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正随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双鹤湖中央公园项目正式开建,该项目的先期工程——中原地区最大的地下管廊工程正式开工。该工程建成后,将进一步提高实验区空间资源利用效率,完善该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相似文献   

2.
正7月20日以来,郑州及周边地区出现极端强降水天气,出现大范围连续性特大暴雨,此次降水总降水量、日平均降水量和日最大降水量均创历史极值。暴雨肆虐,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多方援手,众多力量汇聚郑州、鹤壁等地防汛救灾。公司控股股东广州工控集团于7月23日向鹤壁市委、市政府致信慰问,并倡导天海电子在做好自身抗洪保产的同时,为鹤壁市抗洪救灾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3.
2021年7月中下旬以来,河南郑州、新乡、开封、周口、焦作等地连续出现短时特大暴雨,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暴雨还导致大量车辆水淹受损。据媒体报道,仅在郑州就有40万辆汽车被淹,占郑州汽车保有量的10%。汽车进水后,整车和零部件安全性能会降低,部分车主或保险公司为减少损失,将水淹汽车迅速转手或拆解再利用,致使隐患车辆重新上路,对道路交通安全和管理造成不利影响,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本文积极关注河南水淹汽车处置进展和流向趋势,梳理了水淹汽车在使用、维修、交易、登记等环节存在的漏洞隐患,提出了针对性的防范建议。  相似文献   

4.
隧道工程浅埋暗挖法施工要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9 特大断面施工方法 在修筑地下发电厂、地下仓库、地下商业街及地铁车站时,经常出现地下大空间的施工问题。这些建筑物若在埋深较浅、软弱不稳定的Ⅲ~Ⅴ级围岩中,一般用浅埋暗挖法施工。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当下地下空间开发难题,依托中铁工程装备集团地下停车场项目,提出建造大型地下空间的结构分割转换工法(CC工法),并成功应用。文章从传统各工法的特点出发,阐述CC工法的设想。基于工程实践过程,首先,从地下结构的分割与转换2个角度,重点介绍大型地下空间的形成过程、型钢和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管节、节点处理措施等创新内容; 然后,针对B类节点的处理措施、整体背土现象等工程问题进行解决与优化; 最后,探讨该工法拓展应用的可能性,分别介绍多层、曲线、长距离、装配式结构大型地下空间的初步方案。CC工法的成功研发,旨在为城市大型地下空间开发提供一套新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6.
郑州“7.20”特大暴雨突袭之下,郑州雨水工程基础设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在新标准、新规范的指导下,城市现有雨水系统的提标改造已提上日程,本文以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雨水系统为分析对象,提出改造城市雨水系统设计的5点建议:综合考虑区域现状,设定雨水工程设计标准;结合重大基础设施探讨区域性提标;结合城市竖向合理设计雨水系统;结合上下游的建设,完善老城区主管网的提标方案;建立管网系统和道路大排水系统的耦合模型合理设计行泄通道。  相似文献   

7.
雍博昭  王金栋 《上海公路》2023,(4):117-122+211
地下空间是城市中重要的空间资源,由于其内部结构复杂、环境密闭,会放大灾害造成的影响。然而,目前针对地下空间安全保障的研究还较为薄弱。上海金鼎项目属于超大地下空间,一旦发生灾害,影响巨大。因此,应建立完善的防灾系统。为实时感知地下空间安全运行情况,提出了超大地下空间安全智防应用平台架构,通过多个模块交互,实现智慧防灾保障和智慧运营管理,能够在灾害发展的全过程中提供响应。该项目为地下空间管理运维、防灾减灾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重庆从人防建设到地下商业开发、挖掘地下交通功能,再到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开发,山城已经进入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黄金时期。介绍了重庆在解放碑地下环道、礼嘉商贸核心区和兜子背两江隧道三个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项目,展示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强大和创造性。展望未来,规划师、设计师应该更加大胆地进行地下空间利用探索,让城市更快、更好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总结7.10池州暴雨山洪特点,结合实际,分析研究突发性特大暴雨山洪应急对策,减少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10.
孙波  胡敏智  魏怀   《隧道建设》2015,35(8):810-814
由于地下空间开发的不可逆性,为使城市可持续发展,地下空间开发应当合理调研、规划及管理。在大多数城市,由于缺乏地下空间整体开发利用规划,没有相应的明确政策和行政指引,开发引导因素不足,导致地下空间开发往往形成相对单一独立的项目。在亚洲2个人口密集城市——香港和新加坡的地下空间开发经验的基础上,审视地下空间开发经常被忽视但益发重要的课题,这就是如何通过城市规划设计,发挥地下空间资源协调和平衡利用。  相似文献   

11.
钱七虎 《隧道建设》2019,39(11):1737
当今世界,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绿色发展理念更是指导我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理念之一。建设城市地下空间是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治理“城市病”并建设绿色城市的主要着力点。首先,说明绿色建筑与绿色城市的概念,以及二者的关系。重点从节约土地、利用地热能、节水、绿色城市基础设施(包括绿色客运城市交通和城际交通,未来城市货运交通,绿色城市污水、雨洪蓄排系统,绿色城市垃圾集运和处理系统,智慧地下综合管廊,城市智慧行车系统)等方面,并结合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说明利用地下空间发展绿色建筑和绿色城市的理念、方法、构想。最后,结合实例强调地下空间开发规划的重要性、规划科学的重要性、开发与规划中的问题及规划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2.
随着地下空间的迅速发展,地下工程与市政道路工程、管线工程的相互叠加交叉的情况越来越多。该文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世博园区世博轴与北环路的交线工程为例,提出了重载路下综合管沟-箱梁集成化结构的设计技术,实现了市政工程与地下大空间建筑工程集成的范例,并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验证了结构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13.
自21世纪以来,中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地上空间资源的利用日趋饱和,城市面临着“摊大饼”式快速扩张问题。随着地下隧道、地下车站、地下综合体等重点地下工程项目的建设,地下工程呈现出微变形、小间距、大断面、大埋深、高精度、长距离和超大规模等特点,面临着“水、软、变形难以预测”三大技术难题,严重影响了地下空间的发展,给我国地下工程施工技术与施工装备带来了严峻挑战。为此,总结分析了近年来地下空间尤其是城市地下空间近接施工技术、施工装备和数智化技术等方面的技术进展与创新,详细分析了软土富水地层位移和变形控制技术,提出富水地层冻结技术和跨地铁运营隧道综合辅助施工控制技术;介绍了集合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前沿技术和隧道装备核心共性技术,以及具有绿色化、智能化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典型超级地下工程装备。从设计、施工、监测、运维4个方面介绍了现代地下空间数智化技术的特点以及应用情况。强调通过地下空间信息的共建共享,构建可视化的地下空间信息平台,是实现“透明地下空间”的基础;对复杂地质条件灾害的预警与控制,是地下工程安全建设的有力保障;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控制管理系统,是支撑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安全的关键;并指出未来地下工程需加强数智化技术应用,实现整个建设过程的精细化、数字化、智能化以及信息化。  相似文献   

14.
为满足有限城市空间的集约利用,同一地下空间多个项目共建成为一种趋势。本文以上海地铁14号线龙居路站与东西通道共建项目为例,研究了地下三层车站与市政地道在复杂周边环境、复杂共建节点、大基坑深度条件下的若干设计难点,提出了针对性的设计方案,以期为相似工程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15.
李俊玲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2,(10):174-178,181
随着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矩形顶管工法在地下工程施工中应用逐渐广泛,针对矩形顶管法在浅层地下空间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控制措施,文章依托深圳市轨道交通8号线深外高中站B2出入口矩形顶管工程,结合其他工程对施工中存在的风险、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对控制、解决措施进行探讨研究,并提出几点建议为工程技术人员今后类似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易荣  贾开国 《隧道建设》2022,42(12):1977-1984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中国提出了“双碳”战略目标。科学系统地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将为碳源减排与碳汇增容提供有力支撑。首先,基于地下空间的自然资源属性和人工建筑属性,提出地下空间2种减排增汇方式: 其一是利用地下可再生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 其二是利用地下空间置换地表土地增加城市生态绿地。然后,以具体实例和数据支撑,多角度分析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与“双碳”战略目标关系,即: 提升碳吸收能力;降低能耗、储碳固碳;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最后,提出“双碳”战略背景下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策略,即: 工程建设转向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平面扩张转向地上地下协调发展、工程施工转向低碳生态技术、单一资源开发转向统筹复合利用。  相似文献   

17.
孙钧 《隧道建设》2019,39(5):699-709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能够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首先,总结国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概况、特点和功能特色,介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地铁和地下综合体发展概况,并以南京江北新区和重庆市江北区北城天街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项目为例,对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进行介绍。然后,阐述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在交通治堵、节能减排、土地和资源开发利用、防汛排涝抗旱等方面的效益和功能,介绍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数字化技术、地下车库建设及基坑、改建、盾构、顶管、沉管等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最后,总结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进展,认为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现已呈现出空间上多层次化和功能上多样化的特征; 分析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初期投入大、效益空间不够理想、功能特色发挥不够、运营安全和防灾问题以及节能减排与环保问题)及存在的问题,希望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在视觉美感和对舒适度的追求方面再上一个台阶; 并对进一步建设和发展城市地下空间进行思考,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项目隧道从城市综合体群穿越,与多个既有项目衔接,通过统筹规划,与多个项目组合设计,充分利用建筑地下空间,并通过地库专用道连接地块与地下车库,能够发挥城市地下道路的综合交通功能。并对多交叉界面城市地下道路的设计施工重难点进行总结,调整基坑之间的位置,协调基坑开挖和拆撑时序,最终确保了施工的安全,并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矩形顶管工法在地下工程施工中的应用逐渐广泛,出现了多种不同类型的矩形顶管施工案例,特别在地铁出入口施工中.通过对国内既有施工案例的介绍,研究分析了地铁出入口采用矩形顶管法施工时始发、接收方式的特点,结合施工工况等影响因素,总结了目前矩形顶管法施工地铁出入口始发、接收方式及设计原则.在地下过街通道、地铁出入口、商场出入口等设计施工时,该始发、接收方式的设计原则、施工技术可为工程技术人员今后类似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下穿式隧道为提升城市发展质量提供了更顺捷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其总体设计不但影响路网交通功能的发挥,也制约着其它地下工程的空间布局,对地下空间资源的统筹利用意义重大。以南京市国际路隧道工程为例,分析了下穿式隧道周边复杂的工程环境,概括了下穿式隧道总体设计的关键要点,提出了相关地下工程协同设计的技术策略,可为类似条件下相关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