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最近,各地对港口进行了新的体制改革,我国港口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港口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关系,对促进港口的新发展无疑是很有帮助和启发的,本文就十个主要关系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港口是国家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和对外贸易的运输通道,又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因此,在港口的发展问题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都十分关心和重视。建国以来,我国港口通过能力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为缓解港口对经济的制约,港口的建设以中央政府为主,地方政府为辅。港口实行属地化管理后,地方政府负责港口的人、财、物,港口建设将以  相似文献   

2.
一、中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趋势2003年港口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一个是港口体制的下放和政企分开,全国的港口基本上都以不同形式完成了政企分开、港口下放的改革。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深入进行的港口改革,将越来越显露其实质性的发展,同时,港口也出现了许多新的机遇、新的挑战,也面临着新的环境、新的课题。在这些新的背景下面,思考我们的工作,尤其是来思考我们各个集装箱码头下一步的发展,确实是非常有利的。目前这种有利形势具体反映出以下几个特点1.港口集装箱继续保持了高位增长态势2003年预计可以达到4800万TEU,绝大部分港口的增…  相似文献   

3.
“文化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兵 《中国水运》2003,(8):47-48
面对港口管理体制改革、周边港口竞争加剧的新形势、新挑战,要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必须在港口软硬件建设上有创新和提高,增强竞争力,而其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依靠的是企业文化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为在新基建背景下更好地推进智慧港口的建设,界定新基建与智慧港口的内涵,梳理新基建与智慧港口的关系,分析新基建赋能智慧港口发展的3个方面,提出新基建背景下智慧港口发展建议:在顶层规划、协调机制、开放合作、政策支持、标准化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采取措施,充分发挥新基建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的作用,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港口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加快我国智慧港口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5.
我国港口竞争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港口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一种地域形态,近年来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但也带来港口之间竞争的日益激烈。从港口经济发展带来的港口竞争入手,分析了现代港口竞争的主要内容以及港口争夺腹地货源的竞争;并针对港口竞争新焦点,就发展国际多式联运连接港口腹地的空间纽带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黑角港是刚果最大的港口,也是西非重要港口。中远海运"新秦皇岛"轮自2016年以来多次挂靠黑角港。本文主要就该港的港口位置、气象水文、码头泊位、锚地情况、港口操纵、安全情况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7.
蒋伟 《世界海运》2010,33(9):23-25
"后危机时代"的特点、经济特征为中国港口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通过对后危机时代港口发展基本走势的分析,指出未来港口竞争新优势必须要转型发展,以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紧张和忙碌的2003年过去了,2004年新的征程又开始了。在此,我向港口和航运界的同仁表示衷心祝贺,祝贺你们在2003年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一、过去的一年我国港口形势大好,成就瞩目2003年我国港口及整个水运形势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一样,可以说形势一片大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港口生产再创新高去年我国港口生产形势克服重重不利因素,昂扬向上。“非典”肆虐、三峡大坝截流长江断航、美伊战争以及反恐安全等对于我国港口和航运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强劲增长以及广大水运职工的努力奋斗,港口生产再次创造了历史新…  相似文献   

9.
使用港口起重机操纵模拟器是在现代化的港口条件下培训起重机新司机的一个好方法,本简单介绍港口起重机操纵模拟技术的发展,港口起重机操纵模拟器的主要功能及硬、软件组成,分析了国内外概况,对我国使用港口起重机操纵模拟器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11月17日,由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上海海事大学主办的2011国际港航发展论坛在上海隆重召开。国内外港航专家、企业齐聚一堂,围绕携手共谋港口物流新发展这一主题,针对当前港口发展危与机共存的局面建言献策,共谋发展。为破解航运危机带来的港口发展难题,实现发展新突破,会议提出,港口物流应从以下四方面着  相似文献   

11.
据悉,2009年湛江将继续大力推进港口改革发展,全面提升港口竞争力。大气魄推动港口体制改革,大手笔拓展港口发展空间。要加快建设宝满集装箱码头,补长“短板”。要大力开辟新港区,优化港口布局。要开工建设东海岛杂货码头,整合徐闻港区,规划建设雷州湾港口和环北部湾港口,形成全方位辐射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现代化港口体系。  相似文献   

12.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我国港口不但继续保持健康有序发展,港口内涵也有了新的延伸和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互联互通融合发展的新局面一、港口新内涵1992年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在研究报告中按照功能的演变把港口划分为3代。第一代港口是陆海之间的"运输节点"。  相似文献   

13.
在梳理和总结国内外关于第四代港口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以港口区位和港口功能规划为出发点,对第四代港口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了界定。认为第四代港口在物理上打破了区位限制,是一个以港口、临港工业区和临港新城为载体的集港口、产业和城市功能为一体的网络港口群;在功能方面,第四代港口提供围绕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一体化的生产、物流、信息、商贸、金融等服务。对第四代港口概念和特点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全面认识和理解未来港口的发展方向,对我国港口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港口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正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港口体制是港口经营和发展中的重要制约因素。为搞活港口经营和促进港口发展必须对现行港口体制进行改革。港口经营是港口一切工作的中心任务。在港口经营中应该重视竞争问题。为了扩大港口经营 ,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必须加快港口发展。当前我国港口出现了泊位大型化、集装箱化和物流化发展新趋势  相似文献   

15.
《水道港口》2006,27(3):194-194
本刊从中国港口协会获悉,2006年中国国际港口航运博览会将于9月27日至29日在上海举行。该博览会旨在充分展示中国港口航运业非凡成就,展示港航领域和物流的最新科技成果、港航发展的新蓝图。其主要内容包括:港口规划与建设;港口装卸机械、集装箱多式联运技术与设备;港口工程设计、筑港、疏浚技术与设备;港口物流、仓储与设备;港航信息技术与现代化管理;港口节能设备、港口安全与防护设备等。  相似文献   

16.
<正>当前,港口行业自身发展不仅面临着新特点也面临着一些老问题。例如:船舶大型化所带来的问题;区域间港口存在的低价无序竞争造成企业正常利益受损的问题;在枢纽港、喂给港总体布局建设上以及港口行业整体结构不甚合理的问题;港口价格、安保和港口物流信息化等存在的问题已成为港口行业和港口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未来,中国港口行业将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7.
以我国16个上市港口企业2013年的年度报告为基础,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分析港口企业经营港口物流业务对港口主业的影响。定性分析表明,港口物流业务对港口主业的影响有:可以为港口主业提供充足的货源,可以提高港口服务的质量,可以提升港口综合竞争力。定量分析表明,港口企业开展港口物流业务对港口码头的营业收入、营业毛利润、营业毛利润贡献率均具有一定的贡献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石友服先生的文章详细介绍了日本21世纪港口发展的整体规划设想、具体目标和对策 ,值得一读。文章有以下几点值得我国参考 :1.把港口的建设和发展很好地置于国民经济发展中 ,具有综合性和全面性。港口除了进一步发挥运输功能外强调了发展多种产业的功能和为当地居民生活服务的功能。2.港口的建设和发展要以提高国家的整体国际竞争能力和协调发展为首要目标。这里仍强调了国家在今后港口发展中的作用。建设广域港口网既要保证主要航线和主要港口的国际竞争力、作好港口间的合理分工 ,同时也强调了发挥地方港口积极性和自主性。3.港口发展重视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以港口为防灾体系基地建设思路十分有利于应付自然灾害和其他意外事故。因此日本的港口建设规划不仅着眼于港口发展本身 ,还和城市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自然生态保持和防灾体系建立紧密结合起来 ,而新技术、新设备则是为上述综合目标服务的 ,这一点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19.
《水道港口》2012,(3):193+200+230+250+255+263+269
<正>港口岸线使用审批管理办法7月1日起施行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2012年第6号,《港口岸线使用审批管理办法》将于2012年7月1日起施行。新出台的《办法》规定,在港口总体规划区内建设码头等港口设施使用港口  相似文献   

20.
正开年以来,"新常态""新发展理念""供给侧改革",可说是三个高频词。这些词之所以被大家广泛引用、反复解读,正是因为它们也是回答"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该怎么看、怎么办的关键词。港口行业也一样,"十三五"时期要如何发展,首先要读懂这三个关键词,要做到设立高瞻远瞩的战略、贴合实际的战术,让港口人也感受到中国港口行业的光明前景。新常态,标示方位,明确方向,是制定各项政策措施的出发点,是推动发展的依据。港口行业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