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娄中波  王海燕  朱彬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8):125-128,383,384
城市发展与土地资源紧张的矛盾,是可持续城市化面临的最大挑战,出路在于集约城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城市地下空间包括地下交通设施、地下商业设施、地下管廊、地下车库、城市综合防灾系统、地下仓储、高层建筑地下室、地下军事系统等诸多领域。地下交通设施,又分为地下铁路、地下步行街、人行通道、城市隧道、地下联络通道等。地下交通设施的完善,是解决地面交通拥堵的又一途径。目前,我国的地下交通设施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该文对泰达MSD地下交通空间工程总体设计进行论述,并通过VISSIM交通仿真软件对总体设计进行检验,给同行提供一种地下交通空间工程的设计思路,抛砖引玉,期待同行们设计出更多安全、畅通、有序的地下交通空间工程。  相似文献   

2.
为充分发挥射线高速的交通功能,提前做好射线高速进城通道路幅、节点及相关建设条件的前期研究工作非常必要.以渝湘复线高速进城通道方案研究为例,在对项目功能定位、交通需求预测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总体方案构思与设计.对射线高速进城通道车道数论证、路幅型式选择、平纵设计及节点选型等进行了分析论证;对高架主路+地面辅路方案和高架及地下分段主路+地面辅路方案进行了分析比选,并选择了方案一;对项目所涉两处立交的现状、功能定位及选型进行了分析阐述.最后总结认为,随着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城区建设条件日趋复杂,做好射线高速进城通道的前期研究工作,可确保后期射线高速进城通道的建设条件及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3.
正2021年7月15日上午,由深圳市交通公用设施建设中心、中国中铁南方、中铁隧道局承建的我国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深圳妈湾跨海通道工程"妈湾号"盾构从大铲湾段抛填海区域成功始发,标志着工程正式进入盾构施工阶段。妈湾跨海通道工程起于前海妈湾港区的妈湾大道与月亮湾大道交叉处,止于宝安大铲湾片区沿江高速大铲湾收费站及金湾大道与西乡大道交叉处,线路全长8.05 km,分为地面道路和地下道路2部分。地下道路规划等级为城市快速路,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80 km;地面道路规划等级为城市主干路,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40 km。  相似文献   

4.
针对如何提高城市地下道路的运营效率,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城市交通等问题,通过对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地下交通联系通道设计过程的归纳总结,提出了城市地下道路交通诱导系统的研究思路,并以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地下交通联系通道为实例,阐述了交通诱导系统在地下道路中的实际应用。通过对区域路网以及地下道路与周边道路衔接方案的研究,确定合理的交通组织方案,并以此为基础,结合交通标线、交通标志,进行交通诱导设计。  相似文献   

5.
大体量的地面车辆段会分割城市交通和公共景观,制约城市规划。随着城市发展对公共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如何将车辆段下沉、采用地下车辆段地面上盖建筑多空间一体化设计,提升城市公共环境品质,加大地上建设规模,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显得尤其重要。结合深圳地铁13号线车辆段设计案例,通过上盖建筑与城市景观和道路交通的延续设计、地下车辆段设计难点、对工程造价以及后期运营维护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地下车辆段+上盖建筑的建设模式,探讨将车辆段下沉、采用地下车辆段地面上盖建筑多空间一体化设计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1)车辆段下沉后能最大化保障城市用地完整性,有利于上盖建筑方案设计和交通组织设计,减少对城市景观割裂等不利影响,提升城市公共环境品质;2)车辆段下沉能为上盖建筑结构提供侧向约束,上盖建筑的开发设计定位可以更加灵活多样,可提高建筑高度,增加土地利用率;3)地下车辆段消防是重难点,目前尚无成熟经验可借鉴,也无完善的规范标准,出地面通道等构筑物以及开敞的消防通道上空对上盖建筑用地的完整性影响较大,需不断探索和实践;4)地下车辆段建设将增加一定的工程造价和建设风险,需要慎重决策;5)上盖建筑和车辆段在规划、设计环节需统筹考虑,对建设管理要求高;6)地下车辆段运营期间要合理处理潮湿、汛期和火灾的不利影响,同时也要采取措施消除地下封闭空间作业环境给员工健康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依托国内多个地下污水处理厂建设经验,对小型地下污水处理厂的特点和设计要点进行探讨。小型地下污水厂地面层面积小,地面设施和建筑占用率高,难以作为公共绿地使用,在设计中应摆脱大型地下污水厂将地面层整体利用为绿化公园的思路,发挥其规模小、灵活性高的优势,采用合理加盖形式降低地下结构埋深,提高集约化程度,统筹考虑地面建筑与景观的关系,节约用地,减少造价,提高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太原市解放南路高架桥及地下联络通道工程项目为例,详细介绍了高架桥梁与地下空间的一体化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和难点,对地下空间与桥梁结合设计的结构平面布置、基础共同受力计算等问题进行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市CBD核心商务区的建设开发,如何合理调配CBD范围各车库的空余车位,使停车资源的利用率最大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南京江北新区中心区地下空间一期项目设计研究中,通过设计地下小汽车环形共享通道,以联系并整合区域内的地下停车资源,提高车库的使用效率。利用外围与市政道路衔接的出入口,快速分流部分进出地下车库的小汽车交通,从而减少地面的道路交通压力,提高CBD的交通服务品质。提出了“一环两联络”环形方案与“一线六联络”树形方案共两种设计方案,并从交通功能、连通地块数、车库共享工程、实施工序、工程造价等方面对两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一环两联络”环形方案能更有效地联系并整合区域内的地下停车资源,提高车库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沈景鹏  王俊彦 《隧道建设》2014,34(Z1):166-171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土地的取得日益困难,节约土地及土地资源有效利用成为全世界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如台北车站特定专用区,原早期规划用于地面的轨道交通及长途巴士,因台北市的快速发展,已严重影响城市交通,故政府于30多年前一次性地将铁路以及尚处于规划阶段的捷运、高铁等轨道交通先规划于地下空间,再先后依序完成,并利用部分地下空间规划商业及人行通道。另外,于地面规划立体长途巴士转运站,让车辆及行人分别与地面高架道路及地下空间连通,此空间的整合不但使运输量庞大的轨道交通有效地利用于地下空间,且减少长途巴士对地面空间的冲击,使旅客及行人能于地下空间无缝对接,增加通行的便利及安全,创造另类的地下经济。台湾由于地狭人稠,为配合经济发展,对土地的利用相当精致,特以台湾经验论述之,就教诸先进。  相似文献   

10.
地下车库联络道为连接地面道路与地下车库的地下机动车集散道路,服务区域内到达交通,提高区域静态交通出行效率,缓解核心区地面人车矛盾,改善商务区地面环境品质,实现低碳交通理念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城市中。地下车库联络道相关的设计标准较少,目前只有参考地下停车库相关规范和道路与公路隧道设计标准进行设计。现通过对地下车库联络道供电系统项目做一个归纳总结,并从变压器的选择,以及照明设计等方面提出思考且加以进行探讨,为以后此类的项目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地下车库联络道(或称地下环路)频繁的出现在高强度开发区域的规划设计中,用以解决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而日益突出的交通问题。广州南沙新区明珠湾起步区(横沥岛尖)地下环路工程是服务岛内核心区到发交通,扩容区域路网容量,减少地面交通压力,提升地面环境品质的重要工程。综合考虑现状与规划条件、功能定位以及交通组织与运行等因素,对工程的建设标准、出入口方案、总体方案等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估,并提出了合理的设计方案;为相关地下空间的道路交通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城市地下道路适应城市交通立体化、集约化、生态化的发展方向,成为区域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建设过程中,受地下空间复杂性、控制因素多样性的影响,其总体方案设计是一个多目标决策的过程.以武汉谌家矶大道地下道路总体方案设计为例,分析了地下道路建设的控制因素,并从隧道工法分析、横断面方案比选、纵断面方案设计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地...  相似文献   

13.
在进行柳州市古灵大道城市地下道路总体设计时,为实现工业设计城与湿地公园绿色、生态的融合,同时释放地面空间,提升区域的整体景观,通过借鉴国内外典型城市地下道路规划建设经验,提出了采用全暗埋结构地下道路的工程方案。该工程探讨的内容可为类似跨越公园、水体等景观要求高的城市地下道路设计和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武汉目前正在长江I级阶地地区大规模进行地铁建设。在地铁车站基坑回筑施工阶段,由于换撑会严重滞缓主体结构施工,许多施工单位尝试将原设计换撑方案修改为不换撑的方案以加快施工进度。以武汉地区某地铁车站基坑工程为背景,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分析地下水位变化及有无换撑条件下地连墙变形和弯矩、地表变形、支撑轴力变化规律。理论及实测分析结果表明: 坑外水位的降低导致作用在地连墙上的水土压力减小; 当坑外水位小于-6.3 m时,地连墙水平位移及墙后地表沉降较原设计换撑方案仅增加10%左右; 地连墙弯矩和支撑轴力均满足原设计要求,优化后的换撑方案是可行的。由于施工中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当采用无换撑方案时需密切关注坑外水位及地连墙变形的变化,以保证工程安全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漕宝路地下快速路工程下穿S20立交节点,该节点交通流量大,地面环境复杂,在工程建设中需满足地面交通需求并尽量减小环境影响。本文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针对下穿S20立交节点,分别提出2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并从环境影响、施工难度、工程经济性等多个方面对方案进行综合比选。在选取合适的方案后,针对方案中关键节点分别进行设计,并对方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方案安全可行。工程可为同类型工程设计和研究提供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介绍钱江新城两翼———“城市阳台”、城市阳台的组成及其定位、之江路下穿、管廊、地下停车库及地面休闲区的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以新建苏中江都机场为背景,针对沿海地区软弱地基,结合机场工程地基沉降和稳定性要求,采用超载预压方法对站坪地基进行处理,制定现场监测元件布设方案,并实时跟踪观测,分析了地表沉降、分层沉降、孔隙水压力、地下水位、侧向位移在超载预压情况下的变化规律,为相关工程的设计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结合厦门机场路莲前西路地下大型立交设计,介绍立交中深基坑段结构方案、施工方案,及其设计创新中的一些构思,可望为今后城市及山区地下结构设计和边坡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袁廷朋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8):109-111,172,18
该文介绍了无锡高铁站商务区地下环路的开发建设情况。无锡高铁站商务区结合京沪高铁无锡站、轨道交通2号线,以及远期区域内地块筹划,开发建设城市地下环路,将周边地上、地下空间有机地联系起来,整合了区域地上、地下空间交通资源,并提高其利用率,形成完整连续的空间系统,实现区域综合服务能力的升级,并为未来地区性地下空间开发打好基础。项目的实施充分考虑了轨道交通2号线、高铁无锡站的建设因素,通过合理的工程筹划和实施方案,确保多个项目协调开发建设。该项目的开发建设有力促进了商务区功能的升级,实现城市核心区地下空间利用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