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干散货码头正朝着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的方向转型升级。为实现干散货码头建设智能化发展,提高干散货码头的运营效率和安全性,将数字孪生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等技术应用于干散货码头,构建码头三维展现。通过多视角模式、巡航方式等手段,集成视频监控,多角度展示码头运作状态以及作业运行数据,有效提升码头智能化管理水平与决策水平,实现干散货码头运营过程中的全面监测和智能化调度。数字孪生系统的研发及应用能有效地提高干散货码头的装卸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进一步推动码头发展动能由资源要素驱动向智慧创新驱动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水道港口》2017,(1):89-93
根据我国港口环评工作实践和相关文献记载,识别出散货堆场、道路和作业过程的粉尘扩散,港口机械设备和集疏运车辆的尾气为干散货码头的PM_(2.5)排放源,并将其划分为点源、线源和面源;总结了现有的排放量估算方法,并以排放系数法为基础,建立了与污染源对应的排放量估算体系,为干散货码头PM_(2.5)排放清单的编制提供了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3.
经过新一轮的规模扩张,干散货码头的基础规模已达到极限,以往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已不适用码头未来的发展需求。通过加强干散货码头的智能化应用提升散货码头的竞争力,提高码头的运营管理水平,成为码头公司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了干散货码头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如何加强干散货码头的智能化应用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正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视觉识别技术、GPS定位技术的不断发展有效推动了自动化干散货码头的建设,通过以太网技术将智能控制系统与生产数据库、自动化生产系统、智能辅助生产系统相连形成智能生产系统国内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对各类矿石等干散货进口需求日益增加,干散货码头作为矿石进口中转枢纽,承担巨大生产压力。随着国家政策引导以及自动化技术不断发展,智能化港口成为干散货码头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干散货码头的作业智能化水平,对干散货码头卸船自动化、装船自动化、装车自动化、码头生产管控数字化、流程全自动化等技术体系进行研究。基于作业流程全自动化的思路,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仿真处理技术、高精度定位技术、PLC控制技术、计算机软件等,以作业流程的单设备自动化为抓手,结合3D数字化码头生产管控系统,建立设备联锁控制模型,开发矿石码头作业流程全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码头卸船、水平运输、堆取料、装车、混配、装船等全过程的作业自动化和集中管控。研究成果将为推动我国干散货码头的智能化、智慧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实践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唐山港曹妃甸港区某大型煤炭运输码头项目为例,详细介绍了大型干散货码头及辅建区的给水设计。针对大型干散货码头特点,结合工程用水量及水源情况,阐述了码头及辅建区各部分的生活、生产给水系统及消防给水系统,可为同类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图表法以及规范法确定干散货码头堆场几何尺寸方法的分析,推出了一种比较严密而更实用的计算方法-容积计算法。笔者在文中对堆场长度的计算公式作了详细的推导和实例验证。这种计算法不仅适用于现代干散货码头堆场的传统设计,而且能够在装卸工艺计算机辅助设计中得到较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改善港口干散货码头环境、空气质量,通过对码头扬尘的起尘方式分析,确定以防治码头、堆场、港区道路扬尘污染为重点领域,在探讨相关扬尘防控技术及防控原则的基础上,以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根据国家有关港口扬尘防控的法律法规、管理办法和技术标准等确定评价指标,提出港口干散货码头扬尘防控指标评价体系。完善"政府引导、企业负责"的防控体系,为企业扬尘防控工作提供自我约束,为政府部门完善行业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以期推动港口干散货码头扬尘污染防控建设,有效保护和改善港口环境、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神华珠海煤炭码头工程实例,对专业化干散货码头电子皮带秤自动化实物校验装置工艺技术的应用进行详细的分析。该技术具有实物校验、自动化、节能环保、新型高效、节省人力等特点,在国内外散货码头港口工程中首次得到成功应用。随着港口节能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必将成为今后港口专业化干散货码头电子皮带秤实物校验新型模式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干散货码头皮带流程巡检工作强度大、所需人力多、工作环境恶劣等问题,借助工业以太网技术、PLC控制技术、无人机技术、视觉识别技术、光纤测温技术等信息化技术,建设皮带流程智能巡检系统,从而改善巡检作业环境,减少设备检查的作业量,提高干散货码头的生产效率和生产作业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