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顾强 《交通标准化》2007,(6):242-245
事故现场散落物及其分布场隐含着一些揭示交通事故状态的重要信息。将事故现场常见的散落物作为试验对象,探讨散落物分布的形态,抛距与车速、理论抛距之间的关系,并给以量化表达,可作为推算事故车速、提供交通肇事的佐证。  相似文献   

2.
事故现场散落物及其分布场隐含着一些揭示交通事故状态的重要信息.将事故现场常见的散落物作为试验对象,探讨散落物分布的形态,抛距与车速、理论抛距之间的关系,并给以量化表达,可作为推算事故车速、提供交通肇事的佐证.  相似文献   

3.
对应用激光全息术测量柴油机喷雾场粒度分布的理论进行了分析,推导了全息图的记录与再现公式,对应用激光全息术测量粒度分布所存在的问题-景深和密度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与讨论,为实际测量打下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面对愈发频繁的商业亚轨道发射活动中可能出现的航空器潜在解体风险,利用协方差传播方法预测亚轨道解体事故中碎片的传播范围;将碎片运动方程转换为高斯马尔可夫过程,利用概率密度函数构造高斯马尔可夫过程在一定置信度下的概率椭球表征碎片分布;为避免亚轨道解体事故碎片对民航空域内的飞机造成碰撞风险,提出一种面向空管的亚轨道碎片危险区预测与路径规划方法;根据民航可接受的风险概率确定亚轨道碎片概率椭球的数学边界,计算概率椭球在水平方向的投影,利用几何方法将碎片危险区处理成凸多边形;通过改航点数量约束方法减少改航路径中改航点的数量,有利于飞机平稳改航。仿真结果表明:协方差传播方法在复杂大气环境中能够快速有效地预测出亚轨道解体事故碎片的传播过程,分别显示出置信度为99.999%和95.000%的椭球边界范围,置信度越高,概率椭球边界范围越大,越接近真实碎片下落传播范围;利用改航点数量约束方法优化后的改航路径距离相比约束前增加了0.13%,但改航点数量减少了50%。可见,利用协方差传播方法可及时、准确预测亚轨道解体事故碎片的传播范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效、安全的改航策略。   相似文献   

5.
事故现场固体抛落物及其分布场隐含着揭示交通事故状态的重要信息。基于抛物运动的各种运动成分描述 ,分析了道路交通事故汽车碰撞速度与抛物距离之间的各种关系模型 ,揭示了包括经典抛物方程、弹跳运动和滚动—滑动运动模型的广义抛物运动规律。以汽车大灯玻璃碎片为例 ,给出了校验广义抛物运动方程的参数  相似文献   

6.
交通事故现场痕迹是事故再现分析中必不可少且最具说服力的依据,所以,对事故现场痕迹的发现、测量与提取是极为重要的,痕迹提取的好坏,直接影响事故再现的分析、事故责任的认定乃至整个事故处理工作的质量。然而,交通事故现场均为公共交通场所,都是室外现场,所以在单个事故现场上,往往混杂着与该事故无关的痕迹,如果不剔除这些无关痕迹,就会使事故再现无法完成,责任认定产生错误,甚至令找错当事人冤枉无辜而放纵真正的肇事。  相似文献   

7.
前照灯是保障汽车夜间或阴暗天气情况下安全行车的有效装备,为避免会车时对方驾驶员眩目,应使汽车前照灯的近光分布的大部分光直接照在"目标区",少量或微量照在"眩目区"。前照灯的光束调整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车辆夜间的行驶安全。因此,汽车前照灯应定期进行检测、调整、使之符合规定。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汽车错位碰撞事故的仿真再现分析提供理论算法,在分析传统一维碰撞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总结了其应用局限性.利用经典力学原理,构建了汽车错位碰撞动力学模型与运动轨迹模型.以实际事故案例为对象,分别利用上述模型与PC-Crash软件进行案例分析.将二者的再现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同时与事故现场车辆残留痕迹进行了对比.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再现得到的汽车转动轨迹与现场痕迹一致,模型适用于小偏心错位碰撞的事故类型.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汽车错位碰撞事故的仿真再现分析提供理论算法,在分析传统一维碰撞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总结了其应用局限性.利用经典力学原理,构建了汽车错位碰撞动力学模型与运动轨迹模型.以实际事故案例为对象,分别利用上述模型与PC-Crash软件进行案例分析.将二者的再现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同时与事故现场车辆残留痕迹进行了对比.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再现得到的汽车转动轨迹与现场痕迹一致,模型适用于小偏心错位碰撞的事故类型.  相似文献   

10.
为了再现汽车三维碰撞事故,构建了车辆三维坐标系,根据碰撞冲力矩与反向重力矩的关系,推导了车辆纵向倾覆与横向翻滚的临界条件.利用运动学理论及动能转化关系,构建了地面反力作用下的车辆翻滚轨迹模型.以实际事故为案例,利用基于上述模型开发的事故再现分析系统与PC-Crash软件进行再现分析,并与事故现场车辆残留痕迹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模型再现得到的车辆静止位置及姿态与事故现场一致,再现轨迹除小客车左前轮曲率略小于实际残留痕迹外,其余轨迹与现场痕迹一致.   相似文献   

11.
为了从车-路耦合角度客观、直接地识别道路事故多发路段,开发了事故多发路段动力学仿真识别系统,建立了车辆模型、道路模型与车-路耦合模型,提出了事故多发路段识别方法,通过小附着系数路面动力学仿真试验和弯道制动动力学仿真试验进行验证。采用闭环控制方法控制汽车的运行状态,依据道路的特性,选择表征车辆行驶安全性的特征参数,通过特征参数曲线识别事故多发路段。仿真结果表明:在主要考虑道路因素导致事故多发时,所识别出的事故多发路段与依据交警部门事故统计信息所识别出的事故多发路段一致,因此,此系统可行。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多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软件PC—Crash,建立车一人碰撞事故的再现模型,分别对同一工况下汽车有无ABS刹车防抱死制动系统、不同碰撞初速度以及利用随机函数确定汽车与行人的随机参数,进行大量的数字化仿真试验,分析事故发生后人体头部重要器官与车体前部碰撞点以及损伤程度的分布规律。根据分析结果,从汽车生产厂商保护行人的角度改善车身布置结构,提出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3.
从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数量、汽车保有量、道路情况等宏观因素入手,研究了国内外道路交通事故规律,分析了人均GDP与千人汽车保有量、万车死亡率、10万人口死亡率之间的关系。以宏观计量经济学和柯布-道格拉斯函数为基础,利用7个国家的历史数据构建了交通事故面板数据模型。分别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并进行了Hausman检验,得到7个国家的交通事故宏观计量经济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在交通事故参数中,10万人口死亡率与人均GDP、人均道路长度呈正相关,与千人汽车保有量呈负相关;通过Hausman检验,自由度为3的卡方分布值为3.91,概率为0.02,小于0.05的置信区间;与随机效应模型相比,固定效应模型各变量的置信区间都小于0.05,拟合优度更好。可见,本文模型有效。  相似文献   

14.
在收集汽车碰撞事故相关典型案例基础上,以事故车辆局部复杂变形区域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方法、六面体网格生成算法及十节点曲边四面体对事故车辆变形部位变形前后划分网格.针对各网格单元,采用车辆动力学及弹性力学理论建立碰撞力计算模型以及碰撞瞬间速度计算模型.在汽车碰撞事故虚拟再现分析中,通过拟合网格单元以较高的计算精度得到事故发生前汽车的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城市快速路交通事故所产生的间接影响远远大于事故的直接损失,而其定量数据又很难通过实际的检测设备和测量手段得到,以车辆微观行为模型为基础,采用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方法,建立了城市快速路交通事故影响的微观模拟评价系统.在真实模拟车辆行驶状态的基础上,通过设置事故状态和数据探测器,可以全面记录车辆行驶过程中实际检测设备难以采集到的相关数据,从而为事故影响的定量分析莫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In order to obtain more effective uncertainty analysis methods for analyzing uncertainty of a reconstructed result in a traffic accident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interval traces, three new methods are proposed. The first method is named as sub-interval perturbed method, it is used for calculating the binary interval of the reconstructed result in an accident with binary interval traces, and it can overcome the interval extension problem well. The second method is based on interval arithmetic and the first method, it is used for calculating the ternary interval of the accident reconstruction result in an accident with ternary interval traces, and the most probable value of the reconstructed result is a number. The basic idea of the third method is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second method, it is used for calculating the ternary interval of the accident reconstruction result in an accident with mixed interval traces, and the most probable value of the reconstructed result is an interval. All methods are demonstrated and validated by numerical cas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all methods are feasible and practical. Finally, a true vehicle-motorcycle accident is given, in which the braking distance of vehicle, and the throw distances of driver and motorcycle are all binary interval traces. The accident is reconstructed by the software PC-Crash, and the interval of impact velocity is analyzed. The interval of the velocity is [55.7, 64.3] km/h. This interval result is more objective than a single number.  相似文献   

17.
交通事故摄影图像的自标定三维重建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交通事故现场的勘测效率和摄影测量技术的使用方便性,在基础矩阵估计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普通数码相机的交通事故摄影图像自标定三维重建模型。模型以特征点对应匹配为基础,通过基础矩阵计算和本质矩阵分解,进行道路交通事故摄影图像自标定三维重建。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在无现场标定参考点设置的情况下,用普通数码相机对道路交通事故现场进行三维重建,三维重建结果与实际三维数据仅相差一个比例因子。  相似文献   

18.
为确保危险品运输车辆间的安全距离, 从时空角度优化了危险品运输车辆的行驶路径和发车时间间隔; 分析了危险品运输车辆发生事故对其他车辆的影响及其与时空距离的关系, 提出了危险品运输车辆间时空安全距离评价方法, 并以时空安全距离为约束, 提出了车辆安全出发时间间隔计算方法; 建立了满足时空相异约束的危险品运输车辆调度模型, 设计了用于生成车辆调度时刻表的两阶段求解方法, 第1阶段采用NSGA-Ⅱ算法优化车辆行驶路径, 第2阶段分别设计了遗传算法和基于插入思想的近似算法以优化发车时间间隔; 为了验证车辆调度模型与算法的有效性, 对比了每个阶段中不同算法的优劣, 并分析了危险品事故影响系数和事故影响接受度对车辆调度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提出的方法可针对不同危险品事故影响系数获得危险品运输车辆调度时刻表, 生成的车辆调度时刻能够保证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始终保持安全距离; 遗传算法和近似算法获得的平均运输总时间分别为2.45和2.49 h, 表明近似算法获得的解劣于遗传算法, 但运行时间仅为遗传算法的1/10 000~1/5 000;危险品事故影响系数或事故影响接受度越小时, 车辆发车时间间隔越大, 导致运输总时间变长; 考虑时空相异性的车辆调度可以弥补相异路径方法仅从空间上考虑相异性的不足, 同时能够避免采用相异路径方法可能遗漏最佳运输路径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