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兴义站货运设备现状和货场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其货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内涵挖潜扩能方案、货运业务分流方案、货场扩能改造方案3种货运挖潜扩能的方案。在综合分析以上3种方案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实施内涵挖潜扩能方案,同时加快货场扩能改造方案Ⅱ实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煤炭装车站股道作业时分及能力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煤炭集运系统建设中,煤炭装车站的功能是否齐备、各种股道规模是否匹配,直接影响煤炭装车站的作业效率及工程投资。通过对煤炭装车站作业流程的分解及各项作业时分的分析,论述煤炭装车站股道的能力、规模及各种装车站站型的适应情况。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深化“八字”工作思路,提出了在南昆线应扩建货场,增加到发线,增强储运能力;改善管理,建立中心站,克服点多线长、管理分散的不足;改变煤炭运输直达专列单一的运输方式,采取长短途结合,发展短途煤炭运输,扩宽煤炭运输市场等建议,以进一步增强南昆线货物运输能力。  相似文献   

4.
王修志 《铁道货运》2011,29(12):20-23
通过分析影响阜阳北站货运营销工作的因素,并结合车站营销工作的实践,提出完善车站运输设备,提高车站装车能力;完善货场配套设施,美化装车环境;扩大货运营销范围,强化营销力度;强化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质量;规范专用线管理,提高装卸作业效率等强化阜阳北站货运营销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立仁 《科技交流》2005,35(1):15-20
由于煤炭需求急剧增加。一批大型现代矿井及与之配套的铁路煤炭装车站的建设(或扩能改造)势在必行.定量漏斗仓装车系统是提高装车能力,进而提高铁路机车车辆运用效率的必要技术装备.由于装车效率与定量漏斗仓装煤线在站场平面布置中的位置密切相关,为此结合岢瓦线魏家滩装煤站设计。对定量漏斗仓装煤线在站场设计中的平面布置方式进行研究,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6.
快速定量装车系统在大宗散堆装物料装车站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研究分析快速定量装车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列车在装车站的技术作业流程和作业时分标准等,提出采用快速定量装车系统的铁路货物线装车能力计算方法,并以现场常用的装车系统为例研究确定一条装车线的装载能力,意在为合理确定货物线和装车设备数量提供参考,在满足能力需要的前提下,避免投资浪费。研究结论:(1)提出了装车线能力计算公式;(2)煤矿装车线采用装车效率为5 000 t/h的快速定量装车系统时,一条环形装车线年装载能力为2 500万t~2 800万t,一条尽端式装车线年装载能力为2 300万t~2 600万t;(3)煤炭集运站和铁路货场的装车线年装载能力比煤矿装车线提高约10%;(4)提高快速定量装车系统的装车效率是提高装车线能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关于煤矿铁路环线装车站的设计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玉伟 《铁道货运》2010,28(3):27-29
环线装车速度快、作业效率高,是提高铁路煤炭运输能力的有效途径。结合准格尔旗不连沟煤矿铁路环线装车站的设计,论述了不连沟装车站规模的确定,并着重对环形装车线平纵断面设计进行了论述,为进一步优化煤矿铁路环线装车站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吴强  杜慧 《铁道货运》2013,(4):40-42
东(胜)铜(川)铁路是横穿鄂尔多斯市东胜煤田中部的煤炭铁路运输专线,针对目前煤矿及车站煤炭运输存在的问题,经与车站、车辆部门、东铜公司和煤矿共同研究制定提效措施,主要是提高牵引定数、尽快完善站区设备、企业增配机车、优化列检作业流程、加强作业人员培训、优化到发线使用、压缩调车行程、安装防溜装置和加强营销与沟通,从而有效提高装车能力。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货运贯彻“增吨、压点、加密、提速”工作思路,“增吨”必须落实满载、增载和防止超载;“压点”必须提高货运作业效率;“加密”必须提高货场装卸能力;“提速”必须强化货物装载加固工作,以实现挖潜扩能,提高运量,增运增收。  相似文献   

10.
实施铁路局直管站段后,消除了运输资源配置相互掣肘的弊端。通过分析运输组织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挖潜提效的条件,提出实现挖潜扩能、提效增量的主要途径,包括提高运输效率,加强专业化管理和车站管理,优化运输组织,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1.
浅议轨道交通建设对西安城市发展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国内外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现状,并以西安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为例,从优化西安市空间结构、增加社会经济效益和体现环境效益等方面阐述轨道交通对西安城市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山区铁路建设中,隧道施工遇有地热会造成施工环境高温高湿,导致施工环境恶化,施工效率降低,机械故障率增加,威胁施工人员的健康和安全。此文以向莆铁路戴云山等3座隧道为例,通过对地热地段施工工序、工作内容、人员和机械配置、工效等全过程跟踪和记实,建立施工组织模型,与正常施工环境下的参数和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对施工效率的影响,并计算出开挖、支护、衬砌工序的人工和机械降效系数。量化了地热病害对隧道施工和成本投入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3.
为充分研究超前小导管参数对其超前支护的影响程度,通过三维数值模拟计算,重点研究超前小导管管径和小导管长度对其超前支护"棚架"效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超前小导管管径的改变对超前支护的影响较小,增大管径不能明显控制围岩变形,超前小导管长度的增加对超前支护的影响趋势由强而趋于平缓,从而得出小导管的最优长度。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铁路无站台柱雨棚为四周开敞建筑,通常采用钢结构形式,为风敏感结构,本文通过对14个无站台柱雨棚风洞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其共性特征,并与现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无站台柱雨棚风荷载体型系数的一些分布规律,为结构计算提供参考。研究结论:(1)铁路无站台柱雨棚风压系数介于0.1~0.9之间,风吸系数介于-0.3~-2.0之间;(2)试验得出的风压体型系数一般小于《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类似参考值,而风吸体型系数两者较为接近;(3)檐口、洞口处的风荷载具有放大效应。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混凝土桥与路基或钢桥相连时,在桥梁温度变化时,由于梁缝两侧横向伸缩位移的差异会对桥上无砟轨道结构受力及轨向不平顺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建立线、板、桥、墩一体化空间耦合模型,分析梁缝附近轨道结构受力及轨向不平顺的影响因素,并确定主要影响因素对应的取值范围,从而为后续桥梁支座、线间距等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研究结论:(1)轨道板温度变化会引起轨距改变,但不会造成轨距超限;(2)CA砂浆层与轨道摩擦阻力在纵向与横向上的分配系数以及桥墩的横向水平刚度对轨向不平顺及凸台受力等影响较小,但钢梁的温度变化幅度及横向固定支座距线路中心线的距离会显著影响凸台受力及轨向不平顺;(3)依据轨向不平顺限值确定了不同桥梁温升幅度及线间距条件下的横向固定支座与活动支座之间的距离限值,为桥梁支座设置提供理论指导;(4)该研究成果可应用于铁路无砟轨道设计中。  相似文献   

16.
温度梯度荷载对桥上无砟轨道几何形位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我国在设计桥上无缝线路时,桥梁温度荷载按照相关规范规定采用均匀温度荷载,这与桥梁在自然环境中所受到的温度梯度荷载存在一定的差异。基于梁轨相互作用原理,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桥上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有限元模型,分别计算分析在均匀温度和竖向温度梯度作用下桥梁变形对无砟轨道结构几何形位的影响,有益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桥梁温度荷载的合理取值。结果表明:与均匀温度荷载相比,竖向温度梯度荷载对桥上无砟轨道几何形位影响很大,且主要影响桥上无砟轨道的高低几何形位,对无砟轨道的水平几何形位也有一定影响,因此建议在设计桥上无缝线路时,考虑桥梁温度梯度荷载,并对桥上无砟轨道结构的几何形位进行限制。  相似文献   

17.
电压波动是常见的电能质量问题之一,会给电力系统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严重干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电弧炉作为大功率非线性负荷,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严重的电压波动,为了防止这种波动影响电力系统中的其他负荷,常采用静止无功补偿装置(SVC)来抑制这种波动。通过对某钢铁公司70 t电弧炉冶炼过程中的电压波形进行分析,论证了SVC对电压波动有良好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产实际,针对非标螺纹进行工艺改进,解决了不卸轴修复螺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对25CrMo高速车轴合金材料车削试验和被加工表面残余应力测量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大量试验数据,分析不同车削参数、不同刀具类型对车轴表面残余应力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转速数控机床加工车轴合金材料时,车削参数及刀具类型对车轴表面残余应力值的影响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20.
基于标准κ—ε双方程湍流模型,分析运行在跨峡谷桥梁上的列车外部稳态流场,研究不同峡谷间距、列车在桥上不同位置时峡谷风对列车气动性能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在同样风速条件下,峡谷间距越小,对气流的加速作用越明显,当峡谷间距分别为150,200,250和300m时,桥梁上方的风速分别增加了17.5%,11.6%,7.2%和3.4%;峡谷间距150m时车辆受到的侧向力、升力和倾覆力矩比300m时分别增大约25.7%,84.5%和21.1%;列车处于峡谷中间位置时受到的气动力最小,列车处于刚进入峡谷位置时受到的气动力最大,后者比前者车辆受到的侧向力、升力和倾覆力矩分别增大了5.5%,8.2%和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