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0月8日,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完成了首节曲线段沉管E33的安装,这是从东人工岛安装的第一节沉管。至此,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实现了与东人工岛的成功对接。这是全世界首个工厂化预制的曲线段沉管,外海安装毫无经验可循,中国交建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团队自主创新,攻坚克难,经过近两年的筹划,1年的科研,半年多的施工准备,成功攻克了曲线段沉管安装的世界级难题。10月8日,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E33沉管安装到位。这项工程的基本概念是,在珠江口构筑两个人工岛,然后在这两个人工岛之间,用33个巨大的混凝土管子,次第对接起来形成一个近6公  相似文献   

2.
正3月7日,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最后一节巨型沉管——E30管节安装取得圆满成功,轴线、纵坡、艏尾高差等各项关键指标均满足设计标准。至此,33节世界最大体量沉管全部安装完毕,已建隧道总长达到5652米,距最终合龙仅差12米,广州海事局圆满完成这一"世纪工程"的33节沉管浮运和安装的安全护航任务。E30沉管位于隧道合龙口东侧,长171米,为异形曲线段管节,整体呈梯形。由于E29沉管已于2月中旬安装就位,最终接头已经制造完成,长度、位置均已无  相似文献   

3.
2013年6月16日至17日,港珠澳大桥工程顺利完成第二节沉管(E2管段)的海上浮运、沉放和对接,实现了E2管段与E1管段的海底对接。  相似文献   

4.
综合信息     
正世界最长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贯通继2016年9月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中的桥梁工程全线贯通后,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桥再迎重要时刻: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段的连接工作顺利完成,此举意味着这个被称为超级工程的跨海大桥主体工程全面实现贯通。作为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的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还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其长6.7公里,建设者们在最深40米的海底将它们拼接成了一条海底巨龙。  相似文献   

5.
<正>继2016年9月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桥梁工程全线贯通后,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正式贯通。这意味着全球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实现了主体工程全线贯通,具备了2017年年底通车的条件。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是目前世界上长度最长、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介绍了港珠澳大桥工程概况和沉管隧道管节预制厂的选址过程。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管节预制厂可供选择的场地有广州南沙龙穴岛及伶仃洋桂山岛。根据沉管隧道预制厂的概况、生产流程,及其对港珠澳大桥项目的重要性,明确了选址需要考虑的因素;通过对比和分析南沙龙穴岛与伶仃洋桂山岛的地理位置及交通情况,以及地质与岩土工程方面存在的问题,本着工程安全为最重要因素的思路,选择了伶仃洋桂山岛作为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管节预制厂厂址。  相似文献   

7.
正"44天安装3个管节,E5管节安装只用了12个小时。"2021年6月8日,大连湾海底隧道E5管节顺利安装,创下单节用时最少、安装周期最短、沉放水深最深3项纪录,中交一航局项目公司总经理李进感慨万千。大连湾海底隧道全长5.1公里,由18节沉管组成。项目建成后,将为大连新增一条纵贯南北的快速通道,推动大连湾两岸一体化建设。"沉管安装能够实现‘跑步’挺进深水区,我们可是下足了功夫。"李进介绍。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全球工程建设领域权威学术杂志《Engineering News-Record》(ENR)记者艾琳·曹到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采访。在项目总部,艾琳·曹与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参观了桂山沉管预制厂和西人工岛,实地了解了管节预制、舾装及人工岛建设等施工线路推进情况。9月1日,ENR以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为封面刊登了相关报道。  相似文献   

9.
钢顶管是大部分超大型顶管管幕施工的基础和关键技术。在复杂地层条件和高地下水压力环境下,钢顶管管节密封结构的密封性能至关重要。文章以港珠澳大桥拱北隧道曲线顶管管幕工程为背景,针对钢顶管管节密封性能进行了室内模型试验和ABAQUS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采用两道鹰嘴形橡胶密封圈的管节接头可以满足现场抵抗0.3 MPa水压的施工密封要求;在0.1~1.0 MPa水压力作用下橡胶圈与插口的最大接触压力均大于施加的水压力,橡胶密封圈不会失效。  相似文献   

10.
<正>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拱北隧道管幕工程顺利完成5月28日,随着最后一根顶管缓缓顶出,由36根钢管组成的曲线顶管管幕成功下穿我国第一大口岸──拱北口岸,标志着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拱北隧道,暗挖段曲线顶管管幕核心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该项施工技术填补了我国建筑领域的空白。拱北隧道是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的关键控制性工程,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极具挑战性的隧道工程之一。为有效解决拱北隧道暗挖段施工技术难题,交通运输部设立科研项目"港珠  相似文献   

11.
建设愿望     
正江山如此多娇。这是一座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施工现场,港珠澳大桥东接香港西连珠海和澳门由三地共同合作建设,创当今世界上综合施工难度之最。2015年11月,港珠澳大桥被英国《卫报》誉为即将竣工的"新世界七大奇迹"的第三位。青州航道桥索塔结形撑顺利安装完成,"中国结"完美矗立在伶仃洋海域,成为港珠澳大桥首个标志性景观。外海超长桩基施工、索塔结形撑安装(中国结)、大节段钢箱梁吊装、小节段钢箱梁及斜拉索安装诸多创新的施工工艺及技术难题被——破解。2016年,祝愿港珠澳大桥更美丽!祖国更富强!  相似文献   

12.
综合信息     
《西部交通科技》2011,(10):I0002-I0003
港珠澳大桥海中人工岛主体结构形成 2011年9月11日上午,随着第61个钢圆筒插入珠江口海面,港珠澳大桥海中人工岛主体结构宣告形成。这也意味着港珠澳大桥工程重要难点取得突破,为大桥2016年3月顺利完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第一"到"百年",我们正在从桥梁大国到桥梁强国中进行蜕变。泰州长江公路大桥连创五项"世界第一",吉茶高速公路矮寨特大桥连创四项"世界第一",雅西高速公路干海子特大桥连创四项"世界第一"……而这一年,比这些"世界第一"更让人欣喜的,是行业上下对桥梁建设本质的理性思考,"建造百年大桥"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新年伊始,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三工区二分区项目部顺利完成隧道止水带安装工作,为确保港珠澳大桥6.7公里海底隧道实现120年  相似文献   

14.
正经过25 h的连续作业,2021年4月21日15:50,深中通道沉管段全线最深管节——第9个管节(E9),在深达37 m的水下完成精准对接。至此项目沉管段已建成1 443.8 m。此次安装的E9管节为标准管节,沉放位置为隧址最低点,最大清淤深度近37 m。在大挖深、强回淤的条件下,深中通道建设团队运用万方耙吸式挖泥船"浚海5"、国内首艘专用清淤船"捷龙"轮、自主研发的海底整平船"一航津平2",  相似文献   

15.
<正>珠江门户,伶仃洋上,云卷云舒的海天之间,港珠澳大桥若蛟龙出海,气贯长虹。如伶仃洋上两艘相向而行的巨轮,港珠澳大桥东、西两座人工岛隔海相望,一条海底隧道在水面之下将其连接。远远望去,隧道口两端的减光罩状如皇冠,与清水混凝土墙交相辉映。记者乘坐电瓶车由西人工岛进入海底沉管隧道,只光线略微暗了一点,却并无传统隧道的"黑洞"之感。很难  相似文献   

16.
正港珠澳大桥建设可以说代表着当今世界桥梁建设的最高水平。"产品零缺陷,保大桥使用120年"是港珠澳大桥建设者们的庄严承诺。水底隧道的防排水有别于越岭隧道,海底地下工程要"以堵为主、限量排放",是工程质量方面最重要、也是最薄弱环节之一。沉管在水下成年累月经受富含氯离子海水的侵蚀,为达到120年的使用要求,较好地完成工程建设,建设者们不断创新,在港珠澳大桥建设中采用了如钢圆筒围堰干法安装工艺、大节段钢箱梁  相似文献   

17.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沉管隧道施工新技术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是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主要介绍了其中沉管隧道工程的施工难点及所应用的新技术,如沉管隧道管节工厂化生产;粗挖、精挖及清淤的基槽开挖方法及设备;碎石刮铺处理基础的方法及设备;体外定位系统及管节浮运与沉放等.  相似文献   

18.
<正>12月31晚18时38分,随着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朱永灵的宣布,在千余位港珠澳大桥建设者的现场见证下,港珠澳大桥点亮全线灯光。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亮灯标志着全线供电照明系统施工的圆满完成,意味着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已具备通车条件。记者在现场看到,绚丽的烟花竞相绽放下,港珠澳大桥全线灯光亮起,九洲桥"风帆"塔与海岸线、城市高楼形成远近景,江海桥三只出水"海豚"灵动活泼、栩栩如生,嵌有"中  相似文献   

19.
正4月10日,施工建设历时近5年的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拱北隧道工程,在先后完成超大断面曲线管幕顶管施工、超长距离水平环向冻结后,克服7大世界性难题,顺利实现隧道全线贯通。珠海连接线是港珠澳大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拱北隧道是项目的关键控制性工程,拱北隧道全长2741 m,由海中隧道和城市地下隧道组成。按照"先分离并行,再上下重叠,最后又分离并行"的形式设置。  相似文献   

20.
《西部交通科技》2012,(7):I0003-I0004
港珠澳大桥自主科技创新再获突破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子课题“高水压下120年设计使用寿命止水带(也称沉管隧道OMEGA橡胶止水带)研究”目前取得重大进展,该项目技术与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5月12日,该项目在湖南株洲通过湖南省科学技术厅、株洲市科学技术局主持的省级科技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