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动态交通组织的高速公路可变信息标志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我国高速公路可变信息标志数量偏少、功能单一、信息组织不尽协调、布局不尽合理等问题,在分析高速公路可变信息标志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动态交通组织的思想,提出了可变信息标志信息发布要求,明确了可变信息标志的功能和信息发布内容,探讨了可变信息标志的设置位置和各型式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2.
可变限速标志是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上进行速度限制、保证交通安全的重要设施,本文介绍了它在线空面控系统中的应用,给出了一种新型交通信号控制仪,它能控制红绿灯,亦能同时控制可变限速标志。讨论了可变限速标志显示屏的设计方法和控制电路原理、该信号机结构简单、成本低、性能可靠、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2000年12月21日,上海市科委在上海主持召开了上海三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C0620型可变信息标志”产品技术鉴定会。鉴定委员审阅了产品的技术资料,察看了产品生产现场,详细了解了产品性能,听取了产品研制报告、技术报告、产品测试报告、用户报告和查新报告。鉴定委员会经过认真讨论,形成结论性意见:产品总体技术达到同类产品九十年代的国际先进水平。 C0620型可变信息标志,又称可变情报板,它以LED发光二极管组合成的象素管为显示单元,组成象素管点阵屏,安装在公路沿线,由监控中心计算机远程控制,为过往车辆显示各类交通图文信息,疏导交通流,促进行车安全,是高速公路监控系统、通信系统、收费系统的重要智能型信息发布设备,有相当大的实用价值。 C0620型可变信息标志作为外场设备,同时具有显示、采集、控制和通信四大功能,要求能在多地域的各种公路环境下24小时不间断正常工作。研制和开发人员经过三年刻苦攻关,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点,终于自主研制成功C0620型可变信息标志,该产品具有以下创新: 1 满足高可靠运行的综合设计方案:积局部性能改善为整体质量优势,全面提升产品品质。 2 内外机箱双层箱体结构,保证满足外场工作环境条件,获得国家专利。 3 实现箱体背后维修,破解位于门架高空现场的维修难题,获得国家专利。 4 首创四基色象素管设计,使图文显示最大程度兼容,显示效果最佳,已申请专利。 C0620型可变信息标志主要特色是设计合理、结构新颖、工艺先进、性能可靠、操作简便、便于维修,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可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C0620型可变信息标志自1999年投产以来,已在国内10省(市)高速公路建设工程领域迅速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取代国外同类产品的优选机型。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才起步不久,发展正方兴未艾,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进程步伐的加快,可变信息标志的发展前景广阔。上海三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必将通过不断努力,加快产品技术更新,提供更多、更好的LED信息发布或显示产品。 (刘雄涛供稿)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高速公路施工区移动式可变信息标志设置的有效性,从认知心理的角度分析驾驶员对移动式可变信息标志的视认性.根据交通信息调查统计数据,分析驾驶员养护施工信息需求;基于驾驶员认知特性,建立高速公路施工区移动式可变信息标志的认知模型,推导出施工区移动式可变信息标志前置距离计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高速公路施工区移动式可变信息标志的最小安全前置距离约为330 m.   相似文献   

5.
公路LED可变信息标志是现代交通管理的重要机电设备,是公路沿线单位能耗最大的用电设施之一,2014年8月交通运输部下达了《公路LED可变信息标志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计划编号JT2014-25)行业标准制定计划。本文重点研究分析了公路LED可变信息标志的能耗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分析比较,提出了公路LED可变信息标志能效表征单位及其定义,为制定公路LED可变信息标志能效限定值、能效等级及其评定方法行业标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公路LED可变信息标志光度指标静态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比较了行业标准JT/T431的适用性和经济性,围绕安全节能提出了改进途径,利用统计分析方法确定了LED光度取值范围.从交通心理学和人机工效学的角度,试验研究了LED可变信息标志在白天、黄昏、夜晚等环境条件下显示屏亮度与人眼适应性和视认距离的关系,给出了可变信息标志LED亮度及其视认距离的标准建议值.研究成果将为公路LED可变信息标志光度指标的设计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基本参数,有助于保障交通安全,节约交通资源.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高速公路可变信息交通标志数量偏少、功能单一、版面信息组织欠佳、布局不尽合理等问题,立足于我国高速公路可变信息交通标志的应用现状及国内外关于高速公路可变信息交通标志的研究,明确了各种可变信息交通标志的功能和作用,提出了基于动态交通组织的思想的信息发布原则,并对可变信息标志的设置位置、支撑型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交通可变信息标志与静态标志的差异性、相似性和互补性分析及道路网和交通流信息需求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对交通可变信息标志与静态标志的协调设置进行了探讨,为二者的协调设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浓雾时高速公路行车交通安全问题,并改变原有的固定限速措施,提出以安全允许速度为基准的可变限速控制方法。以道路交通安全法对浓雾下车速的规定为基准,考虑交通法里并未提及道路线形条件、路面状况等因素对限速值进行计算,并采用监测器数据近似代替个体车辆数据进行数据优化,得到浓雾行车安全车速及安全行车间距取值。基于此限速信息对动态可变限速信息牌的设置提供依据,进一步确定可变限速控制流程。VISSIM仿真试验结果表明:与固定限速控制相比,实施可变限速控制路段的最低平均车速提高了12.16%,平均速度最大差值降低了26.37%。表明浓雾下高速公路可变限速控制方法相比传统固定限速手段能有效地在保障出行安全的同时提高出行效率。  相似文献   

10.
VMS交通可变信息标志与静态标志的协调设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VMS交通可变信息标志与静态标志的差异和互补性分析及道路网和交通流信息需求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对VMS交通可变信息标志与静态标志的协调设置进行了探讨,为二者的协调设置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车联网基本安全消息的生成和传播是影响车联网安全应用及智能网联汽车有效性、可靠性的关键因素.在分析车联网基本安全消息基本定义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当前LTE-V2X、车载环境下的无线接入(Wireless Access in the Vehicular Environment,WAVE)等多种典型的车联网通信协议体系结构框架...  相似文献   

12.
沙漠公路交通安全设施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卫星  李元  韩广华 《公路》2007,(12):115-118
通过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的分析,结合新疆第二条沙漠公路阿拉尔至和田沙漠公路的特点及交通安全设施设置情况,对阿和沙漠公路的标志、标线、护栏、景观带及平面交叉口等方面进行了优化,提出了在沙漠公路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立限速标志牌,提醒司机控制车速,谨慎驾驶;增设景观带,缓解司机的视觉疲劳,改善心情,提高行车安全性;改变部分标志牌颜色,增强警示作用;设置纵坡预告标志和下坡标志,提供纵坡信息;设置柱式轮廓标,方便司机确认行驶区域;对交通量较大的交叉口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交通安全工程设计及交叉口渠化等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3.
The connected vehicle is a rapidly emerging paradigm aimed at deploying and developing a fully connected transportation system that enables data exchange among vehicles, infrastructure, and mobile devices to improve mobility, enhance safety, and reduce the advers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the transportation systems. This study focuses on micromodeling and quantitatively assessing the potential impacts of the connected vehicle (CV) on mobility, safety, and the environment. To assess the benefits of CVs, a modeling framework is developed based on traffic microsimulation for a real network located in the city of Toronto, Canada, to mimic communication between enabled vehicles.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 the effects of providing real-time routing guidance and advisory warning messages to CVs. In addition,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rerouting in nonconnected vehicles (non-CVs) in response to varying sources of information such as ap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 (GPS), variable message signs (VMS), or simply seeing the traffic back up, the impact of fraction of non-CV vehicles was also considered and evaluated. Therefore, vehicles in this model are divided into; uninformed/unfamiliar not connected (non-CV), informed/familiar but not connected (non-CV) that get updates infrequently every 5 minutes or so (non-CV), and connected vehicles that receive information more frequently (CV).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potential of connected vehicles to improve mobility, enhance safety, and reduc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GHGs) at the network-wide level. The results also show quantitatively how the market penetration of connected vehicles proportionally affect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raffic network. While the presented results are pertinent to the specifics of the road network modeled and cannot be generalized, the quantitative figures provide researchers and practitioners with ideas of what to expect from vehicle connectivity concerning mobility,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s.  相似文献   

14.
15.
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公路和桥梁是交通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应保证其使用的安全性。为了评价桥梁与公路系统视觉安全方面的协调性,保障交通安全,从道路使用者的视觉特性入手,深入分析桥梁与公路视觉安全协调性的各组成要素并建立三维动态仿真模型。在三维模型的基础上,研究桥梁与公路视觉安全协调性构成的要素,确定桥梁与公路视觉安全协调性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及其评价因子,提出以桥梁和公路视觉安全为评价尺度的桥梁与公路视觉安全协调性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尹力  史玲娜  刘贞毅  张龙 《隧道建设》2019,39(8):1270-1276
针对公路隧道照明安全与节能之间的矛盾,特别是低交通量下“无车照明”的能耗浪费现象,采用微波车检实时探测交通流技术,提出一种在低交通量下实施“车来灯亮、车走灯暗”的“与车随行”智能控制技术。根据安全视距和人眼视觉反应驰豫时间要求,确定该控制技术下“车来灯亮”以及无来车时“车走灯暗”亮度水平和间隔时间规定。由该技术制定的应用方案用于实际工程,不仅可保证隧道照明安全性,更可在现有规范基础上进一步降低隧道照明能耗,实现低交通量下实时动态的智慧节能照明控制。根据实际工程照明效果测试,所采用的方案可降低隧道照明年运营费用达72%。该技术对提升隧道照明安全和节能水平,推动隧道提质升级和公路交通绿色低碳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新定 《隧道建设》2007,27(1):37-40
公路隧道交通工程的设计,主要从隧道交通安全、功能服务、防灾救灾和交通管理四个方面考虑,具体由标志和标线、交通监控设施、通风与照明控制设施、紧急呼叫设施、火灾报警、消防与避难设施、供配电设施和中央控制管理系统与设施等组成,介绍了设计的指导思想,解释了各内容的功能和作用,同时指出了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姜明 《公路》2011,(11)
速度控制类交通标志包括限制速度标志和建议速度标志,它是非常重要的交通管理手段,并且在我国很多地方均得到广泛应用。前置距离是决定速度控制类标志设置是否科学、有效的重要条件,然而国内外对于这一前置距离的研究较少,提出的计算方法不够精确。基于驾驶员视认与驾驶操作特性,根据驾驶员减速操作曲线及视认距离模型推出了速度控制类标志前置距离计算模型,根据这一模型提出了速度控制类标志前置距离参照表。同时,给出了实际设置工作中具体设计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高速公路养护维修作业区行车速度控制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吴新开  吴兵 《公路》2004,(7):132-137
行车速度控制对提高高速公路养护维修作业的安全性起着巨大的作用。控制养护作业工作区车速的方法包括交通标志牌、旗手、交通警察(警车)、车道变窄、“颠簸”车道、视觉限速标线等。文章结合国内外在相关领域的大量研究,详细分析了各种速度控制方法,并对其中某些方法进行了综合和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