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路线形设计一致性水平是衡量道路交通安全的一个重要标准,目前对低等级公路的研究较为薄弱.在国内外公路线形设计一致性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汽车加速度,分别建立了与二级公路相适应的小客车和货车运行车速预测模型,并进一步研究采用加/减速度作为反映影响公路安全的线形设计一致性评价指标.最后选取某二级公路实际调查路段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双车道公路由于建设投资、地形地貌等诸多因素限制,在进行公路线形设计时常采用规范规定的极限指标,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实际运营中交通事故率较高。文章以模糊数学理论为指导,建立双车道公路的几何线形安全评价体系,确定安全评价打分标准,建立相关隶属函数,对各安全评价指标赋权,最终评价双车道公路整体线形的安全等级以提出针对性的工程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3.
视距是公路线形设计的宏观体现,与驾驶员操作行为密切相关。为更科学、客观地评价忻阜高速公路线形设计的安全性,在介绍国内外视距分类及常用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公路线形的空间特性,引入了基于三维动态视距的评价方法,从静态和动态视距角度对忻阜高速公路线形设计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4.
为使公路设计线形尽可能连续、协调,从本质上达到安全设计的目标,保障车辆行驶安全,基于运行速度设计法,探讨了公路平面线形指标、纵断面线形指标、超高指标、视距指标等在公路路线设计中的选取及其与车辆运行安全的关系。通过典型实例,采用运行速度法对山区高速公路线形指标进行检验评价,基于评价结果修正设计参数并采取运行安全控制措施,为运行速度设计方法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道路线形提出了一些评价指标,选取了一条典型道路—淮安市黄河路进行线形的安全性评价。在分析了道路线形的各要素对交通安全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评判道路线形安全性的综合评价体系,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建立评价模型,对黄河路段的线形安全性做出评价。最后根据评价的结果,发现黄河路段存在的线形问题,并对其进行改进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6.
根据《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通过基于省道方正至汪清(省界)公路林口镇至鹤大高速段改扩建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平、纵面线形设计的运行速度计算,对既有公路进行运行速度测算和安全性分析评价,查找改造后线形技术指标衔接组合的协调性、横断面组成、视距等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线形设计的安全性,以便在进行下一阶段设计时能进一步更好地贯彻以人为本、运行安全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7.
公路交通安全与公路线形有密切关系,而运行速度是影响道路安全的主要因素。该文介绍分析了国内外几种典型运行速度计算方法,结合工程实例,运用《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中的"模型法",计算公路运行速度,通过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指出了路线线形中潜在的安全隐患,为优化路线设计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参照《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JTG/T B05—2004)中的运行速度预测模型,结合实体工程,对公路路线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通过绘制运行速度断面图及运行速度梯度图,能快速的找到线形设计中与标准不一致或线形不相容以及速度突变过大的路段,结合实际线形,提出相应的安保措施,解决了设计速度在路线设计中存在的缺陷,保证了线形的一致性,从而为公路使用者提供了一个安全的行车环境。  相似文献   

9.
高速公路线形的连续性评价指标体系是检验路线设计成果优劣的标准。选取速度连续性指标和线形连续性指标的线形连续性指标体系,实现了以路段中运行速度的连续变化值来评价高速公路路线设计的优劣和公路线形设计安全性,对于设计合理、安全的高速公路线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评价路堑与环境的协调性,构建了路堑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由视觉环境协调、生态环境协调、交通环境协调构成了准则层,线形等8项内容构成子准则层,公路线形与地形的协调程度等22个指标构成指标层,利用层次分析法给出了各级指标的权重,利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获得了路堑协调性评价的结果,并给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算例。  相似文献   

11.
为了评价路堑与环境的协调性,构建了路堑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由视觉环境协调、生态环境协调、交通环境协调构成了准则层,线形等8项内容构成子准则层,公路线形与地形的协调程度等22个指标构成指标层,利用层次分析法给出了各级指标的权重,利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获得了路堑协调性评价的结果,并给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算例。  相似文献   

12.
在道路线形指标与道路安全相关性的研究基础上,引入综合评价理论,建立了基于道路三维线形指标的综合评价模型.首先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给出了各评价指标的相对事故率;然后提出了基于几何条件的非定长划分方法及各路段指标值的提取方法,并对提取的各指标值进行了预处理;其次对权重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基于线性加权模型提出了道路危险系数的概念;最后根据危险系数的兼容度及差异度对评价结果进行了优化.通过案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从三维线形指标的角度评估高速公路各路段的交通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13.
公路线形设计的安全性评价常采用运行速度作为评价指标,针对山区旅游公路的复杂线形及车型构成,运行速度的计算工况应有针对性,计算手段也需改进。将洪雅—峨眉山旅游公路作为分析对象,以“三维线形条件下的复杂道路重载车辆行驶速度解算模型体系”为计算手段,针对长大纵坡路段左、右线的交通特点,分别解算并绘制了三维线形条件下典型车型和典型驾驶模式的运行速度曲线;分析了平纵面线形参数的协调性和安全性,提出线形修改建议;对于线形调整困难的情况,采用仿真模拟碰撞对混凝土护栏进行防护等级加强;同时检查了避险车道的设置。研究结果表明,综合道路空间线形、车型、驾驶员等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和运行速度预测,能更接近实际地评价和改善山区公路的线形设计。  相似文献   

14.
根据公路线形空间几何特性,采用高速公路空间曲率指标作为客观指标,根据驾驶员NASA-TLX评价量表计算的主观指标,并针对道路交通安全概念的模糊性,运用聚类分析,构建了高速公路主客观安全性的方法与模型。实例表明,符合客观实际,为今后进行高速公路线形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未确知测度模型的一级公路设计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一级公路设计安全性评价的量化值,建立了一级公路安全性评价的指标体系;针对公路设计因素与交通安全之间关系存在未确知的特点,在未确知测度空间的基础上,构建了一级公路设计安全评价的未确知测度模型。通过单指标未确知测度、多指标综合测度计算以及指标定权等过程,实现对一级公路设计安全效应的综合评价。实例分析表明,运用未确知测度模型进行一级公路设计安全评价问题研究,理论上是可行的,评价结果是可信的,从而为信息不确定条件下的公路设计安全性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鉴于公路线形设计中传统设计速度法的弊端日益显露,在总结分析国内外运行速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交互式路线设计,将路线安全评价与CAD系统集成,完善了运行速度设计法,并进一步实现了基于运行速度的路线三维设计,能直观地对线形设计质量及行车安全进行检查与评价。  相似文献   

17.
道路线形安全评价的目的是找出道路行车安全隐患,为道路设计和运营阶段提供交通安全改善意见。研究道路线形安全评估的指标体系,并对各指标的综合作用效应进行定量评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从行车安全、舒适、连续等角度出发,提出线形协调性、速度连续性、线形舒适性三方面评价指标,运用熵值法对各指标进行赋权,同时引入模糊数学方法将道路线形安全评价标准分为良好、一般、不良三个等级,得出较为客观和系统的道路线形安全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8.
鉴于公路线形设计中传统设计速度法的弊端日益显露,在总结分析国内外运行速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交互式路线设计,将路线安全评价与CAD系统集成,完善了运行速度设计法,并进一步实现了基于运行速度的路线三维设计,能直观地对线形设计质量及行车安全进行检查与评价.  相似文献   

19.
针对公路设计过程中的线形设计,在介绍公路线形设计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对线形影响因素、设计要求、控制因素,及其对安全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为保证公路线形设计合理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公路线形设计的一致性水平与交通安全有很大的关联性,然而国内还缺少对双车道公路路段线形质量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在国内外关于运行速度及运行速度差值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评价双车道公路路段线形一致性的综合模型。该模型以运行车速图中第85%位车速与平均车速所围成的相对面积和路段各相邻单元运行车速差值的平均值为参数,融合了整条路段的运行速度及其差值的分布信息。通过灵敏度分析,标定了模型的参数,建立了评价标准和阈值。多个双车道公路路段的事故调查数据表明,模型建立的线形一致性评价指标与交通事故有较好的相关性,初步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