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是中国第一个成立的、应用交通工程学新兴学科研究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非营利性的学术团体,主要职责是组织学术活动,普及科学知识,开展咨询服务,办好科技工作者之家。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成立于2007年12月。5年来,学会尽力履职,组织广大交通科技工作者为改善上海交通积极奉献聪明才智。一、学会工作回顾(一)组织学术交流,提升学术地位结合上海交通实际,开展学术交流,改善城市交通,推动学科发展是学会的首要职责。1.组织重点活动,形成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2.
2009年12月,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将迎来成立30周年的纪念日。为此,4月15日,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召开了顾问座谈会。座谈会由上海市政协常委、学会理事长许培星同志主持,顾问就学会30年来的历程进行了畅谈,对学会的发展前景寄予了厚望。  相似文献   

3.
《城市交通》2006,4(4):54-54
2006年是北京奥运交通项目建设的关键一年,为推动北京奥运交通建设,完善城市交通管理体系,了解和学习国外智能交通创新经验,并为国内其他城市交通发展提供思路和借鉴,中国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会将于2006年11月11—12日庆祝学会成立20周年之际,与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举办“2  相似文献   

4.
交通是城市的命脉。交通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永恒主题,也是世界大城市发展中面临的共同难题。特别是对于上海这样一个市域面积达6 3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2 380万的特大型城市,交通拥堵矛盾更加突出,交通治理任务更加艰巨。上海市政府于2002年首次颁布《上海市城市交通白皮书》(以下简称"02版白皮书"),科学指导了上海10余年的交通发展。为更好地发挥交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增强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引导能力,让交通发展更多、更好地惠及市民群众,上海市政府于2012年启动了新一轮《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新一轮白皮书")的编制工作,历时近2年编制完成。新一轮白皮书明确了上海未来10年交通发展的目标、战略和行动计划,成为政府推进交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也是全社会共同营造和谐交通环境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5.
马林 《城市交通》2010,8(5):1-5,10
2010年2月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了"关于印发《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的通知"(建城[2010]13号),2010年5月16日又下发了"关于印发《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的通知"(建城[2010]80号),这两份文件对加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回顾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工作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城市交通规划工作面临的问题,以及加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并对两个文件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6.
7月中旬,交通产品认证中心正式启动了2011年CCPC交通产品认证交流会筹备工作。本次交流会将继续延续交流会的性质,围绕行业发展热点,结合国家和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开展研讨交流,以"标准计量、节能减排、质量安全、产品认证"为主题,同时结合CCPC成立五周年,以"开拓、传承、创新、发展"为主题,回顾创建历史,总结发展经验,展望未来愿景。  相似文献   

7.
一、对白皮书(公示稿)总体评估 《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公示稿)》(以下简称"新版白皮书")相比2002版《上海城市交通白皮书》增加了"发展"这个关键词,更加明确了上海未来10年交通发展的目标、战略和行动,拓展了上海国际大都市交通体系一体化的视野。  相似文献   

8.
全市性交通大调查或为综合交通规划模型建立、综合交通规划及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编制、交通发展白皮书编写,或为市政工程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世博交通组织等提供重要依据。在编制"十三五"上海综合交通规划、修编上海城市总体规划之际,组织开展全市第五次交通大调查,并力求取得丰硕成果,意义重大。鉴此,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于8月28日举行了"2014年青年交通科技工作者高端论坛",邀请青年科技工作者着眼长远、通盘考虑,从本领域、本行业、本部门出发,对交通大调查提出调查需求,并对"十三五"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建言献策。现将部分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建言摘要刊登。  相似文献   

9.
郭华  袁倩倩 《城市交通》2010,8(2):55-60
为了满足客运综合交通枢纽各种交通方式的出行需求,确保实现枢纽的交通功能,须对其进行良好的外部交通组织设计。以北京市北苑客运交通枢纽为例,通过研究其功能定位和各种交通方式的出行特征,利用现状和规划路网条件,将交通组织与枢纽建设规模、枢纽规划用地布局、建筑布局相融合,提出了"枢纽优先、公交优先"、"车、人分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一体化"的枢纽外部交通组织方案,以有效保障枢纽外部人、车出行的需求。最后总结了客运交通枢纽外部交通组织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城市交通》2012,(5):94-94
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主办,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承办的《信息环境下的交通调查和模型交流会》于2012年9月21日在上海召开,学会副秘书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交通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马林出席并致辞,会议宣布了即将筹备成立交通模型和信息学组的消息。来自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深圳等20多个城市的相关单位,共70余人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邀请了业内著名专家进行相关主题发言: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陈必壮副所长题为《中国城市交通调查和模型现状与未来发展》的演讲指出,在传统调查技术方法日趋成熟的同时,中国城市交通调查将呈现信息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由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交通中心")负责完成的《佛山市综合交通规划》获2009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评选二等奖,此前,交通中心完成的"深圳市整体交通规划"曾获2007年度该奖项二等奖。  相似文献   

12.
1979年12月,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成立,由于是国内交通工程界最早成立的学会,影响很大,要求参加学会的人很多.后来,学会领导考虑到应该开设一个宣传窗口,决定编辑出版一份<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内刊)>.全张报纸形式,排成16开版面.  相似文献   

13.
1879年德国西门子公司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实用型有轨电车,有轨电车经历了短暂的繁荣之后,便由于其无法适应交通发展的需求濒临"绝迹"。然而,20世纪70年代,以汽车为主导的交通模式所带来的能源危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使得各国开始重新重视城市公共交通,  相似文献   

14.
周志莉 《交通标准化》2011,(21):158-162
从综合交通规划的实体规划和制度规划两个基本方面进行分析,针对发展规划特点,形成"十二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基本方法,并以丽水市"十二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为例进行分析,显现了该方法在实际规划项目中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年元月20日,是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以下简称"学会")主办的《交通与运输》杂志创刊30周年纪念日。2014年12月24日下午,学会和《交通与运输》杂志编辑部在科学会堂召开了《交通与运输》杂志创刊30周年读者·作者·编者座谈会。座谈会由学会理事长、《交通与运输》杂志(以下简称"杂志")编委会主任许培星主持。上海市科协普及部部长刘健,兄弟期刊负责人,部分读者、作者、编辑,特约撰稿人、通讯员,学会部分专家学  相似文献   

16.
2010年5月16日上海集能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集能")的产品"JM-1燃油增效剂"获得了中交(北京)交通产品认证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交通产品认证中心")颁发的首张"CCPC交通节能产品认证"证书。  相似文献   

17.
上海正在编制"十三五"综合交通规划,我有几个具体建议。 一、关于编制原则 上海"十三五"综合交通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应坚持两个相结合的原则。 一是《规划》应与《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2013版)》(以下简称《白皮书》)相结合,做到一脉相承、互动融合。《白皮书》提出的打造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综合交通体系的目标,以及"以人为本"和生态环保的发展理念应在《规划》中体现;  相似文献   

18.
《城市交通》2006,4(4):86-86
1992年,美国联邦政府依据“多模式的地面交通效率法案”(The Intermodal Surface Transportation Efficiency Act,ISTEA)成立了交通数据局(The Bureau of Transportation Statistics。BTS)。根据法律规定,BTS负责管理全美交通方面的数据收集、分析和报告,确保最有效的使用有关交通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19.
周涛  程坦 《城市交通》2012,10(6):47-52
为了优化城市交通结构,探索自行车交通在重庆市的发展途径,对重庆市主城区自行车交通系统进行规划。首先,针对主城区的山地城市特征,从城市及交通发展特点出发,研究分析发展自行车交通系统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然后,提出"服务特定区域,满足中短距离出行;接驳公共交通,完善出行网络"的功能定位,以及"两个网络"(公共交通接驳网络、局部区域自行车出行网络)"、一个特色"(特色景观自行车线路)的发展模式。最后,提出重庆市主城区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方案并进行实践,为同类山地城市自行车交通系统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0.
十一运会开幕式交通组织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十一运会开幕式交通组织进行评述,可为后续相关大型活动交通组织提供借鉴。首先明确了开幕式交通组织在整个十一运会赛事交通组织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在当前交通设施供给条件下开幕式交通组织面临的挑战。提出以公交为主导、以"谋划供给,干预需求,以供定需"为核心的交通组织策略,分析了这些策略的具体实施内容。最后,评析十一运会交通组织策略的实施效果,阐明开幕式交通在预定1h内完成疏散任务,散场时临时区间公交线路使用比例达到46%且运营效率较高,90%的观众对交通服务质量感到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