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航 《中国船检》2001,(5):35-37
焊接在造船行业是一项很重要的工艺,其水平的高低关系到轮船的产品质量.2000年10月25-31日,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和共青团中央共同主办的“全国焊接比赛“在成都举行,来自26个省市、28支代表队的120名参赛选手,行业涉及锅炉、建筑、桥梁和造船等.上海沪东造船厂派出的张军和陈栋两位青年工人,凭着超群实力,在比赛中争得第一和第二名,从而分别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和“全国焊接能手“的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2.
“第八届全国内河船舶及航运技术学术交流会”于 2 0 0 2年 1 0月 1 6日~ 2 0日在武汉召开 ,会议由广东、上海、江苏、安徽、深圳、江西、福建、黑龙江、浙江、武汉等造船工程学会联合主办 ,由武汉造船工程学会承办并委托《船海工程》杂志社具体安排。会议共收到论文 5 0余篇 ,由《船海工程》杂志社编辑出版了《第八届全国内河船舶及航运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载文 5 0篇 ,内容涉及船体、船机、船电、航运开发、企业管理等专业学科中的新观念、新技术、新成果等 ,同时还涉及了一些在应用开发中成功经验的总结 ,具有相当的深度和广度。会议…  相似文献   

3.
上海是我国现代造船工业的发源地和重要生产基地之一,我国培养造船科技人员的最高学府——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和吴淞商船学校就都创建于上海。上海始终是我国造船科技人材最集中的地方,作为造船科技人员的学术活动组织——造船学会很自然的也以上海作为创始地和中心,逐步扩展、壮大,向全国各地辐射和延伸,逐步形成了今日的规模和局面。  相似文献   

4.
《中国修船》2020,(1):I0003-I0003
上海华润大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润大东)是一家由香港华润机械五矿(集团)有限公司、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亚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大同农工商实业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的,以修理及改装国内外各类大型船舶为主业的合资企业。公司成立于1994年1月,1995年11月正式对外开业,经过20余年的发展,修船综合实力已连续多年进入全国第一梯队。  相似文献   

5.
为贯彻中国船舶行业协会武汉工作会议和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七次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推广造船先进制造技术,转换造船模式,缩短造船周期,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能力,更好地为全国各地造船行业服务,由上海造船工程技术学会主办、上海船舶工艺研究所具体承办的第二期造船先进制造技术研讨会,于1995年11月13日至17日在上海举办。来自全国各地26家大中型船厂和科研院所的56位专家代表参加了研讨会。造船先进制造技术研讨会贯彻求真务实的方针,从我国造船行业的现状出发,根据对船舶工艺技术各领域的长期研究,结合对国外先进…  相似文献   

6.
上海沪东造船厂引进美国IBM计算机公司IBM—4381型电子计算机,在完成安装调试投入运转不到半年的时间,初步开发了管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成为全国造船行业第一个应用计算机技术开展船舶  相似文献   

7.
《船艇》1996,(2)
全国大型造船骨干企业之一的上海沪东造船厂,继1994年造船总量获全国第一以后,1995年又创历史新高度,完成造船总量40万吨,比前年最高水平的35万吨提高了14.3%。 去年,该厂全面实施“改革、改造、生产、效益”同步发展战略,加大改革力度,加快转换造船生产管理模式,努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于1992年8月7~8日在上海召开浅吃水船舶研讨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委员会、船舶设计委员会,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民船船型开发指导组,上海市造船工程学会,武汉造船工程学会,福建造船工程学会的有关船舶理论、设计和制造方面的专家参加了会议,对“周锦宇理论及其船型”进行了研讨。30多位造船专家并为此发出了如下呼吁:  相似文献   

9.
中船总公司下大力气缩短造船周期扩大造船总量 长期以来,我国船舶工业沿用传统的造船模式,致使船舶建造的船台、码头周期过长,导致了我国船舶工业生产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交船严重拖期的被动局面。针对存在问题,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决心下大力气缩短造船周期。 近几年中船总公司积极推行设计体制改革,深化造船生产设计,努力实现生产设计与区域造船相结合的新的造船模式;大力开发标准船型,研究开发计算机辅助造船系统及推广应用,同时大力推广高效焊接技术、涂装技术、精度造船技术,扩大预舾装等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对重点骨干船厂进行技术改造,扩大了造船能力;对船厂脏、乱、差的状态进行了综合治理,先后派出了近800人到日本学习先进的造船方法及  相似文献   

10.
全国海洋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造船工艺分技术委员会于1989年11月21~22日在上海召开了成立大会。造船工艺分技委主任委员李志彬同志就造船工艺分技委的筹备工作和几年来造船工艺标准化工作向大会作了汇报,中船总公司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马作权副院长受国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船舶工业公司重视科技工作,坚持走以智取胜道路,在开发智力、发展横向联系和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三年迈出三大步,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35.29%,经济效益增长幅度更大,造船能力从1500吨级跃升到5000吨级,并已具备建造15000吨级船舶能力,进入国内地方造船工业先进行列。这个公司注意把智力开发同生产开发、技术开发同步进行,三年来先后举办227期各类业务技术培训班,82%的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分别受到科技外语、微机和现代造船技术及管理的培训,对70%的职工进行技术补课,从全国先进造船地区引进高、中级管理技术专业人  相似文献   

12.
学会动态     
国家开发液化气运输船专题讨论会召开由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上海科技协会上海力学学会、中国钢结构协会海洋钢结构专业协会联合举办的“国家开发液化气运输船专题讨论会”于1988年1月11号至15号在江州造船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从事液化气运输船研究、设计等有关单位的代表5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共宣读交流了开发液化气运输船应用前景、材料、结构、强度及制造等方面的论文28篇。  相似文献   

13.
<正>上海华润大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由香港华润机械五矿(集团)有限公司、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亚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大同农工商实业有限公司共同投资,以修理及改装国内外各类大型船舶为主业的合资企业。公司成立于1994年1月,1995年11月正式开业,经过20余年的发展,修船综合实力已连续多年进入全国第一梯队。目前已承修了来自欧、美、日、韩、新加坡以及香港和台湾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 300多艘各类大型船舶的修理及改装工程,在国际修船市场上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14.
李敏 《珠江水运》2013,(20):48-49
在经历了2003~2007年的市场高度繁荣期之后,全球造船业目前正遭遇史上最大规模的结构调整。专家表示,主要原因是全球造船产能严重过剩,造船企业要在节能环保船舶开发方面多下工夫,努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15.
《船舶工程》2012,(1):31
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统计数据,2011年,船舶企业积极应对各种困难,确保交船,提高了抗击风险能力,造船完工量继续保持增长,全国造船完工量首次超过7000万吨,达到7665万载重吨,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  相似文献   

16.
反上海建成国际航运中心,对上海航运与造船业来说是难得的机遇。上海造船工业在全国船舶行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国内外船舶市场上享有良好信誉。到2000年,我国造船产量将突破300万T,跻身于世界先进造船国家行列,造船工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民为出口支柱产业把上海建成国际航运中心,造船工业完全能够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工程》编辑部组织承办的联邦德国船舶及海上设备新技术报告会于1987年12月4日至5日在上海举行。联邦德国驻沪总领事和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程望副理事长等出席了开幕式,并讲了话,欢迎和祝贺中德双方在船舶与近海工程等领域内进行广泛的技术合作。在开幕式上联邦德国船级社的格利克先生作了题为“近年来西德造船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发展”的报告,受到出席开幕式从事船舶和近海工程研究设计、施工、教学等单位一百多位领导和  相似文献   

18.
《船艇》1998,(7)
当今,国际船舶市场已被世界30家大型企业集团垄断。占据世界造船份额70%的日、韩两国造船企业集团加快走向强强联合和跨国经营,加剧了国际竞争。我国造船业企业数量和职工人数虽居世界第一,但造船产量和效益不及日、韩一家几千人的企业。 国际竞争是国际著名跨国公司集团化竞争,更是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我国船舶工业只有集中全国造船优势,尽快培植世界级的大企业集团,才能以最小的改革成本和最快的速度,迅速形成规模,在新一轮国际分工中争取主动,重振民族造船业雄风。  相似文献   

19.
管舾装生产设计过程中,由于考虑到分段合拢、设备定位、预装管本身制作安装等方面精度原因,需要设置现校管。为加快推进现代数字化造船模式,尽可能消除现场校管,实现无余量造船,节约造船成本,引进了上海船舶工艺研究所设计开发的取样管快速测量出图装置。  相似文献   

20.
《世界海运》2018,(4):9-16
2017年全球造船市场企稳回升。年内主力船型新船价格开始回升,新船订单量大幅增长。船东订单主要集中在希腊、中国和韩国等主要航运大国,船型以大型散货船和大型油船为主。全球造船市场延续中日韩三国错位竞争格局,韩国市场份额提升明显。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2018年全球造船市场整体需求或将延续回升态势,中日韩三国接单竞争将更加激烈,智能船舶、智能制造等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应用步伐加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