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铁路为无缝线路,列车正常运营期间进行隧道下穿施工时对线路变形有严格要求.结合陕京天然气进京隧道下穿城铁施工等工程,介绍采用动态、静态测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运营中城市铁路进行准确监测,为城铁运行合理限速以及设计、施工单位完善施工工艺和有效控制施工进度,提供了监测方面的决策依据,保障了下穿施工期间城铁安全运营,并对该监测方法的应用和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系统研究高速铁路运营期的监测技术,针对监测实践过程中存在的运营监测内涵和外延不明确、技术体系不完善、监测手段智能化有待提高等问题,从工程测量专业角度定义了高速铁路运营监测的基本概念,系统阐述了运营监测的分类方式,分析其与综合检测、变形监测、结构健康监测的关系,总结了运营监测的特点,认为高速铁路运营监测包括控制网复测与维护、线路复测、基础变形监测、结构健康监测、轨道几何状态测量、外部环境与地质灾害监测、邻近营业线施工安全监测等主要内容,并较系统综述了各类常用的监测技术方法,从控制测量基准动态维护,监测技术手段多样化,监测系统自动化、智能化等方面对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光纤传感智能监测系统是基于光纤光栅传感技术、虚拟仪器技术和阿里云平台,针对复杂深基坑工程施工的智能化安全管控系统。通过光纤传感智能监测系统在北京新机场城际铁路联络线明挖隧道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阐述了深基坑开挖支护过程中的监测指标、监测元器件和监测实施过程;通过实施过程中的在线实时监测数据分析,总结了基坑开挖、支护过程中施工对基坑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了邻近支撑安拆对钢支撑轴力及基坑顶部和底部水平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坑开挖时,施工扰动对基坑边坡变形有一定的影响;每道支撑对邻近支撑的支撑轴力影响明显;光纤传感智能监测系统能够提供准确、及时、可靠的监测数据,为深基坑的安全施工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远程自动连续监测系统在复杂地铁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远程自动连续监测系统具有数据采集、交换、处理和反馈4个方面的功能,由现场监测和数据采集系统、主控计算机系统及应用终端系统3部分组成。现场监测和数据采集系统由电水平尺、数码测缝计、智能数码位移计等测试设备和自动数据采集器组成,安装在车站;主控计算机系统安装在站台办公室;应用终端系统分别安装在监测单位、施工单位和运营公司。监测系统可以设定为自动工作,也可以改由操作人员手动控制。通过对监测数据回归分析,可以预测测点可能的最终位移值和既有线路的安全状况。在地铁5号线左线采用浅埋暗挖法下穿地铁2号线雍和宫车站工程中,应用此系统实时监测既有轨道等结构物的变形情况,保障了既有地铁2号线的正常运营。  相似文献   

5.
基坑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对邻近地铁隧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临近地铁运营线路的工程施工比较复杂,如何保证施工顺利,确保既有地铁隧道的稳定和安全,是项目建设中首要考虑的问题。介绍了运营线路旁某工地基坑进水突发事故过程及应急处理措施,并对邻近的既有地铁隧道在突发事故前后的变形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工程实施对邻近地铁隧道影响的控制措施,以保证既有地铁的正常运营,并为类似工程施工与地铁监护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地铁站台门与列车门之间夹人、夹物事件偶有发生,对间隙探测装置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有效降低全自动运行线路中站台门与列车门之间间隙引发的安全问题,分析全自动运行线路间隙探测装置与行车相关系统之间的联动方式,结合天津地铁6号线二期线路工程实践,提出了间隙探测装置与行车相关系统联动方式优化方案。采用该方案对原有接口电路进行优化,增加“车门状态”硬线信号,改进控制流程并优化间隙探测启动时间,为全自动运行线路安全运营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为保证京沈高铁望京隧道下穿北京地铁机场线路基段施工时既有线的运营安全,在对邻近试验段落施工影响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对隧道下穿施工引起的路基和轨道结构变形情况进行预测,研究穿越施工全过程动态控制方案。研究表明,仅通过控制盾构掘进参数和洞内补偿注浆措施,不能保证既有线路的运营安全,通过基于实时自动化监测的地面注浆预加固和地面跟踪补偿注浆、洞内二次深孔注浆,可以达到对盾构穿越施工影响的全过程实时动态控制,有效控制盾构施工对既有运营线路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城际铁路及高速铁路的部分线路既有车型多样、运营模式复杂,其站台门系统无法实现与信号系统的联动控制,多采用人工控制的方式,这给运营人员带来不便。为解决该问题,在分析研究站台门控制模式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无线通信技术及现场总线技术的智能控制系统,实现站台门的远程控制和状态监视。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按照设定的优先级控制站台门开关及查看设备运行状态,满足运营需求,可在行业内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高速铁路(简称:高铁)对线路平顺性要求非常严格,邻近高铁的建筑物施工都不可避免地对高铁运营产生影响。文章以某城际铁路桥梁并行高铁及客运专线施工为背景,采用ABAQUS大型有限元软件建立数值分析模型、配设相关参数、进行施工模拟,分析施工对既有铁路桥梁基础的变形响应及桩基内力变化的影响,据此确定并提出预防措施,以规避施工风险确保运营安全。该文可为同类工程的数值仿真模拟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邻近地铁线路的多个基坑同时施工的情况。为确保既有地铁线路结构及运营安全,有必要研究邻近地铁线路的多个基坑同时开挖对地铁线路结构产生的叠加效应。上海长泰国际广场项目和浦东软件园三期A1地块综合商业配套项目分别位于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金科路站两侧,两个项目的基坑同时施工,对比分析了施工阶段对桩基、围护、加固、基坑开挖、地下室回筑等进行监测的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邻近基坑开挖对2号线金科路站车站及附近隧道结构变形的叠加效应,并制定了有效的监护方案及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大直径管线下穿既有轨道交通地面线为重大风险工程,为保证工程顺利施工和既有线路安全运营,应进行严格的变形监测。本文阐述管线下穿对既有地面线路基、轨道的变形影响及监测,为类似地面线下穿工程提供借鉴。研究结论:受施工影响,既有地面线路基变形基本经历了下穿明显沉降、工后显著沉降、沉降趋缓、沉降稳定的过程,路基沉降量较大,轨道轨顶沉降相应增加,应进行必要的调轨抬升;轨道几何形位变形和线路钢轨位移均较小,未超过控制值;受下穿侧土体扰动和地下水位季节性变化的影响,上地桥出现接近施工侧结构上浮现象,桥与路基间差异沉降增大,类似工程应注意回填土和地下水对桥体的异常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基于凤凰磁浮文化旅游线路运营管理需求,致力于提升点式ATC系统在中低速磁浮线路中的适应性,通过对现有成熟点式ATC系统的闯红灯防护、应答器特殊控制报文、点式临时限速、站台乘降作业、系统结构以及测速测距等功能的改进与提升,优化形成一种智能自主运行的新型控制系统,为中低速磁浮信号系统提供优质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推进智能高铁重大科研攻关"是铁路总公司近年来的重点工作,相关部门正力争攻克智能建设、智能装备、智能运营等关键技术。本文初步研究现阶段智能高铁建设与运营的技术手段框架体系,以智能京雄为例阐述铁路智能技术的应用,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研究结论:(1)智能高铁建设的智能化手段已经多样,通过BIM、CIM、GIS等技术融合使用,可在站房设计、线路测绘、桥梁建造、隧道施工等多方面实现"智能化"、"信息化"管理,全面提高生产和管理效率;(2)智能高铁运营维护的智能化手段丰富,目前在牵引供电系统、信号系统、动车组检测、安全风险管理等方面应用广泛;(3)智能高铁涵盖了高铁建设、运营到服务的方方面面,将在智能建设、智能装备、智能运营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乘客出行体验感、推动信息开放共享;(4)本研究结论可为智能高铁的建设与运营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盾构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运营隧道的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广州APM线盾构机近距离穿越正在运营中的地铁一号线隧道,列车正常运营期间对线路变形有严格要求,因此,隧道下穿施工时采取一系列的沉降控制措施,包括穿越前盾构机的准备、关键施工参数控制、同步注浆、补充注浆、施工监测和信息化管理。另外,为保证列车运行安全,必须对运营线路进行监测及防护。施工过程中的监测结果表明,这些措施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新建地铁线路盾构法下穿既有地铁运营线路的情况越来越多.针对广州地区常见的上软下硬地层,以广州地铁22号线盾构法下穿既有3号线工程为例分析关键施工技术.将水平定向钻施工、超前预支护、预加固等传统方法与盾构法施工相结合,形成了地面水平定向钻孔注浆、盾构机超前注浆孔注浆、洞内深孔跟踪注浆等加固方法,并结合工程经验和理论计算设定了最优施工参数和自动化监测方案.工程实践表明,所采用的加固方法严格控制了既有线路变形和位移,确保了既有线路的运营安全,也降低了新建线路施工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6.
地铁隧道下穿既有铁路施工时,线路基础变形会引起轨道几何尺寸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运营安全。首先,基于地铁隧道下穿既有有砟轨道线路路基的工程实际,建立有限元模型对地铁隧道下穿既有铁路变形规律进行分析。然后,以既有线路的轨道高低容许偏差管理值为依据,制定不同速度等级、不同埋深条件下铁路基础变形的控制标准和下穿施工时的沉降速率控制标准,为类似工程沉降控制标准的制定和施工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地下工程土建施工第三方监测中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工程土建施工第三方监测是针对地下工程结构、地表土层、邻近建(构)筑物的变形和安全进行的独立的第三方监测,对确保地下工程施工及运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土建施工第三方监测的目的、意义、监测任务和实施步骤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地下工程土建施工第三方监测中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提出基于物联网的轨道交通客流安全防范分析与预警系统,通过在轨道交通大客流冲击易发站的换乘通道、站厅及站台布设客流检测设备,实现对大客流智能安全防范手段的突破;提高大客流监测精准判断、智能预警的能力;以期为运营公司的日常运营、政府管理部门运行协调、突发事件下的应急疏散指挥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撑;为物联网技术在交通安全防范的应用起到示范作用,促进北京市物联网产业发展与交通行业智能化应用。  相似文献   

19.
以保定站改造工程中站房的总平面、站房功能布置、建筑造型、施工过渡等方面的设计情况,浅析既有线站房改造工程中如何解决与城市规划发展相协调;保留既有建筑的文化特色;体现新时期铁路站房设计的速度、秩序、易识别、高科技性;制定合理的施工过渡方案以确保既有线路的正常运营等诸多问题的站房建筑设计实践。  相似文献   

20.
针对城际铁路列车高速通过地下车站时,站台门在列车气动载荷的作用下产生结构变形,且难以在运营线路上进行实时监测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将计算流体力学、有限元分析和线路试验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该方法采用流体力学仿真技术计算出城际铁路列车过站风压,并通过模拟列车过站时的气动载荷,对站台门结构变形开展有限元分析,最后在具备列车160km/h高速过站工况的线路上进行试验验证。将试验与仿真数据进行对比可得,有限元分析和线路试验两者得出的应力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最大的标准差不超过0.43,从而验证城际铁路地下站站台门有限元模型加载方法的可行性,为进一步研究站台门在城际铁路以及高速铁路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