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黄骅港外航道泥沙问题的治理及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骅港航道泥沙骤淤问题是港口发展的主要障碍,在现场观测资料、动力条件、泥沙环境和淤积成因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黄骅港航道泥沙问题治理的研究方法、整治工程后的淤积情况和实际效果。结合几年来参与黄骅港泥沙研究工作,介绍了研究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包括关于海岸的性质划分、粉沙质海岸航道骤淤的条件和泥沙运动形式、粉沙质海岸泥沙研究的特点和粉沙质海岸航道泥沙骤淤的治理。 相似文献
3.
4.
5.
6.
7.
8.
黄骅港整治工程前,航道内大风回淤后有大段的强淤难挖段。首先分析了黄骅港整治工程前航道内回淤土难挖段的特点,又以大量实测为依据,分析了黄骅港整治工程后航道内回淤土的各项特性、指标的变化,阐述了黄骅港整治工程对航道回淤土可挖性的影响,分析原因认为:黄骅港整治工程掩护了原有强淤难挖段,改善了被掩护段的颗粒组成,提高了回淤土可挖性,航道淤积重心外移,使疏浚力量重分配,提高了疏浚效率,增加了航道水深。 相似文献
9.
黄骅港疏浚施工对航道回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粉沙质海岸泥沙运动特点和黄骅港航道施工期回淤特点,分析了黄骅港航道施工期挖泥量、抛泥量、逸泥量、地形变化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回淤量与抛泥量、地形变化量的关系式。利用黄骅港现场实测资料,率定了公式系数,分析了黄骅港航道的施工回淤量、正常回淤量与各影响因素,得到了施工期回淤量受抛泥影响的系数,并发现黄骅港正常回淤量与风能有较好的对应性。 相似文献
10.
《水道港口》2019,(6):633-640
以MP-PIC模型为基础,采用Eulerian-Lagrangian方法,建立了描述泥沙静水沉降的三维数值模型,研究了网格敏感性、单颗粒沉速和群体颗粒制约沉降等问题。结果表明,当采用2~5倍泥沙粒径的网格尺度时,颗粒沉速模拟结果与已有经验公式相差较小,推荐使用该尺度网格模拟泥沙颗粒运动。不同粒径单颗粒泥沙沉速模拟结果与已有实验结果及经验公式吻合较好,模型可以描述不同大小泥沙颗粒运动。不同体积浓度的群体颗粒沉降特征具有中间区域颗粒沉速较大,靠近边壁处沉速较小的趋势,与Peysson等人的实验结果一致,同时群体颗粒制约沉速与理论公式也较为接近,采用MP-PIC方法能够很好地对泥沙颗粒静水沉降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11.
12.
13.
为开发利用柘林湾水域,拟在湾内兴建深水码头,但湾内水深浅,且有三条水道与外海相通,为搞清建港后港域的泥沙回淤情况和堵塞其中一条水道造成的影响,本文通过实测水文资料分析、数学模型计算等手段,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证,为该工程项目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潮流和泥沙淤积数学模型计算了天津港的流场分布、含沙量分布以及悬沙落淤强度分布 ,其结果与实测资料基本一致 . 相似文献
15.
黄骅港航道水域属于受限水域,船舶在此种水域中航行时,会发生浅水效应及岸壁效应,重载船舶这种效应更甚。文章根据黄骅港水域的特点,提出了航行于黄骅港航道时应注意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安全操纵方法。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类社会的海洋资源开发逐渐向深海和远洋发展,对超大型运输船的需求越来越高。不同于一般的集装箱运输船,半潜船可以利用自身机构将整个载货甲板沉于水平面以下,依靠货物自身的浮力等提高运载量和运载效率,尤其是在一些大型机械部件的运输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静水中半潜船的运动分析和操纵性能仿真,研究过程使用的工具包括数学建模、Matlab仿真平台等,并基于运动分析对半潜船的操纵性能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7.
在对不同掠射角条件下掩埋目标的散射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低频、宽带、窄波束在小掠射角的情况下是适合掩埋目标探测和识别的,并对掩埋目标探测和识别声纳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受力分析的角度,对气泡运动方程进行了推导,并对半径在40~350μm之间的微小气泡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当考虑气泡上浮的加速过程时,气泡上浮速度明显小于未考虑加速过程时的值,其变化范围为5~10%。因此,对于短距离气泡上浮过程,必须考虑气泡上浮过程中由加速度引起的虚拟质量力和Basset力对上浮速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气泡运动方程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阻力系数与粘滞系数是影响气泡上浮速度的主要因素,它们的取值与上浮速度成反比,并得出了通用的阻力系数表达式。 相似文献
19.
黄骅港海岸动力地貌条件及与一期工程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认为,黄骅港近岸段处于泥沙补给不足状态,泥沙来源有限.亦较容易通过工程措施进行处理,故本岸段有条件发展港口建设.黄骅港的建设撇开河口处潮汐通道体系,在其西北开阔的浅滩区另辟园地筑港的决策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