面结构,利用传感器实测路面温度,每种路面结构采用实际轮胎加载50万次得到加速加载车辙曲线。车辙预估模型采用指数形式,模型自变量包括抗剪强度、剪应力、加载次数、路面温度及行车速度。其中抗剪强度采用单轴贯入试验测定,剪应力采用弹性有限元方法计算,计算中采用的模型参数均为实测参数。以试验数据及力学计算数据为基础利用遗传算法求解模型系数,得到沥青路面的多参数车辙预估模型。通过验证该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试验数据,同时该模型适应度广、精度高。  相似文献   

19.
为考察温度与泥土污染对沥青路面面层与刚性基层层间粘结性能的影响,采用斜剪试验方法对4种粘层材料在不同温度和泥土污染条件下的层间抗剪强度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层间抗剪强度的影响显著;层间抗剪强度随着泥土污染量的增大而降低;溶剂型粘结剂对提高层间粘结强度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为了确定新型路面应力吸收层-纤维沥青应力吸收中间层(FR-SAMI)各材料的最佳用量,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试验设计,通过室内剪切试验得到的剪切强度和拉拔试验得到的粘结强度两个性能指标,来评价新旧路面界面间的粘结强度性能,并确定了FR-SAMI各材料最佳用量:纤维为120g/m2,纤维长度为6~8cm,乳化沥青为1.2kg/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