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1月1日起,发生事故后,司机在确保安全下必须组织车上人员撤离,否则一旦发生二次事故,将加重司机的事故责任。8月27日上午,公安部公布了新《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包括总则、管辖、报警和受理等共有11章87条。同时,2004年4月30日发布的《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70号)废止。  相似文献   

2.
济源市交巡警支队事故大队为提高处理交通事故的快速反应能力、进一步规范事故处理程序,干2006年3月15日晚7点30分,在太行北路进行了模拟交通事故现场业务技能考核,济源市公安局法制科、刑警支队、交警支队的有关领导对此次活动进行了考评。  相似文献   

3.
近日,公安部发布《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该《规定》将于2009年1月1日起施行。《规定》对北京的小事故快速处理模式进行了借鉴,首次规定,仅造成财产损失的道路交通事故(除机动车与行人之间发生的事故)可以私了,但要将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再进行协商,对该挪车不挪造成交通拥挤的,驾驶入将被罚款200元。  相似文献   

4.
李涛 《汽车运用》2007,(2):48-48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规定:“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然而,第三者强制险最高金额有限,对造成严重伤亡的交通事故执行赔偿是远远不够的。另外,根据《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42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扣留的事故车辆除检验、鉴定外,不得使用。检验、鉴定完成后五日内通知当事人领取事故车辆和机动车行驶证。”这就意味着,交管部门不能长时间扣留事故车辆,也无权责令事故当事人缴纳保证金。为防止事故责任人隐匿、转移财产造成执行困难,申请诉前保全,就成为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免受损害的一个重要救济手段。现就搞好诉前保全提出以下建议。  相似文献   

5.
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是十分复杂的,为确定人、车、路及环境等众多因素在道路交通事故中的作用,原则上应对机动车的安全性能进行检验,以确认事故车辆的安全设施是否齐全,机件是否符合技术标准及是否具有安全隐患。《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中均有相应规定。事故车辆安全性能检验结果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分析交通事故成因的依据之一,同时也关系到事故车辆保险理赔。而制动性能是车辆安全性能中最重要的性能之一,下面谈谈事故车辆制动性能的判断准则及其检验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为进一步规范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公安部近日修订发布了《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146号),于2018年5月1日起施行。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事故处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公平正义,事关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修订《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的目的,就是要积极回应群众对依法、公正、高效处理道路交通事故的新期待、新要求,不断推进道路交通事故处理规  相似文献   

7.
《汽车驾驶员》2008,(10):14-14
公安部近日公布的新《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将于2009年1月1日开始实施。与现有处理程序相比,新程序主要有以下几点不同:1.增设了“自行协商”程序。在“自行协商”时,车辆可以移动的,当事人应当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对现场拍照或者标划事故车辆现场位置后,立即撤离现场,将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  相似文献   

8.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7条规定:"车辆在道路以外通行时发生的事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报案的,参照本法有关规定办理。"其下位的《安全法实施条例》及《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146号)都有类似的"参照"规定。  相似文献   

9.
为保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防止和纠正交通事故处理中的违法和不当行为,进一步完善执法程序、提高事故处理质量和效率、促进执法公正,2008年8月17日公安部颁布了《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104号),并将于明年1月1日起执行。现行《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将予以废止。《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取消了道路交通事故重新认定制度,并明确把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证据使用,当事人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有异议只能通过信访渠道反映,造成道路交通事故信访案件多发。因此《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专门增加了一节"复核",将道路交通事故认定复核法制化。本文拟就道路交通事故认定复核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交通管理法制化是现代交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长期以来努力实现的重要目标之一。目前,在推进交通管理法制化的进程中,建立“三权分离,职责明确,互相监督,各负其责”的交通事故处理法规的不断健全,事故处理程序的日臻寄送和广大群众法制意识的逐步提高,交通事故处理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生了很大变化,现有的交通事故处理机制已远远滞后于形势任务的需求,成为交通事故处理乃至交通管理法制化的一大桎梏。  相似文献   

11.
《运输车辆》2008,(9):119-119
2008年8月26日,公安部公布了新《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包括总则、管辖、报警和受理等共有11章87条,“新规”将于2009年1月1日起施行。同时,2004年4月30日发布的《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70号)废止。  相似文献   

12.
徐伟 《汽车与安全》2008,(10):10-11
上班早高峰时间,道路上发生一起小事故.双方当事人互不相让,站在路中间争论.不理会身后滚滚的车流和烦躁的喇叭声。这样的场景.相信不少上班族都曾遭遇并且为之闹心。今后,如果类似情景上演,执勤的交警应当责令当事人撤离现场:一旦造成交通堵塞的.交警部门可对司机处以200元罚款。这是公安部日前发布《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的新内容.新《规定》将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3.
公安部新修订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将于2009年1月1日正式施行,从维护道路交通顺畅和各方利益出发,增设了自行协商简易程序,首次明确了驾驶员“疏散”责任、对涉外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等做出了新要求,其中限制了交通警察的权力、增加了事故认定复核程序成为新法规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4.
关于公路机动车OD调查方法的改进及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OD调查是公路项目可行性研究中经常实施的一种交通调查,但目前普遍采用的OD调查方法及处理过程,无论在理论或实践上都存在着一定问题,提出了对OD调查方法的改进思路,以及相应的处理程序。  相似文献   

15.
利用Ansys参数化编程语言APDL,编写了水平受荷单桩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后处理程序,从有限元计算结果中提取桩身内力以及桩周土反力数据,并将提取的数据与试验实测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文所计算得到的数据与原位试验实测值较为接近,验证了三维有限元模型及后处理程序的正确性和可行性。笔者编制的后处理程序能有效地应用在桩土相互作用体系的计算中,对工程设计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红绿灯下     
《驾驶园》2008,(10):102-103
公安部:发布交安新规定8月27日上午,公安部公布了新《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包括总则、管辖、报警和受理等共有11章87条。同时,2004年4月30日发布的《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70号)废止。新《规定》首次明确加大司机的"疏散"责任:一旦在公路上发生交通事故,驾驶人必须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立即组织车上人员疏散到路外安全地点,避免发生次生事故。驾驶人已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或者受伤无法行动的,车上其他人员应当自行组织疏散。同时,外国人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在未处理完毕前,公安机关可以依法不准其出境。新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世界银行贷款公路建设项目实践,总结介绍了费用索赔处理程序,不同类型费用索赔处理要点,索赔事件的避免等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18.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分析方法,建立海损事故与事故种类及原因之间的关联矩阵,找出海损事故的主要种类及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并以某水域海损事故为实例进行相应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企业伤亡事故的发生,不仅给受伤害者本人及其亲友带来痛苦和不幸,也给企业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有时还会危及社会的稳定。为了减少事故,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要特别重视对所发生的事故进行科学的调查和理性的分析。事故调查是一项社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任何预防事故的措施都必须借助于可靠的原始事故资料,而这些事故资料只有通过事故调查才能获得。对企业伤亡事故调查中存在的问题能够正确的判断、分析及处理,才能为事故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 伤亡事故调查的特点 事故调查是指对事故物证、事实材料、证人材料的搜集,利用记录、摄影、录像、绘图、制表等提供完善、清晰的事故信息内容,描述事故情况。进行事故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掌握事故情况,从思想、管理、技术等方面找出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分清事故责任,拟定改进措施,防止同类事故的重复发生。因此,只有通过事故调查,尽可能多的掌握事故发生的原始材料,才有利于事故分析,制订出切合实际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20.
某公路隧道防治水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某高速公路隧道防治水的实践,阐述了隧道施工中超前地质预报、异常情况应急处理程序、预防突水的技术措施,根据涌水量和水压的不同采取的相应治水方法,以期对类似工程施工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