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文章根据国内外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加固的研究进展,对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常见病害和受力特点进行分析,介绍了槽形截面封闭加固和转换结构体系加固两种方法。同时,以一个槽型梁桥加固工程为例,利用ANSYS软件建立有限元数学模型,研究加固后该梁桥的静载和动载荷分情况,对加固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某连续梁桥的病害情况、受力特点,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对结构进行有限元建模计算分析。通过对该连续梁桥的体外预应力加固施工全过程进行施工监控,分析比较施工中体外索的伸长量、箱梁控制截面的应力、桥梁挠度等的理论值和实测值,得出有价值的结论,用于指导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3.
针对石安高速公路上的部分桥梁发生的单板受力病害,进行分析,找出了产生病害的原因,采取措施,进行加固处理。对加固后的桥梁的检测表明,加固措施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4.
湿陷性土质对钢渣桩地基施工的技术要求较高。文章介绍了湿陷性地质的特性和常用的地基处理技术,从钢渣桩设计原理、受力分析以及地基载荷计算等方面,研究了利用钢渣桩对湿陷性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的方案,并以广西桂林境内某桥梁桩基施工为例,分析了钢渣桩地基加固施工方法与效果。  相似文献   

5.
重载交通会对桥梁造成一定的损伤,特别是容易造成T梁桥横隔板损伤,直接影响桥梁整体应用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甚至引发安全事故。针对此情况,对T梁桥横隔板受力情况、T梁桥横隔板的病害成因等进行分析,并提出T梁桥横隔板加固方法,以期提升T梁桥应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桥梁的加固改造中,顶升技术的应用较多,其可在基本不改变原有结构受力情况的基础上,将构件分段或整体顶升至控制高度,具有施工快捷、经济实惠、效果良好等优势。文章阐述了桥梁顶升原理与应用范围,分析了顶升技术分类及工况,并围绕都南高速公路桥台专项加固工程探讨了顶升技术的应用,以供类似项目参考。  相似文献   

7.
对出现上部结构病害的某上承式空腹拱桥进行病害成因分析和上部结构加固设计。重点介绍了用MIDAS CⅣIL有限元软件进行该桥建模计算的方法,并分别对加固前后的状态进行承载力验算。经验算,加固前主拱圈满足受力要求,腹拱圈不满足受力要求,这与病害情况一致。加固后,全桥上部结构均满足规范的受力要求,可见采用增大截面法对腹拱圈进行加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运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桥梁有限元模型,对刚构拱桥在大型运输车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点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加固方案,并采用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加固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对桥梁施加体外预应力的加固方法,从结构上可改善桥梁的受力性能,并恢复和提高桥梁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能防止和控制桥体的裂缝生成,避免或阻止钢筋受蚀,使桥体线形达到设计要求。文章结合洛维大桥加固工程实例,介绍了大跨径桥梁体外预应力加固施工方法,并阐述了该工程加固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文章结合某桥梁出现主梁横向裂缝,且边梁纵向多处开裂,桥梁结构严重破坏实例,经过力学分析及实验研究结果对其进行钢板、碳纤维加固处理,采用动静载力学分析方法及附加荷载技术研究了桥梁加固前后的位移、挠度、应变、频率等动静力学参数变化情况,对加固后桥梁特性作出完整评价,为桥梁加固效果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广西某二级公路滑坡处置中采用了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支挡结构的实验设计,通过试验研究,探讨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结构的受力特点,为公路滑坡处置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古拱桥与现代新拱桥迭合而成的复式拱桥的加固与保护设计为例,通过现场病害调查、合理计算模型的探讨找出病害所在及病害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桥梁加固与保护所采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文章针对四平南桥的结构病害,提出了相应的加固设计方案,并利用MI-DAS有限元软件建立模型对桥梁加固前后的承载能力进行验算,评述了桥梁加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文章结合广东德庆龙母大桥加固工程实例,介绍采用碳纤维薄板和传统的粘贴钢板加固方法及施工工艺,通过对两种不同的加固方法进行对比,提出采用碳纤维薄板的方法优于传统的方法,为桥梁加固技术的发展和实际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章结合某大跨度双曲拱桥工程,在对桥梁进行病害检测及结构性能评定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该双曲拱桥加固提载设计的措施,为后续同类型桥梁加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脚步的加快,路桥的建设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危旧桥梁的加固处理也成为桥梁建设的热点话题之一。因为公路车流量的增多,在上世纪末建设的桥梁一直都存在过载使用的问题,过多的重型车辆对危旧桥梁的使用也是一项巨大的考验。在一些使用年限比较久的桥梁中,出现了桥体老化现象。本文就危旧桥梁加固的有关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鲁昭 《西部交通科技》2014,(3):64-66,76
文章介绍了桥梁基础病害的成因和常见的加固整治方法,并结合咬合桩在既有宝成铁路某病害桥梁基础加固中的应用实践,阐述了钢筋混凝土咬合桩的设计特点、施工工艺和用于桥梁基础加固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梧州西江大桥箱形拱桥为例,在对桥梁结构进行外观检测的基础上,利用Midas Civil 2010建立模型,通过静载和动载试验分析了该桥的承载能力及结构力学特性,提出了相应的维修加固措施,并探讨了维修加固处理的工程效果。  相似文献   

19.
高边坡的现场监测是一个系统工程,文章以西攀高速公路为例,结合高边坡施工期监测锚杆的应力状态和受力原因,建立锚杆应力测值统计模型,分析了开挖、温度、时效变形这三种因素对锚杆应力影响的规律,并对锚固效果和边坡稳定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0.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first phase project of the R3 line of Jinan Rail Transit, and in view of the metro shield tunnel passing under the existing railway bridge and subgrade, this paper uses Abaqus to establish a numerical model to simulate the deformation of the existing bridge and subgrade of the Jiaoji railway line under the two conditions of non-active reinforcement and reinforce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no reinforcement, the maximum settlement of the top bridge on the pier is -5.88 mm, and the maximum settlement difference is 5.16 mm, which exceed the deformation control requirements of the 5 mm regarding the bridge pier of the railway with ballast track. The maximum lateral displacement and longitudinal displacement of the pier are 0.28 mm and -3.01 mm, respectively. After the reinforcement measures of the bored piles are adopted, the maximum settlement of the top bridge on the pier is -1.71 mm, and the maximum settlement difference is 1.16 mm, which fully meet the bridge pier deformation control standard. The maximum lateral displacement and longitudinal maximum displacement are -0.245 mm and -2.83 mm, respectively, which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ontrol standard. The vertical settlement of the railway subgrade is relatively small. The maximum settlement values under the two working conditions are -12.31 mm and -11.97 mm, respectively, which meet the subgrade settlement control requirement of 20 mm. It is proved that the reinforcement effect of the bored pile is good, and the reinforcement scheme is safe and feasible. © 2018, Editorial Office of "Modern Tunnelling Technology". All right reser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