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8 毫秒
1.
幼儿园门口存在的交通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一是有的幼儿园门口两边的围墙全部用石头、红砖砌成,存在较大的视盲区,出入门口的车辆或幼儿不能够判断交通状态,很容易诱发交通事故。二是上、放学期间,接送幼儿的家长川流不息,幼儿生性顽皮、活泼好动,突然由左到右或猛跑都是常见的行为,因此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三是有的家长开着私家车在幼儿园门口(有的是小巷)倒车、调头,稍不留意就会发生事故。同时,进进出出的机动车辆还阻塞交通,影响其他的家长接送幼儿。四是有些私家车车主刚刚拿到驾驶证,驾驶技术不娴熟,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在门口拐弯时不减速、不鸣笛,一味横冲直撞,这都是发生事故的前兆。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有摩托车驾照的汽车驾驶人在摩-汽相撞事故中的作用。结果显示,同时持有摩托车驾照的汽车驾驶人与没有摩托车驾驶的汽车驾驶人相比,发生摩-汽相撞事故的概率要小,更具驾驶和控制车辆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试论驾驶技术和驾驶速度在车辆行车中对车辆行车安全的分析,从它们的不同方面论述对行车安全的影响,以期认识到驾驶员培训工作、驾驶员良好习惯的养成、驾驶员道德修养等的重要性;使驾驶员在取得了驾驶资格后,充分了解驾驶技术对保证安全行车所起的基础保证;并在今后的驾驶中如何养成良好的驾驶作风和良好的驾驶习惯,认识到合理控制车速是安全驾驶的重要保证,合理运用车速对保证运输企业生产成本的相互影响;从而为减少事故,提高运输效率,确保社会和谐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我们大家都熟知,驾驶汽车发生车祸的主要原因是:疲劳驾驶、酒后驾驶、超速行车、随意变道、擅闯红灯及制动(或转向)突然失灵等。但是,我们也许不注意,如果“倒车(backing-up)”不妥,也会发生车祸,导致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6,(2):124-126
汽车安全驾驶辅助系统市场产品种类繁多,可简略分为车辆状态监测系统、驾驶员状态监测系统、视野改善系统、倒车/泊车辅助系统、避险辅助系统、导航辅助系统六个模块。综述了各模块系统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以及研究进展,展望了汽车安全驾驶辅助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车辆安全技术通常可分为主动安全技术和被动安全技术。主动安全技术是指基于先进的防范措施,避免事故发生的技术;被动安全技术则是在事故发生过程中及发生后,尽量减少损害的方法和措施。提高车辆的主动安全水平,不仅要在事故发生时尽量减少人员受伤的几率,更重要的是要在轻松和舒适的驾驶条件下帮助驾驶者避免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李建 《交通与运输》2008,24(2):65-65
在现实生活中,安全驾驶车辆将是每位驾驶人员的心愿。然而,有些突如其来的事故将会使您始料不及。当发生汽车侧翻、迎面和侧面相撞时,您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我驾驶自己的货车在路上行驶时,将一行人撞成重伤。我虽然按要求交了一大笔钱给伤者用于支付医疗费,但交警部门还是扣留了我的车辆。目前已有10天了,交警部门一直未通知我去领车。请问,交警部门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扣留机动车?是不是发生了交通事故,交警部门郜可以扣留事故车辆?期限有多久?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当前自动驾驶车辆跟驰智能性评价中存在的以主观评价为主、缺少微观驾驶行为数据支撑的问题,以高速公路自然驾驶数据为基础,从自动驾驶车辆与人工驾驶车辆驾驶行为一致性的角度出发,构建自动驾驶车辆跟驰智能性评价模型。首先,通过无人机视频拍摄和图像处理,获取了国内18个省份部分高速公路上的高精度车辆轨迹,利用K-means聚类方法提取了15 446组稳定跟驰数据。然后,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速度、加速度、跟车间距及跟车时距等指标进行分析。通过Gamma分布拟合不同速度下的跟车间距,以不同速度下跟车间距众数为中心,将跟车间距按照样本量的70%、20%、10%划分为与人工驾驶车辆驾驶行为一致性较好、一般、较差等3种情况,以此为基础建立自动驾驶车辆跟驰智能性评价模型。最后,通过自动驾驶车辆跟驰试验,证明所建模型适用于自动驾驶车辆跟驰智能性评价,相比既有研究,该模型的特点是能基于全过程、微观跟驰行为数据对自动驾驶车辆做出综合的量化评价。这表明基于自然驾驶数据与驾驶行为一致性构建的模型能客观、量化评价自动驾驶车辆跟驰行为,可用于自动驾驶车辆跟驰行为研究与技术参数设计。  相似文献   

10.
企业为了预防交通事故,实施着各种安全驾驶管理措施.如对驾驶员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掌握其遵守道路交通法规情况等。虽然事故的增减有很大的偶然性,同时与经济的盛衰关系密切,但从长期观察来看,优秀企业为减少事故和违章而采取的安全驾驶管理措施还是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各企业所实行的措施内容多样,着力点也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值得思考的,那就是多数优秀企业对事故发生后如何预防事故再发生部倾注了很多心血,这对于预防交通事故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1.
驾驶员驾驶车辆不但要有健康的身体,还需要有健康的心理,这对交通安全和道路畅通是十分必要的. 人体健康需要营养,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水、矿物质、纤维素等.驾驶员的心理健康同样需要营养,否则会失去平衡,发生质变.而驾驶员心理营养的获得,有三诀:  相似文献   

12.
12月2日8时左右,新疆库车县境内发生一起车辆相撞事故,造成22人死亡,11人受伤。据当地交警部门初步调查,事故系大客车司机在驾驶过程中拣拾物品、导致客车占道与大货车发生相撞而致。  相似文献   

13.
驾驶行为研究中的车辆信息采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交通安全体系中,驾驶员的行为是影响行车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驾驶行为的改变使得车辆的行驶状态也随之发生改变.通过采集车辆行驶状态的信息,可以对驾驶员的行为进行研究,这对于提高驾驶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安全在客车运输行业是最重要的大事。然而.一个不可轻视的现实:国内汽车的事故发生率是欧洲的十几倍。是我们的驾驶技术不如欧洲吗?德国一个专门的研究机构给出他们的回答:中国驾驶员的驾驶技术一点都不比欧洲差.差的是安全驾驶的意识。一辆再安全的车辆.如果是一个没有安全意识的驾驶员在开.后果将更糟糕。  相似文献   

15.
不良驾驶行为(车速过高,车速变化过快等)影响危险货物及车辆的稳定性,是导致危险货物运输事故频发且后果严重的重要原因. 基于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海量数据的分析处理,根据其属性提取8 个驾驶行为量化指标,采用因子分析和模糊C均值聚类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对危险货物运输车辆驾驶员风险驾驶行为的科学聚类. 结果表明,危险货物运输车辆驾驶行为特征可有效聚为急加减速、超速驾驶和变速驾驶3 种行为,且在每种驾驶行为下实现对驾驶员安全等级的分类. 由此可以识别风险较高的驾驶员,这对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和行业管理部门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预见性驾驶是指车辆在行驶中,驾驶员通过观察对可能发生的道路交通情况做出预先判断,并采取减速滑行、制动、停车和转向等相应的安全预防措施。做好预见性驾驶需要细致观察、正确判断、控制速度和采取措施,预见性驾驶可说是公交车驾驶员的安全节能法宝。  相似文献   

17.
驾驶行为是影响机动车能耗和尾气排放的主要因素之一,生态驾驶行为已在众多发达国家推广实施,并取得显著的节能减排效益。选取北京市同一车型的60名出租汽车驾驶员实施生态驾驶行为培训,利用OBD+北斗/GPS逐秒采集车辆油耗和运行数据。通过对比培训前后车辆平均百公里油耗改变量,明确生态驾驶培训的节能效果,形成面向出租汽车驾驶员行为矫正的生态驾驶培训方法。培训方案包括三种形式:基于培训手册和宣传视频的静态培训、基于驾驶模拟器的实操动态培训、先静态后动态的综合培训。培训结果表明:生态驾驶行为培训平均降低车辆百公里油耗8.6%;对出租汽车驾驶员实施动态生态驾驶培训更合理有效。由于车辆本身油耗的差异,生态驾驶行为培训对于改善公共交通、货运交通及长途客运汽车等行业的能耗现状可能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汽车行驶记录仪(以下简称记录仪)是能够对车辆行驶速度、时间、里程以及有关车辆运行的其他状态信息进行记录的装置。由于记录仪能够真实记录车辆运行和司机驾驶活动的有关信息,因此在遏止疲劳驾驶、车辆超速等交通违章、约束驾驶人员的不良驾驶行为、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为事故分析鉴定提供原始数据、保障车辆行驶安全等诸多方面均可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疲劳驾驶与交通事故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国内外道路交通事故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了疲劳驾驶事故中驾驶人特征、事故时段分布及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主要成因,研究了疲劳驾驶对操作行为的影响和驾驶人疲劳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疲劳驾驶预防对策。分析结果表明:30岁以下男驾驶人、3年以下驾龄和10年左右驾龄的驾驶人是疲劳驾驶事故的高发群体;2:00~6:00与15:00~16:00是疲劳驾驶事故的高发时段;高速公路上疲劳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比例远高于普通公路;疲劳驾驶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长时间驾驶、睡眠不足或质量差、生理节律、驾驶人因素等。通过保证驾驶人有充足的睡眠与短暂休息,合理安排行车时间及使用疲劳预警装置等方法,可以有效预防疲劳的产生,减少疲劳驾驶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部分或有条件自动驾驶车辆允许驾驶员将驾驶任务移交给自动驾驶系统,但驾驶员仍需对驾驶环境进行监测,若发生紧急事件或驾驶环境超出系统运行设计域等情况,驾驶员需要及时接管车辆。影响驾驶接管过程的因素主要包括:人因、交通环境以及人-机交互系统。本文分析了驾驶员认知负荷特性等人因对接管过程和接管时间预算的影响。分析发现,驾驶员长时间脱离驾驶任务会导致其陷入被动疲劳或驾驶分心状态,从而降低接管绩效。适当的非驾驶任务可以使驾驶员保持一定的认知负荷,降低驾驶员的被动疲劳水平。结合网联技术的应用可以多次发出预警信号,提高接管绩效。本文讨论了交通密度、道路条件等交通环境对接管时驾驶员感知、认知及决策的影响,探讨混合交通下过渡区智能网联车辆控制权切换 (Transitions of Control, ToC) 的管理问题。在复杂道路交通下,驾驶员需要更多时间恢复对环境的感知,且驾驶员在弯道接管车辆时更容易出现较大横向偏差。在混合交通环境中,为防止过渡区出现集中的ToC,可以制定相应交通管理措施,以降低过渡区域中车辆之间的相互干扰。本文还分析了视觉、听觉、触 觉、嗅觉及其组合类型交互方式的优、缺点,讨论网联环境下人-机交互系统设计以及ToC形式。 单个的交互方式有其自身的优、缺点,多种类型相结合的交互形式能形成优势互补,及时地将接 管信息传递给驾驶员,并将其注意力集中于对环境的感知。网联技术发展使得可利用的行车信息的数量和种类都有所提高,网联信息需要更好地呈现策略,以保证人-机交互界面具有较高的可用性和接受性,为驾驶员提供更加准确的交互信息。同时,利用驾驶员状态识别技术实时监测驾驶员所处状态,并通过人-机交互系统提醒驾驶员,使其保持警觉,提高接管绩效。未来研究应该重点关注非驾驶任务对驾驶员认知特性的影响,结合接管时的驾驶环境,遵循预测算法辅助驾驶员实现控制权的平稳过渡。随着网联技术的不断应用,逐步改进现有人-机交互系统的设计和性能,对过渡区域ToC的管理问题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