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12月29日,北京市小客车指标调控管理办公室开通了www.bjhjyd.gov.Cn网站。随后,很多网友开始调侃称它是"‘北京还将拥堵’的拼音缩写",并在网上诱发热议。"治堵"带来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治堵"已摇身变为城市交通面临的重要命题。北京车牌摇号也成为北京"治堵"史上最强势的政策。政府为何采用"限制"举措而非改变城市功能?治堵措施是否可以获得公众认可?公共政策制定如何实现公共资源的最大化效益?围绕着"治堵"而来的诸多疑问撩拨着公众敏感的神经。  相似文献   

2.
2010年12月13日,北京市交委在官网刊登了《北京市关于进一步推进首都交通科学发展加大力度缓解交通拥堵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并围绕着这个“征求意见稿”展开了为期一周的征求民意,拉开“北京治堵”的序幕。 2010年12月23日,北京市政府正式公布治堵方案,即日起实施。  相似文献   

3.
《综合运输》2011,(4):93-94
东京是全球治堵最成功城市,经过30年的“治堵”,经历城市急剧膨胀,市内行车速度却提速了一倍有余。同时,东京每2~3人就拥有一辆汽车。其治堵的经验与得失,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一、严格控制公车数量。整个东京都厅有l万多名公务员,仅有10辆左右公务车。  相似文献   

4.
《综合运输》2012,(11):90-91
每个人都有开车出行的权利,但受到当前道路资源的限制,如果每个人都不愿适度放弃一些开车出行的权利,那每个人出行的权利就可能受到限制。所以我们的政府要首先保证人们出行的权利,其后才是开车出行的权利,在这里出行的权利高于开车出行的权利。治堵,问政府是否尽了全力,是否穷尽了市场手段和管理手段,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是与否都不影响限权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正>公交守时与否,并不是公交一家之责,而与社会合力治堵有关。治不了堵,畅通不了路,"守时公交"恐将成美好空想。所以,推行"守时公交"其实功夫在诗外,着力点还在于合力治堵与公交优先,这是社会的责任,也是所有交通参与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运输经理世界》2013,(9):13-13
北京市政府向社会公布今年为民拟办的32件重要实事清单,治理交通拥堵位居首位。近日,关于“北京、上海正在研究征收拥堵费”的消息再次甚嚣尘上,不仅引起了两座“大堵市”市民的普遍关注,也引发了全国其他城市群众的“效仿”担忧。拥堵赞能否治愈交通“梗塞”?要是分段分区、拥堵费、限时都执行了,还堵怎么办?城市治堵还有别的招吗?  相似文献   

7.
公交优先的明确定位、公交规划的先行对接、城市治堵的良苦用心和城市发展的迫切需要,成就了绍兴公交今天的光荣和梦想。  相似文献   

8.
综观全国论交通运输业,治堵已不再是一线、二线城市的“专利”和“特色”,本文结合江西省萍乡城市交通现状及拥堵成因,提出公交优先、科学规划道路及配套设施为主要内容的城市交通发展理念,采取增强城市公交吸引力、均衡新旧城区交通需求等一系列治堵攻略。  相似文献   

9.
城市道路拥堵是一个让人心烦的事情,治理拥堵更是一件麻烦事。近日,记者采访了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史其信教授,听他诉说了一段我国“拥堵”的历史和“治堵”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北京交通拥堵状况日益加剧,"首堵"、"堵城"趋向名副其实。为了缓解交通拥堵,治堵新政也层出不穷。4月1日起,北京大幅提高中心城区停车费,俨然成为一剂新的治堵"猛药"。那么,提高停车费能否最终影响城市功能区的合理配置,以引导合理用车并减少拥堵,提高停车收费对于其他城市的交通治堵来说,又有多大的样本意义……这一系列的疑问都期待时间来作答。  相似文献   

11.
4月以来,北京市密集出台多项措施治堵。除了继续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合理规划公交路网布局等措施外,从4月11日起,北京将实施“工作日高峰时段区域限行交通管理措施”等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北京2010年底实施综合治堵措施以来,交通拥堵指数下降,工作日平均拥堵持续时间减少,五环以内早晚高峰的全路网平均速度提高……但也应该看到,北京的城市交通还没有被理顺,交通拥堵等问题依然严重。如何评价北京的治堵措施?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  相似文献   

13.
9)129日,国庆长假前最后一个工作日,从中午开始,全国都在堵。亲历其中的人,大多身在不同的地方,却拥有相同的感受:堵啊,实在太堵了,真窝火,想骂人,想发泄。 相对于主流媒体不温不火缺少细节的报道,网络上关于堵的话题,却是炸了锅一般的激情洋溢。有的人,文采飞扬声讨堵车的各种实际存在或臆造的原因;有的人,洋洋洒洒千万词谏言如何治理拥堵;有的人,置身事外冷眼旁观指东说西打诨插科;有的人,身在体制中鼻涕眼泪的陈诉局中人的不易。在人群的各种声音之中,这个黄金周的的确确在拥堵中开始了,而且,不止是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在拥堵。连合肥、宁波、西安,甚至衡水、成宁这样的小城市,也在堵。用个热闹的词语来形容,叫——堵堵更欢乐。  相似文献   

14.
从车辆限购,到加收停车费;从分尾号限行,到公务车改革……一样样"治堵"猛药被临床试验,却总不见有大起色。2012年年初以来,国内一些大城市又不约而同地再次想到一剂旧处方,拟借用新加坡、伦敦等国际大都市治堵案例,主张在国内开征交通拥堵费,大有"和尚摸得,我为何摸不得"  相似文献   

15.
《运输经理世界》2013,(11):13-13
河南永城高额超载罚款致女车主喝农药,曝出了某些地方“中国式”治超黑幕的一角,公众一片哗然。长期以来,营运货车司机沦为“唐僧肉”,某些执法部门不但未有效治超,且不断“创新”罚款,让人瞠目。  相似文献   

16.
《综合运输》2011,(2):90-90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翁孟勇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回答北京市治堵措施是否会成为其他城市借鉴的问题时表示,这些措施已经产生了积极效果,但各个城市的布局等具体情况不同,应该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基本原则,在充分借鉴别人试行过程中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出台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7.
有位作家调侃着说,生活原本就充满了“拧巴”。因为买车的多了,所以交通拥堵了;因为太堵了,所以买车。 车和路就这样形成了一个悖论。 近些年来,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心城市,如何解决日益拥堵的道路交通问题几乎成了城市管理者最头疼的事:有的实行车牌尾号限行,有的大幅抬高上牌价威慑购车冲动者,有的限制上班高峰时段主干道的行车品种和线路……想方设法限制上路的结果,却是车堵路、路拒车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8.
<正>截至12月8日,北京小客车"摇号大军"已经达到229.45万人,为了争购十分稀缺的车牌资源,四年来人们耗费了多少时间和代价?这个帐没有人能算得清。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摇号政策的公平性已经遭到社会舆论的吐槽,其槽点包括摇号申请条件的不公平,摇号过程不够公开透明,缺乏有效的社会监督,甚至摇号政策本身就缺乏经济合理性!摇号政策作为北京治堵新政的重头戏,其政策初衷也许是善意的,但是其方法却是堵心的。摇号条件把人分为三六九等,将京籍与非京籍区分对待,赋予海外籍人士超国民待遇,显然有失公平。北京摇号政策相比上海拍卖政策,貌似免费实则代价昂贵,稀缺资源不能有效配置就是最大的浪费。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交通拥堵日益备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首都北京已经被人戏称为“首堵北京”。在2012年12月26日在杭州举行的2012中国民营企业峰会上,浙商马云因为堵车迟到与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互相致歉,夏宝龙表示要在5年内治理杭州的拥堵问题。城市治堵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那么,城市治堵的关键在哪里?又该如何依法治理呢?  相似文献   

20.
着眼服务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当好新常态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官",系统总结分析了近年来浙江交通发展成效和亟待破解的问题,提出做大做强"三港一平台"、抓好城市治堵、加强改革创新和法治建设、提升城乡交通一体化水平、创建最美行业等发展任务及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