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想的车辆保险杠应能在车辆受撞时将大部分碰撞动能吸收,保护车辆和人员的安全。早期的车辆保险杠由钢板冲压而成,现代的车辆保险杠主要由聚丙烯树脂制造,两者均不能满足大量吸收碰撞动能的要求。先进的保险杠为能量吸收式,它  相似文献   

2.
汽车保险杠是吸收外界冲击力、保护车身前后部的防护装置.在发生碰撞事故时可以降低对车辆和其它部件的损坏程度,从而降低车辆在碰撞发生后的维修成本。但IIHS的测试显示.大部分小型车和微型车配备的保险杠没有达到降低维修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柳柽 《汽车杂志》2007,(10):138-141
汽车保险杠是我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部件了,它的作用是在碰撞时帮助吸收和缓冲来自外界的冲击力。降低对车辆和行人的伤害程度,同时在低速碰撞中尽量保护车头和车尾不受到损伤。然而,IIHS今年新的针对汽车保险杠的测试却显示,原来我们的保险杠并不像我们想像中的那么保险![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占强 《世界汽车》2007,(5):32-35
汽车保险杠是吸收缓和外界冲击力、防护车身前后部的安全装置,在发生碰撞事故时可以降低对车辆和行人的伤害程度,可以说是汽车的一层重要的保险闸。但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保险杠并不那么保险!  相似文献   

5.
目前对汽车保险杠产品认证主要采用中国、美国和欧盟3种标准,是评价车辆碰撞性能的依据。通过对比美国、欧洲和我国汽车保险杠标准,对主要差异点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了差异存在的原因。汽车保险杠标准明确了汽车保险杠的弹性变形特性能吸收大量的碰撞能量,对强烈撞击有较大的缓冲作用,对车辆和乘员起到保护作用,便于指导车辆生产企业加强对汽车保险杠结构的优化设计,以提高汽车保险杠的耐撞性。  相似文献   

6.
这种被称之为"保险杠下防撞杆(LBS)"的功能性零件由巴斯夫开发的碰撞保护材料UltramidB3WG6 CR(玻璃纤维增强塑料PA6)制成.LBS重量约为1kg,长约1m,安装在车前部保险杠下面,可在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时有效降低严重膝部伤害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柳柽 《汽车杂志》2008,(1):146-149
其实,保险杠的作用不仅仅在于保护车辆在低速碰撞中不受损伤,合理的保险杠设计对于保护行人在碰撞中的安全也十分重要,之前我们已经谈过保险杠对汽车本身的保护,这期我们便顺理成章地谈谈对行人安全的保护。[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豪彦 《汽车与配件》2003,(24):28-29
汽车在城市中经常发生在低速状态下正面和后面碰撞或在车辆变道时正面和后面角碰撞情况。低速碰撞可用来评估前、后保险杠的作用,但对大多数汽车制造商而言,前、后保险杠设计未放在重要位置。美国和欧洲都制定了车辆前、后端(保险杠)碰撞保护标准。在美、欧进行低速碰撞时,部分汽车制造商的保险杠设计存在不少问题,都进行了改进,如韩国现代公司Elantra、日本马自达Protege。在低速碰撞(碰撞速度8km/h)时,德国大众新甲壳虫在VRC进行保险杠四次试验中,两次无损伤,另两次仅有小损伤。有的汽车制造商在进  相似文献   

9.
边楠  于航 《上海汽车》2023,(7):53-58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工程塑料在汽车工业中的大量应用,汽车保险杠需要兼具行人保护、造型以及轻量化等优点,所以汽车保险杠大多数是由塑料制成的,称为塑料保险杠。塑料保险杠在事故中极易受损,在前期开发阶段如果能够针对低速碰撞工况对保险杠结构进行优化设计,降低损伤风险或者减少损伤范围,则可以大大降低发生低速事故的维修费用,提升用户满意度。文章利用PAM-CRASH系统对保险杠在低速碰撞工况下进行有限元建模和碰撞模拟,设计高低温摆锤工况模拟低速碰撞工况,并在台车试验中验证仿真结果,为前期汽车保险杠结构的开发设计提供前瞻性的优化建议,降低维修成本,提升客户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当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时,为减轻对行人的冲击,广汽本田第十代、第十一代雅阁车型上配置有弹出式发动机室盖系统。1弹出式发动机室盖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弹出式发动机室盖系统主要由行人碰撞传感器、动力单元部件及安全气囊控制单元(SRS)组成。(1)行人碰撞传感器安装在前保险杠内的前保险杠安全板上,负责检测因该板变形而引起的加速度,并将加速度信号发送至SRS。  相似文献   

11.
FFS法应用于汽车保险杠碰撞仿真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采用一般CAE分析技术判别汽车保险杠碰撞吸收能量性能精度较低的问题,首先通过某轿车前保险杠结构低速碰撞法规试验对其仿真模型进行了验证,之后采用快速精细仿真分析方法对上述试验进行了仿真模拟.试验结果和仿真结果对比表明,快速精细仿真分析方法可有效地提高汽车保险杠碰撞CAE仿真分析的精度.  相似文献   

12.
护栏端头事故分析与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车辆碰撞护栏端部事故严重性,通过事故形态分析,提出护栏端头碰撞条件与评价标准,并给出解决方案。结果表明,小型车碰撞护栏端头易造成乘员严重伤害,应采用小型车对护栏端头进行安全评价;卷板式护栏端头通过卷曲波形梁板吸收车辆动能,碰撞方向加速度为12.5 g,可有效防护小型车100 km/h正面碰撞;吸能箱式防撞垫通过结构变形吸收能量,小型车60 km/h正面碰撞加速度最大为10.7 g,侧面碰撞加速度最大为16.1 g。研究成果对护栏端头安全设计和标准完善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开发某车型时,参考2018版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中柔性小腿(Flex-PLI)碰撞规则,运用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对其前端保险杠结构进行优化。基于前端碰撞模型的简化模型,分析了前保险杠结构布置尺寸与碰撞伤害指标的相关关系,确定了优化方案,并通过CAE仿真分析验证了该优化方案的可行性。以上研究为改进行人保护柔性腿型碰撞的车辆前保险杠结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从变形模式、能量吸收和截面力传递等方面将零部件碰撞结果同整车碰撞结果建立关联,从而建立了保险杠-吸能盒零部件碰撞仿真模型并进行了试验,由此提出了一种通过零部件试验评价保险杠-吸能盒在整车碰撞中的性能特性的方法。运用该零部件碰撞模型进行了保险杠-吸能盒轻量化设计。优化结果表明,在减轻质量的同时保证了优化前、后整车碰撞特性基本一致,节省了大量计算时间。  相似文献   

15.
汽车保险杠作为车身的主要外装件,其结构设计对汽车的性能(如安全性、轻量化、美观等)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介绍现代轿车保险杠的作用、结构材料和设计要求。 一、保险杠的作用 保险杠是汽车发生碰撞时起安全保护的装置。随着汽车安全法规的健全、各种制造材料和成形技术的发展,现代轿车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保险杠结构,以满足不同的碰撞安全标准要求。此外,保险杠正在成为车辆的重要外观装饰件而得到设计上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驾驶园》2014,(5):68-69
<正>在道路上行车时,应尽量避免行驶在那些后面无防卷入装置、或者车后的货物突出装载的车辆的后方,如果不可避免地要行驶在这些车的后方,要特别注意保持安全车距。其原因在于,虽然车辆前方保险杠与引擎室周边的结构,使得当发生前方碰撞时能提供不同程度的能量吸收,进而降低对车内人员冲击,但货车及大型车辆的后方结构位置较高,当车辆刹车时,由于重量转移车姿会  相似文献   

17.
汽车低速正面碰撞过程中,保险杠的作用不容忽视。本文依据国家强制性法规,利用ansvs/dvna软件对某保险杠系统进行计算机仿真。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提出改进措施;改进后的结构仿真结果表明,保险杠的碰撞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8.
基于行人腿部伤害指标的保险杠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建立了行人腿部和用于计算行人碰撞的车辆有限元模型。采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了吸能泡沫Z向偏置、副保险杠X向位置、副保险杠厚度和副保险杠强度等参数对行人腿部伤害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参数对胫骨最大加速度与膝盖最大弯曲角影响的重要程度一致,但影响趋势相反。  相似文献   

19.
根据汽车与行人碰撞埋人体腿及膝关节部位的生物力学特性,应用有限元方法和碰模拟技术,对用于研究人体腿及膝关节与汽车保险杠碰撞的腿部仿形器的碰撞过程进行计算机模拟碰撞研究,与对应的腿部仿形器和保险杠的碰撞试验对比,有较好的吻合,从面显进一步研究行人与汽车碰撞时汽车保险杠和前部结构参数对人体腿及膝关节和其他部位损伤程度的影响,提供更有效更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邹铁方  周靖 《汽车工程》2023,(2):313-323
为了解首次松开制动时刻(t1)扰动下基于制动控制的人地碰撞损伤防护方法的使用风险,基于一个包括3种速度、4种行人尺寸和2个行人步态的虚拟仿真系统,设计并用MADYMO开展1 920次仿真。对比分析后发现:车辆制动控制方法在无参数扰动时能有效降低人地碰撞损伤且不增大车辆所致损伤;t1扰动下,WIC降低、车辆所致HIC15不变、地面所致HIC15降低、落地姿态不变的案例占比分别为86.1%、98.61%、90.16%和90.97%,表明车辆制动控制方法具有很强的抗扰能力;t1越早越可能增大车辆所致损伤,而t1越晚越可能降低头地碰撞损伤防护效果。进一步分析发现,t1扰动下人地碰撞损伤增加的主要原因有人车长时间不分离、人体从车体边缘掉落、落地姿态改变、完全制动组中伤害已经极低等;而保险杠长度、发动机罩盖倾斜角等参数显著影响制动控制方法的抗扰能力,其中保险杠长度越小、发动机罩盖倾斜角越大,制动控制方法的抗扰动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