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8年中国邮票年册已上市,将极具收藏价值的四川汶川大地震赈灾纪念邮票、北京奥运纪念邮票等一网打尽,收藏爱好者近日可到省内任一集邮网点选购。  相似文献   

2.
刘丽 《广东交通》2010,(1):53-53
为迎接虎年的到来,广东省集邮总公司和广州市邮票公司专门出版了一本以画虎名家周啸虎的精品虎画为题材的“周啸虎邮票专集”,向邮票收藏爱好者和书画艺术爱好者送上一份虎年“虎虎生威”的贺礼。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苏州公共自行车合理布局,从苏州公共自行车总体使用状况,租用区域,租用时间等方面深入剖析苏州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现状特征,总结苏州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公共自行车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对公共自行车进行分类,并提出各类公共自行车点位的配车建议,进而预测公共自行车配车总量,提出苏州市公共自行车总体布局原则和指导,并对姑苏区公共自行车提出具体规划方案。规划实践对发展和完善苏州市公共自行车系统,构建安全、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慢行交通系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三、台北市交通发展课题(续前) (2)打造自行车友善环境 台北市最初将自行车定位为休闲游憩的交通工具,并从1997年起推动河滨自行车道建设。之后因应环保意识、节能减碳带动自行车风潮后,对自行车的定位改为短程接驳运具。自2004年从信义计划区开始建置市区自行车道并广设自行车停车架,至2011年底,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自行车交通的作用及我国建设自行车系统的必要性,根据厦门市集美区的性质和道路条件,提出建设自行车交通系统的规划设想,并由此分析我国自行车发展趋势、自行车与公共交通的关系及自行车规划与管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公共自行车文献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公共自行车系统进行总体概述,并针对相关文献进行批判性检验。基于以往同行评议文献及灰色文献,对与公共自行车系统影响相关的认知缺陷进行分析。当前亟须针对全球公共自行车研究进行评估,该综述旨在更好地了解及加强当前和未来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实施效率。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公共自行车系统,主要议题集中在以下方面。首先,公共自行车使用者认为方便性和低支出是注册并使用该系统的重要原因。其次,与固有观念相反,公共自行车系统用户比非用户更倾向于拥有和使用私人自行车。第三,当法律强制要求佩戴头盔时,公共自行车使用者比私人自行车使用者更不愿佩戴头盔。最后,从更重要的可持续交通角度而言,大量公共自行车系统使用者选择该方式取代可持续交通方式而非小汽车出行方式。  相似文献   

7.
高峰 《交通与运输》2009,25(4):68-70
与私家车相比,不少人将自行车视为较便宜的交通工具。但并不是所有的自行车都比汽车便宜,有些豪华自行车也相当昂贵。现在介绍几款超豪华自行车。 一、"飞行刀锋"全球仅有50辆 世爵公司是世界上著名的超豪华跑车制造商,它与自行车厂商——考佳宫田联合打造了一款被称为“飞行刀锋”的超级自行车。  相似文献   

8.
根据寒区公共自行车的特性和长春公共自行车统计数据,在分析总体借还特性的基础上,对院校站点、居住点、公建点、休闲旅游点、换乘站点等不同类型公共自行车站点,分析长春公共自行车借还特性,并对长春市公共自行车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研究结论对公共自行车站点的规划布局提供理论依据,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对缓解城市交通拥挤、解决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问题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自行车交通是低碳交通方式之一,南昌市已被交通运输部列入全国十大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之一。选取南昌市区的某片区作为研究对象,从公共自行车站点布置、自行车设计、自行车专用道规划及横断面设计、系统运营模式、成本预算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南昌市应建立公共自行车系统,并对南昌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规划建设提出具体做法,以期为南昌市的低碳交通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大多数市民利用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已是普遍的现象,但保持合适的自行车出行比重,对城市发展会有很大帮助。针对自行车交通的现状,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福州市现有交通状况,探讨了自行车交通现存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公共自行车处于发展模式决策的关键时期,亟须明确合理的发展定位,以适度控制规模,引导并协调好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关系。从北京市公共自行车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入手,分析公共自行车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及其与现有交通系统的关系。明确北京市公共自行车的发展定位,即私人自行车交通的有效补充、发展自行车交通的重要环节、倡导绿色出行的重要手段。北京市应明确公共自行车的公益性定位,将公共自行车纳入公共交通体系,作为大容量公共交通的延伸和补充,使之成为解决公共交通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在城市化、机动化背景下,科学合理地规划自行车交通系统有利于引导居民出行观念转变和城市交通结构良性发展.在总结中小城市自行车交通现状问题的基础上,以常德市获批第二批国家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建设示范城市为契机,对其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进行研究,从自行车通道、公共停车场和公共自行车系统几方面对中小城市自行车交通系统的规划思路和体系进行总结,并对相关设计指引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3.
公共自行车是武汉市为解决居民“最后一公里”交通难题。推动“绿色出行”的一种探索。今年武汉将再投放2万辆公共自行车并新增100个租车服务站点。这样,供市民出行的自行车将达到7万辆,租用自行车也更为方便。  相似文献   

14.
根据自行车出行问题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构建自行车出行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权群组特征根法来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根据自行车出行的评价信息具有模糊性和灰色双重性的特点,利用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自行车出行的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最后通过对济南市自行车出行进行评价,证明此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澳大利亚自行车委员会从1999年开始,通过每隔6年制订并督导执行的澳大利亚国家自行车交通发展战略,显著提升了全国的自行车使用率。通过对澳大利亚自行车交通发展战略的解读,分析其如何通过硬件、软件、法规三位一体的综合措施营造有利于自行车出行的整体环境。重点剖析澳大利亚在自行车骑行文化培养、自行车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各级规划对自行车交通发展战略的落实以及自行车安全保障方面的成功经验。最后,在多部门协作、骑行文化宣传、长期的设施专项投资、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的完善等方面总结对中国自行车交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自行车交通具有机动灵活、准时性高、低碳环保等特性,是完成人们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的主要方式。通过研究国内外其他城市公共自行车运营状况,总结发展经验,归纳公共自行车主要运营模式,并从政府、企业等角度分析各模式优缺点,为将来各城市选择公共自行车运营模式提供参考,更好地促进公共自行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无论对通勤者个人还是整个社会,自行车通勤方式要优于其他出行方式.尽管如此,很大一部分通勤者还是放弃了自行车方式.为巩固自行车通勤激励政策的理论基础,研究了影响人们选择自行车通勤方式的决定因素;由于许多自行车通勤者并不是每天都骑车上下班,所以也考虑了其日常出行方式选择情况,以使用频率表示.为明确上述决定因素对自行车通勤的...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上海南汇新城自行车交通流和道路设施的现场调查,分析其自行车道路网连续性、路面平整度及横断面功能设置等问题,提出完善自行车交通设施的措施与建议,从而提升自行车道路供给、增加骑车人出行安全并增强自行车交通吸引力,以期为我国城市自行车交通设施的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电动自行车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中小城市的基本特征,从多个方面说明在中小城市适合电动自行车的发展。指出在中小城市发展电动自行车,关键是做好管理工作,并提出了具体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大城市自行车交通发展的理性引导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交通机动化的趋势对传统的自行车交通产生了较大的冲击。本文在综合分析自行车交通在我国大城市中地位的基础上,探讨了现阶段我国城市自行车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现阶段及机动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之后的城市自行车交通提出了理性引导策略及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