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自行车与轨道交通接驳可以提高换乘效率,解决城市轨道交通"最后一公里"问题,城市轨道交通与自行车的换乘研究非常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选取了杭州地铁3个典型站点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与自行车接驳的行为特征以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一些改善措施,为城市轨道交通接驳自行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自行车交通具有机动灵活、准时性高、低碳环保等特性,是完成人们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的主要方式。通过研究国内外其他城市公共自行车运营状况,总结发展经验,归纳公共自行车主要运营模式,并从政府、企业等角度分析各模式优缺点,为将来各城市选择公共自行车运营模式提供参考,更好地促进公共自行车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公共自行车处于发展模式决策的关键时期,亟须明确合理的发展定位,以适度控制规模,引导并协调好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关系。从北京市公共自行车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入手,分析公共自行车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及其与现有交通系统的关系。明确北京市公共自行车的发展定位,即私人自行车交通的有效补充、发展自行车交通的重要环节、倡导绿色出行的重要手段。北京市应明确公共自行车的公益性定位,将公共自行车纳入公共交通体系,作为大容量公共交通的延伸和补充,使之成为解决公共交通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上海城市公共交通四通八达,然而不少市民出行仍存在"最后一公里"、"最后一段路"的难题。如何去解决好"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成为大家关心的热点。本期多频道栏目就此议题开展讨论,希望探索出更好的交通方式,去解决好"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方便大家的出行。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城市膨胀迅速,新兴居民小区向城区边缘蔓延,不仅增加了交通运输的难度,也带来了城市交通的“最后一公里”难题.针对这一问题,从城市交通规划以及轨道交通、常规公共交通、慢行交通具体建设方面,提出对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问题的解决方法.首先从规划角度出发,提出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尽量避免末端长距离出行.然后综合利用轨道交通,科学构筑轨道交通网络化布局;重视常规公共交通在“最后一公里”问题上发挥的主导作用,推进公交优先政策,合理布设线网并注重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完善慢行交通,末端微交通采用绿色环保方式解决,以完善的自行车系统和舒适的步行系统为主要内容,作为其他公共交通的补充或者替代,缓解甚至消除“最后一公里”交通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营造和谐、安全、便利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出行环境,在咸宁市旅游区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中引入交通静化技术。首先,指出交通静化技术的内涵和工程措施。然后,解读咸宁市旅游区空间布局,并着重从安全的角度分析旅游区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现状及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出行特征。最后,从宏观交通宁静带与交通宁静区划分、中观交通宁静廊道构建及微观交通静化措施应用三个方面对旅游区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进行规划。  相似文献   

7.
巴黎公共自行车租赁点规划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耿雪  田凯  张宇  黎晴 《城市交通》2009,7(4):21-29,77
总结了巴黎公共自行车租赁点规划中采用的出行需求预测方法,规划在分区基础上,根据居住人口、就业岗位、商业和设施4种类型,测算各区日均出行次数,进而确定公共自行车租赁点数量及自行车规模。阐述了租赁点定位的影响因素、定位方法及布设原则。详细分析了租赁点的布设方式,明确路边租赁点、人行道上的租赁点和行道树附近租赁点的布设要点,对自行车、停车桩、服务终端等设施也提出了相关要求。最后,在巴黎经验基础上指出,我国部分城市提出的“解决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单一功能定位,不利于租赁点的合理布局;租赁点主要布设在人行道的做法也会引发新的交通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的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在城市交通规划体系框架内,找寻突出步行和自行车优先发展的切入点。首先对现行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体系框架及工作流程进行剖析。提出在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中,应明确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的地位和作用、构建独立于机动车道路分级系统的步行和自行车通行道(路)体系,以及在中心城区进行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分区。重点探讨如何在道路网络、轨道交通线网、枢纽布局、公共交通、停车系统等交通专项规划中突出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的相关规划要求。最后,探讨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在交通设计工作中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自行车交通在荷兰城市交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荷兰城市大部分出行距离较短,小于7.5公里的出行占总出行的比例大于70%。目前全国自行车拥有量为1500万辆,平均每人一辆,不同社会阶层和收入的人都骑自行车。  相似文献   

10.
深圳市自行车交通发展策略及网络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行车交通发展的关键是要采取与城市自身发展相适应的模式。总结了阿姆斯特丹、巴黎以及香港自行车交通发展模式的特征及其适用情况,综合考虑深圳市的城市规模、人口密度、交通政策以及现状自行车发展状况等因素,提出深圳自行车交通在综合交通体系中的功能定位是机动化交通的辅助性交通工具,主要功能包括服务于短距离出行、与公交系统接驳以及休闲、健身等。分析了深圳市自行车交通网络的合理规模,划分三种功能分区,并阐述相应的发展策略和规划原则,以此制定自行车网络规划。最后,对自行车通道等设计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大城市自行车交通合理化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褚琴  高永  张鑫 《城市交通》2004,2(2):50-53
自行车交通与机动车交通的协调与合理化发展,是确保城市交通畅通的重要内容.本文在详细研究自行车交通的特点、影响自行车存在和使用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目前我国大城市中自行车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基于交通需求管理理论,以北京市为例,提出引导大城市自行车合理发展和使用的相关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2.
城市自行车交通转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城市自行车交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本文根据城市人均道路的面积约束和竞争类交通出行的相关性,探讨了城市客运结构,并以出行效用作为交通转移的影响因素,根据概率选择原理建立了自行车交通转移模型.最后提出了控制自行车交通转移的措施,以实现城市客运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城市自行车交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本文根据城市人均道路的面积约束和竞争类交通出行的相关性,探讨了城市客运结构,并以出行效用作为交通转移的影响因素,根据概率选择原理建立了自行车交通转移模型.最后提出了控制自行车交通转移的措施,以实现城市客运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专项规划阶段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的综合协同发展策略,有利于规划建设与城市土地利用相协调、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良好、高品质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从三个方面阐述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协同策略:规划编制方面,提出与上、下位规划以及同位相关规划的内容及程序的协调策略;外部关系方面,探索与城市自然地理特征、其他交通方式、土地利用及环境景观的协同策略;内部关系层面,探讨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之间的和谐共处策略。同时,从四个层面提出维护协同关系的策略。最后,以济南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示范项目为例,阐述协同策略的具体落实。  相似文献   

15.
国外公共自行车起源于1965年,目前已形成了应用电子技术、信息集成、无线通讯和互联网技术的第三代公共自行车系统。国内公共自行车系统以杭州最为成熟,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发展历程2007年底,为解决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杭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发展公共自行车系统。该系统自2008年初开始建设,于2008年5月1日,全国首个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素有"自行车王国"之称,但当前国内各个城市自行车出行比重在普遍下降。自行车在被国人忽视的同时,却在日本、欧洲各国被大力倡导,一个新的普及自行车交通的趋势正在开始。其中,尤以"轨道交通+自行车"的出行模式越来越多地受到  相似文献   

17.
周涛  程坦 《城市交通》2012,10(6):47-52
为了优化城市交通结构,探索自行车交通在重庆市的发展途径,对重庆市主城区自行车交通系统进行规划。首先,针对主城区的山地城市特征,从城市及交通发展特点出发,研究分析发展自行车交通系统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然后,提出"服务特定区域,满足中短距离出行;接驳公共交通,完善出行网络"的功能定位,以及"两个网络"(公共交通接驳网络、局部区域自行车出行网络)"、一个特色"(特色景观自行车线路)的发展模式。最后,提出重庆市主城区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方案并进行实践,为同类山地城市自行车交通系统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国内若干城市自行车交通资料的收集分析整理,探讨了城市自行车交通的主要特征,其基本内容有出行方式结构特征、出行目的结构特征、出行目的结构特征、出行职业结构特征、出行年龄结构特征及出行时空分布特征,并通过对城市居民自行车交通出行时耗分布特征与城市居民总体出行时空分布特征的比较分析,求得城市的自行车交通时空分布的合理出行范围及在不同规模城市交通结构中可能分配的比重。  相似文献   

19.
公共自行车是武汉市为解决居民“最后一公里”交通难题。推动“绿色出行”的一种探索。今年武汉将再投放2万辆公共自行车并新增100个租车服务站点。这样,供市民出行的自行车将达到7万辆,租用自行车也更为方便。  相似文献   

20.
正自长治市人民政府在主城区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措施以来,不仅缓解了主城区车辆拥堵现象,也改变了市民出行的交通方式。市区实行免费公交,公共自行车也参与其中,成为广大市民的出行选择,公共自行车与城市公交有机结合,解决"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逐步形成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相结合的绿色出行方式。在限行期间,为积极响应市政府冬季污染治理号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