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酸雨对水泥砼强度影响的模拟及其腐蚀的化学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探讨酸雨对水泥砼路面的化学破坏作用,得出了水泥砼路面材料与酸雨中的酸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与水泥砼中的水泥凝胶材料和骨料均会发生化学反应,且反应都会生成可溶于水的盐类,不同酸度酸雨对砼材料抗弯拉强度影响的模拟试验表明,酸雨对砼的强度有着明显的不良影响,且酸雨的酸度越高,对水泥砼材料的强度影响越大,当酸雨的pH值小于3 0以后,砼的抗弯拉强度减小加快,由此推论酸性较强的酸雨对水泥砼路面病害的产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浅析粗集料粒径级配对水泥砼抗弯拉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水泥砼路面工程质检和施工实践的体会。分析了水泥砼中粗集料粒径级配,特别是其中大于4cm粒径颗粒对砼抗弯拉强度的影响。分析了控制粗集料中超大粒径颗粒含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汽车超载对水泥砼路面破坏影响的力学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在超载汽车调查的基础上,用有限元方法分析计算了不同超载轴重作用于砼板板角和1/2纵缝板边处时砼板表面巫直位移和应力及基层顶面的巫直位移和应力,分析了超载车对砼路面使用寿命影响和引起砼路面提前破坏病害的力学机理,其成果对超载条件下的砼路面结构设计与养护维修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超载汽车调查的基础上,用有限元方法分析计算了不同超载轴重作用于砼板板角和1/2纵缝板边处时砼板表面垂直位移和应力及基层顶面的垂直位移和应力,分析了超载车对砼路面使用寿命影响和引起砼路面提前破坏病害的力学机理,其成果对超载条件下的砼路面结构设计与养护维修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6.
7.
当承受剪力和拉力时,粘结面是新老砼粘结结构受力的薄弱环节,使用合适的界面剂可以提高其粘结强度.本文采用新老砼粘结抗剪和粘结抗折试件,对几种界面剂的粘结强度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使用不同界面剂时新老砼抗剪粘结强度和抗折粘结强度,分析了不同界面剂对新老砼粘结强度的影响,为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界面剂对新老砼粘结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承受剪力和拉力时,粘结面是新老砼粘结结构受力的薄弱环节,使用合适的界面剂可以提高其粘结强度.本文采用新老砼粘结抗剪和粘结抗折试件,对几种界面剂的粘结强度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使用不同界面剂时新老砼抗剪粘结强度和抗折粘结强度,分析了不同界面剂对新老砼粘结强度的影响,为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11.
介绍了煤矸石做道路基层材料的应用情况,从煤矸石混合料具有的无侧限饱水抗压强度、抗弯拉强度、冻融稳定性、低温收缩性等方面阐述了煤矸石能满足多种等级公路的规范要求,指出其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生活污水对砼管道的腐蚀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周富春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2,21(1):125-128
首先讨论了砼中与腐蚀有关的特性,然后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找出了生活污水中的腐蚀成分,并分析了各类腐蚀的机理,最后获得了五点结论。 相似文献
13.
多孔改性水泥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基层,有着半刚性基层无可比拟的优势。通过水泥品种对多孔改性混凝土强度影响试验,说明了不同水泥品种对混凝土的强度有较大影响,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不仅可以提高多孔改性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还可以大幅降低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粗集料最大公称粒径对道路水泥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选取19.0 mm、26.5 mm、31.5 mm 3种最大公称粒径的粗集料制作水泥混凝土试件,对混凝土的坍落度、抗压强度、抗弯拉强度、抗渗性能和干缩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并根据试验结果对影响规律进行分析,提出了不同等级公路水泥混凝土粗集料最大公称粒径的建议范围。 相似文献
15.
针对低活性二灰混合料,通过掺加不同的外加剂在不同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来研究强度特性,通过X光衍射和扫描电镜研究外加剂对二灰混合料强度改善的机理.结果表明掺加Na2SO4和Na2CO3可显著改善二灰混合料的早期强度,掺加Na2SO4对二灰混合料的后期强度改善要优于掺加Na2CO3,掺加水泥无论早期还是后期强度改善效果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6.
17.
18.
刘永中 《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1,(8)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承载能力大,耐磨性、水稳定性及热稳定性均好,并且使用寿命长、日常维护费用少。因此在干线公路和城市道路中修筑水泥混凝土路面是可行的。但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直接受车辆荷载的重复作用及温度、湿度环境因素的影响,因而对混凝土板要求具有较高的弯拉强度、耐久性、耐磨性和抗滑性。其中弯拉强度是混凝土路面的一项重要控制指标,其 相似文献
19.
全速度差(FVD)跟驰模型考虑了速度差对司机驾驶行为的影响,但是其仍不能反应车辆跟驰过程中的非对称性。在FVD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司机对速度差的反应强度受车辆当前速度的影响,建立了新的模型。新模型能够解释司机加速和减速过程中的非对称性现象出现的原因:司机对前后车速度差的关注强度与车辆当前速度大小成负相关,从而造成司机减速过程比加速过程更为急促。模型的自然稳定曲线也表现出车辆的减速和加速过程的非对称性。计算机仿真结果指出新模型能够描述车辆跟驰过程中的非对称性,并指出当前速度是引起这种非对称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陆亦庄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1995,12(4):18-25
以混凝土极限压应变为非常数的试验结果,通过计算得到混凝土强度与钢筋混凝土梁延性比的关系曲线,并由此提出建立延性比设计界限及采取控制混凝土强度最低设计值来确保梁眨性的设计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