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10月31日,上海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向上海各大媒体发布世博会前形成“四纵三横一环”轨道交通网的消息。2006年上半年上海轨道交通日均客流达180万人次,约占全市公共交通出行量的13%。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期间预计将有超过7000万人次的参观客流,由此新增高峰日客流将达  相似文献   

2.
2008年最后一天,在大批迎新客流和购物、休闲流的作用下,上海轨道交通全路网日客流首次突破400万大关,攀升至430.7万人次。这是2008年上海轨道交通正式迈入网络化运营新阶段以来,第9次刷新客流记录。据统计,当天1号线、2号线、5号线、6号线、8号线、9号线以及换乘客流均刷新纪录,而2号线则是首度突破100万人次,是继1号线后上海轨道交通第2条单日客流超过百万的线路。当天上海轨道交通共开行列车2 911次,其中加开列车21列,使用应急车票7 000余张。上海轨道交通日客流突破430万人次!记者@何连弟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3月22日,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在申通地铁集团进行调研。据统计,上海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已超过600 km,2016年上海地铁全路网共运送乘客33.97亿人次,日均客流928万人次,轨道交通客流占公共交通客流达到50.73%。2017年3月17日,单日最高客流达1 179万人次,创历史新高。下一步,申通集团将按照轨道交  相似文献   

4.
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是上海市客流量最大的一条地铁线路。2000年~2008年上半年,1号线日均客流从30万人次增长到87万人次。据预测,在早晚高峰客流已饱和的情况下,2009年日均客流将超过90万人次,客流仍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都市快轨交通》2006,19(3):45-45
徐家汇枢纽站是整个上海轨道交通网络中唯一的三条快线换乘点,是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与正在规划建设中的9号线、11号线的相交换乘点,而这些线都是穿越市中心直接连接郊区的骨干快线。因此,预计徐家汇站的3条线全部通车并正常运营后,每天地下轨道交通之间换乘、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换乘,以及直达枢纽站的客流总数可达53万人次以上,其重要性、枢纽性相当突出。  相似文献   

6.
上海轨道交通网络化对客流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上海的轨道交通已经从单线运营、骨架网络逐步发展到网络化状态。在轨道交通逐步网络化的过程中,轨道交通客流的发展变化也与以往有所不同。主要从上海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的客流变化入手,总结客流变化的特征,探讨网络化进程对客流变化的影响。总结网络化原有线路的延伸和增加新线路两种不同形式对客流的影响规律,分析网络化进程中客流变化的原因,为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等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站点客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客流特征是站点规划设计的重要依据.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客流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分析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站点区位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站点问卷调查,分析总结了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站点的客流特征.指出:客流出行目的分布与站点周围用地性质有关;客流到站方式与站点的接驳交通设施水平有密切关系;站点换乘设施的布局应结合区域客流的实际出行需求.  相似文献   

8.
上海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交通出行难问题,“集全市之力,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在2010年世博会前建成“四纵三横一环”轨道交通网,从根本上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状况。上海轨道交通目前已建成运营线路5条、共有80个车站,运营里程123km,日均客流近180万人次,但只占全市公共交通出行量的13%,远远不能满足市民出行的需要。此外,2010年世博会期间,将有7000万客流进入上海,只有“大容量、快速、便捷”的轨道交通网才能承担如此巨大的客流,同时也从根本上解决市民出行难问题。根据上海“十一五”规划,将在2010年建成总共400…  相似文献   

9.
2006年12月18日上午9时30分,联系上海市中心与宝山工业基地的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北延伸段开通试运营。至此,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139km,车站数量从原来的81座增加到91座。3号线北延伸段开通后,宝钢及宝山地区市民到上海火车站的时间将从原来的1h以上减少到40min,全线从江杨北路站到上海南站站仅需65min左右。上海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预测,3号线北延伸段开通初期的日均客流约7.4万人次,最大断面客流0.89万人次/h,而既有段目前的日均客运量超过了30万人次;不考虑客流的不均衡性,列车平均满载率已高达94%。为使运能尽量满足客流需求,3号线…  相似文献   

10.
上海13号线新车在6月19日抵沪。它着一袭白衣款款而来,旁边用粉色的长带做装饰,从侧面看好似腰带,正面则像是两团粉扑扑的腮红,十分可爱,打扮得就像个小姑娘,娇羞讨喜。精进不休的上海轨道交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上海交通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从1992年10月上海轨道交通第一列列车从联邦德国运抵上海,到2005年的上海已拥有5条线、1000节列车,再到2009年底有用11条线、2000节列车,最后到现在2012年13号线第二列新车抵沪,正式跨过3000节列车的门槛,拥有列车数居全国第一,日均客流攀升至628万人次。  相似文献   

11.
论述上海轨道交通运营客流信息的现状,讨论上海轨道交通系统各类客流信息(包括进出站客流、断面客流、换乘客流等客流信息)的统计原理、方法和过程,梳理出不同客流信息之间的关系.在客流信息整理的基础上,从建设和运营角度出发,深入分析客流信息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需求,包括客流在运行图编排及调整、轨道交通应急管理、客流均衡及调整、新线建设设计等若干方面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上海轨道交通出行方式链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上海轨道交通网络的形成,以轨道交通为主、多种交通方式组合的交通出行已经成为上海重要的交通模式。从轨道交通客流出行的多方式组合特征入手,建立上海轨道交通出行方式链模型,研究乘坐轨道交通的出行者选择哪一个轨道站点进入轨道交通系统,以及选择何种辅助交通方式到达该站点。该模型能揭示轨道站点周边的用地、配套交通设施与轨道客流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提高轨道客流预测分析技术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市场细分的郊区轨道交通客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市场细分的前提、市场细分的标准和方法等基本概念.以上海为例,对轨道交通客流需求市场细分流程提出了建议.选取"郊区轨道交通客流"作为未来上海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目标子市场,设计一系列营销策略,吸引和培育郊区轨道交通客流,以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上海轨道交通日均客流已突破700万人次,安全问题成为重中之重。从轨道公交警方获悉,6月8日起,该市已全面提升轨道交通安检等级:对大件箱包、大容量液体、各种编织口袋和可疑人员物品实施必查。对故意逃避安检、拒绝安检的人员警方将加强身份盘查,对不听劝阻、强行  相似文献   

15.
世博会期间上海轨道交通客流的时空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2010年世博会期间,上海地铁采取了一系列服务措施,如开通涉博线路和车站、开通13号世博专用线、延长地铁各线运营时间等,为世博客流和日常通勤客流提供了有力的交通保障.从时空特征角度,分析比较世博前和世博期间上海轨道交通的客流情况,结果表明:各涉博车站客流分布不均匀,且世博客流对上海轨道交通客流的影响不仅局限于涉博车站...  相似文献   

16.
上海轨道交通早高峰客流拥挤与居民通勤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上海轨道交通客流时段分布特征、客流潮汐现象以及拥挤断面分布等高峰特征。通过分析早高峰时段轨道交通客流的空间分布特征,找出经过高峰客流拥挤断面的客流去向。利用手机信令数据分析经过拥挤断面的外围轨道交通站点1 km范围内居民的职住空间分布,得出这些外围站点周边居民70%以上在中心城区就业、旱高峰集中乘坐轨道交通前往中心城上班的结果。分析了居民通勤的主要通道,发现通勤(职住)通道上的客流不平衡与轨道交通早高峰客流拥挤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轨道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换乘站的作用日益明显.不同行车密度下的轨道交通换乘客流通常会对换乘站形成脉冲式的客流冲击,从而对换乘站的客流疏散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考验.从候车客流、滞留人数、疏散时间等三个方面对不同行车密度下高峰时段轨道交通换乘站的客流疏解及滞留情况进行了专题研究.以上海轨道交通江苏路站为例,验算了不同行车密...  相似文献   

18.
城市轨道交通高峰小时的最大客流断面位置对轨道交通规划选择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其空间分布亦对轨道交通影响甚多。为研究高峰小时最大客流断面空间分布规律,选取了东京、大阪、上海的轨道交通线路进行相关对比分析。以客流数据为依据,通过高峰小时最大客流断面空间分布表分析,总结了高峰小时最大客流断面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9.
城区常住人口100万~500万的组团大城市首条轨道交通线路开通后客流效果往往不及预期,多数客流强度在0.5万人次/km·d以下。以刚刚开通一年的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客流时空分布、出行距离和时耗等特征分析为基础,挖掘轨道客流特征与城市空间发展、人口就业聚集程度和居民出行特征的内在关系,并从城市空间发展特征、车站周边用地开发、配套交通一体化衔接设施和常规公交系统调整等方面提出相关规划和制度建议。研究结果为同类型大城市首条轨道交通线路开通后客流特征认知和提升客流的相关配套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城市轨道交通的客流吸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述轨道交通在城市客运交通系统中的骨干作用,说明客流通常是保证轨道交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根本.在分析轨道交通客流重要性的基础上,从票务政策、服务水平、运营管理、站点接驳和多元开发5个方面,阐述影响轨道交通客流的主要因素.从以上5个方面着手,制订轨道交通不同运营阶段吸引客流的对策,为运营企业提高自身经济效益、轨道交通充分发挥社会效益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