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贯彻环保理念努力实现隧道进洞施工“零开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平  陈超 《隧道建设》2007,27(4):23-25
 以正在建设中的包(头)茂(名)高速公路小河-安康段为依仗,详细论述了隧道进洞施工“零开挖”在不同地形、地质条件下的设计理念和施工方法,以企树立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保护全面协调发展的全新思维方式,以保护和合理利用生态环境,将工程建设(洞口开挖)对自然生态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可为公路隧道设计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朱国保  张志强 《隧道建设》2006,26(3):60-61,103
主要阐述湿陷性黄土地质条件下修筑隧道的要点。针对黄(陵)—延(安)高速公路HY—08标段汉寨隧道的地质特点,研究了湿陷性黄土公路隧道包括开挖、支护、二衬及监控量测等几个主要工序中不同于其它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施工值得注意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山岭隧道的建设也越来越多。隧道建设离不开隧道的勘察设计,隧道围岩判定在整个隧道勘察设计中具有重要作用,隧道围岩判定又离不开隧道工程地质勘察,由于隧道区勘探工作量的限制,隧道区地质调绘在隧道围岩判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地貌学及地植物学观测方法是隧道地质调绘较为直观及有效的方法,在隧道地质调绘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前者根据地貌的形态特征,推断其形成原因及条件,并评价其工程地质条件;后者根据植物群落的种属、分布及其形态特征,推断当地的气候、土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等。结合工程实例来说明地貌学及地植物学观测在隧道地质调绘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华蓥山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及不良地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蓥山隧道是我国目前建成的最长和埋深最大的公路隧道,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存在溶洞、涌水涌泥、煤层等一些不良地质问题。通过对隧道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质条件的分析,对今后我国长大隧道的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风积沙地质表层、浅埋、软弱围岩的沙漠隧道施工技术进行了探究,分析了在特殊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提出了特殊地质条件隧道施工所采取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案、三台阶七步开挖法、软弱围岩爆破技术等施工方法,对类似地质的隧道施工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查清杜公岭隧道工程地质条件与隧道病害间的关系,通过对杜公岭隧道工程地质条件的论述,分析了隧道工程地质特征,探讨了各类地质因素对隧道工程的潜在危害与风险。结合杜公岭隧道工程建成运营后出现的隧道病害与检测情况,系统地分析了多种工程地质因素对隧道工程产生危害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杜公岭隧道工程地质危害性是由地层岩性、地下水、岩溶、地质构造等多种地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这些影响因素中,地下水显化并加剧了隧址区各种工程地质因素,促使隧道围岩产生软化膨胀、隧道衬砌支护结构附加荷载增加、隧道衬砌混凝土结构遭受硫酸盐侵蚀等;岩溶为地下水的流通与汇集提供的途径,使得大气降水对其快速补给,并在局部区域汇集;围岩中的石膏岩在地下水的作用下产生膨胀,并为地下水的腐蚀提供了硫酸根离子供给;各类危害行为相继出现、互相交织,对隧道衬砌结构从不同的方面造成了损害,使其隧道衬砌呈现出不同的病害表现形式。因此,隧道工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常受控于隧址区工程地质条件,而由于现有技术与人类认知的局限,无法实现对隧址区工程地质信息的透明化获取与工程危害性的精准预判,使得隧道工程建设常面临较高风险。  相似文献   

7.
公路越岭隧道勘察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近期山西省高速公路越岭隧道勘察的工程实践,介绍了公路越岭隧道勘察中,几种常用的方法及适用范围;对几种特殊工程地质条件下的越岭隧道,提出了对在不同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下,以现场实际情况为依据,确定勘察手段和勘察方法.  相似文献   

8.
要提高在深埋、复杂条件下大直径隧道TBM(隧道掘进机)的应用效率,必须正确选择TBM的类型。为了给复杂条件下TBM的选型提供借鉴和指导,总结现有的各类型TBM的特点,分析其在混合地质条件下开挖大直径、长距离隧道的局限性,提出不同地质条件下大直径隧道TBM选型指南,介绍意大利SELI公司开发的3种新型TBM,即紧凑型双护盾通用TBM(DSU Compact TBM)、土压平衡双护盾通用TBM(DSU EPB TBM)和土压平衡单护盾通用TBM(SSU EPB TBM)及其运行特点和适用范围。得出结论:传统TBM没有专门针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大直径隧道的研究与设计;为满足市场需求,必须开发新型TBM;意大利SELI公司开发的3种新型TBM,每种专门针对特定的地质条件,这些新型的TBM能够应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并能克服在不同覆盖层下开挖长隧道时的最常见危险。  相似文献   

9.
通渝隧道全长4 279 m,为单洞双向行驶的长大公路隧道。隧道埋深1 200 m,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存在高地应力、岩爆、岩溶、煤层瓦斯等不良地质现象。以该隧道设计及施工为例,详细介绍该隧道在不良地质条件下隧道结构设计及施工措施,可为类似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工程类比。  相似文献   

10.
拉萨某高海拔深埋隧道工程地形地质条件较为复杂,采用综合物探勘察方法查明隧道区地质条件。隧道区坡面表层基岩风化破碎强烈,下伏基岩主要为板岩及花岗岩;以宏观地质调绘为基础,充分发挥综合物探的解译成果,在此基础上利用钻探、试验予以验证,并通过综合分析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技术效益。  相似文献   

11.
司景钊 《隧道建设》2017,37(7):912-915
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全长34 538 m,为亚洲铁路第一长隧。隧道区域地质构造发育,沿线工程地质条件差,具有“三高”(高地热、高地应力和高地震烈度)、“四活跃”(活跃的新构造运动、活跃的地热水环境、活跃的外动力地质条件和活跃的岸坡浅表改造过程)的特征。工程主要不良地质有高烈度地震、 活动断裂、高地温、岩爆、软质岩变形、放射性地层、有害气体等。工程重难点为高温热害问题突出,软岩大变形,隧道涌水量大,软弱破碎围岩地段TBM施工易卡机,安全风险极高、组织管理管控要求严 ,通风效果要求高等。围绕高地热,活动断裂地层,深竖井、复杂地质条件下TBM研制等问题,已立项并实施隧道高地热环境施工关键技术、复杂地质条件新型TBM研制及应用、铁路隧道超深竖井施工关键技术和深埋特长隧道高地温地段混凝土技术。  相似文献   

12.
黄绍槟 《路基工程》2020,(2):158-162
位于川东平行岭谷区的南大梁高速公路华蓥山隧道是一座典型的山岭特长岩溶隧道,地形地质条件复杂,隧道建设面临煤层瓦斯、采空区、有害气体、断裂破碎带、石膏及岩溶角砾岩、岩溶与岩溶涌突水等特殊地质问题。在对华蓥山隧道地质条件进行论述的基础上,重点针对煤层瓦斯和岩溶涌突水问题进行对比分析,总结隧道勘察和施工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3.
隧道是一种地下工程建筑物,有一定的埋置深度,是山区公路和铁路重要工程之一。由于不同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甚至一些隧道的施工会穿越岩溶地区、断层带等,施工难度较大,危险性程度较高。因此,在隧道施工前进行地质超前预报,研究隧道前方的地质条件的变化,形成的文字影像资料可以推测描述隧道前方的地质条件,指导施工,减少隧道相关地质灾害。本文介绍了隧道地质雷达在七家营隧道检测中的应用,分析了检测结果,并与实际情况较吻合,表明了地质雷达超前预报在隧道检测中的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王才业 《路基工程》2013,(5):185-190
以贵广高铁上寨隧道岩溶工程地质特征及隧道结构加强措施为例,对采用大管棚支护穿越坍方地段、堆积物充填大型溶洞段等软弱破碎围岩施工方法和旋喷桩对岩溶发育地段隧道底部进行加固处理的施工技术进行介绍。由于岩溶地质条件的复杂性,施工过程中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并根据围岩地质条件进行动态设计,可有效降低施工安全风险及隧道结构安全风险;大管棚结合小导管注浆超前支护是穿越坍方地段、堆积物充填大型溶洞段的有效手段;且隧道底部较大较深溶洞采用旋喷柱加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吕和蔼 《隧道建设》2012,(Z1):55-58
以多丰线平顶山隧道建设为例,在对工程概况、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基础上,详细介绍了铁路隧道施工中遇到的洞内施工作业空间狭小、隧道埋深大、地质条件差、洞内外控制测量难度较大等施工难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研究结果为复杂地质环境条件下长大铁路隧道建设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卧牛山隧道进口滑坡段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对隧道主体结构和开挖过程中的不利影响;通过对滑坡堆积体滑坡推力计算,阐述了隧道进口段抗滑桩设计、隧道结构设计等综合处理措施、施工方法及施工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7.
韩常领  缪怀甫 《公路》2000,(12):13-17
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是我国目前地应力最大、埋藏最深、环境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的特长山岭公路隧道,本文就该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设计标准、土建工程及机电工程的设计情况作以介绍。  相似文献   

18.
对特长隧道穿越的地质突变、岩爆、地下水资源等地质敏感地带,以“多尺度预报、综合判析”为指导原则,根据地质条件、技术条件、施工状况,合理地选采用地质预报方法,采用物探与地质相结合,合理地采取多参数或多种仪器类型组合的多方法结合,长短结合的多尺度(长、短、面、超前)探测,结合洞内外探测成果,进行综合判析地质工程特性,加强对隧道敏感地带地质预报的判读和分析,合理确定设计参数和施工方案;总结了地质判析原则和不同地质预报目标的要素,可作为长大隧道动态控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莲花山隧道工程青潭隧道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莲花山隧道工程初勘和详勘地质资料,简要介绍莲花山隧道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划分了隧道围岩类别,对隧道施工提出了进行超前地质预报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湖北利川至重庆万州高速公路的咽喉工程——齐岳山隧道近日贯通。齐岳山隧道穿越鄂西艰险山区的大面积岩溶地带,是我国地质条件最复杂的公路隧道,这条隧道的贯通标志着我国特殊不良地质条件下地下工程的科研与施工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利(川)万(州)高速公路湖北段全长42.11 km,全线的咽喉工程齐岳山隧道设计为双线分离式4车道,左线全长3 375 m,最大埋深567 m;右线全长3 386 m,最大埋深543 m。隧道穿越鄂西艰险山区的特殊不良地质带,具有高地应力岩爆、煤层瓦斯等特殊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