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变载荷作用下轴-滚动轴承系统动力学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变载荷作用下轴-滚动轴承系统动力学问题.利用Hertz公式和静不定问题的解法(力法)推导滚动轴承受力与变形关系的计算公式并得到数值解,以整个轴-滚动轴承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ADAMS大型动力学仿真软件进行动力学仿真.以6310轴承和某试验台轴组成轴-滚动轴承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变载荷作用下刚性轴-滚动轴承系统、弹性轴-滚动轴承系统的幅频特性和变载荷作用下的动态响应.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PBL剪力连接器的变形特征,通过4类9组共33个试件的加载试验,测试了外加荷载和PBL连接器变形,结合试件破坏形态,揭示了PBL剪力连接器在加载全过程的承载机理,探明了影响PBL连接器变形性能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PBL连接器屈服荷载的定义及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PBL连接器的工作可分为拟弹性、弹塑性和屈服3个阶段;混凝土榫的剪断,导致PBL连接件屈服,屈服滑移量为1.2 mm;在弹性、弹塑性阶段由混凝土榫和钢筋共同承载;在屈服阶段,主要由芯棒钢筋承载;芯棒钢筋直径和强度、混凝土榫的直径是影响变形性能的主要因素,芯棒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6 mm.   相似文献   

3.
粒间胶结的存在导致天然结构性土体具有独特的宏观变形和强度特性。为了研究法向加载条件下三维胶结颗粒的接触破坏规律及尺寸效应,采用有限元法模拟了理想球形胶结颗粒的法向接触力学试验,并将有限元与离散元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不同直径比和厚宽比情况下胶结颗粒抗拉压强度的变化规律,得到了胶结颗粒法向接触强度与胶结尺寸参数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胶结物的直径比和厚宽比显著影响胶结颗粒法向抗压强度,厚宽比占主导作用,抗压强度随着厚宽比增加显著降低;但胶结颗粒抗拉强度的尺寸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沥青混合料是多相、多组分、非均质的颗粒型黏弹塑性复合材料,受温度影响明显,抗压拉比低;极限拉伸变形小,尤其是极限低温变化中,尤其动载和静载的作用,易引起拉裂破坏;高温下,其黏接性敏感而高温抗变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铁路有砟道床板结对其自身动力特性的影响,利用离散单元法并考虑道砟颗粒的真实外形建立了板结道床的仿真分析模型,分析了脏污板结及板结程度对有砟道床动态响应的影响,并探讨了板结引起道床弹性损失、刚度变大的细观机理. 研究结果表明:道床板结会增大道床中道砟颗粒的振动水平,并且板结越严重影响越明显,板结可将道砟颗粒的振动加速度增大20%~30%;板结会加强列车荷载对道床的冲击作用,增大道砟颗粒之间的接触力容易引起道砟颗粒破碎劣化;板结会放大不同位置处道床工作性能的差异,增大道床刚度的不均匀性;道砟颗粒之间的脏污板结材质会抑制道砟颗粒的相对移动,可将道砟颗粒的滑动分数降低至正常的50%左右,减小列车荷载作用下道床整体的宏观变形,从而呈现出刚度增大的特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曲线纤维变刚度复合材料层合板在高速列车壁板结构轻量化设计中的广阔应用前景,研究了弹性、黏弹性变刚度复合壁板在亚音速流场中的气动弹性稳定性问题. 首先,基于Mindlin厚板理论和势流流动理论分别描述壁板结构变形和亚音速气动力,根据虚功原理和有限元法建立了曲线纤维变刚度复合材料弹性/黏弹性壁板的气动弹性稳定性分析模型,进而采用复模态理论求解复合材料变刚度壁板发散临界速度;在验证方法正确性和收敛性的基础上,研究了壁板关键参数等对复合变刚度壁板发散失稳特性的影响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与直线纤维壁板相比,通过调整曲线纤维路径可以实现壁板的发散临界速度50%左右的提升,有效增强壁板气动弹性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列车循环荷载下,铁路地基层中的黏土颗粒会逐渐侵入道砟层,降低道床承载性能. 通过开展一系列大型直剪试验,对黏土脏污质污染下的受格栅加筋道砟集料和未受格栅加筋道砟集料的强度及变形发展、应力-剪胀关系进行了研究. 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脏污程度的增加,道砟集料在剪切过程中强度及法向变形均降低;干净道砟集料的应力比与剪胀比呈一阶线性关系,而黏土污染的道砟集料塑性增强,在剪应力峰值状态下剪胀比更高而抗剪强度发展缓慢,导致应力比与剪胀比呈二阶多项式关系;高法向压力下,道砟集料具有更低的剪胀比;黏土脏污质的存在会减小道砟集料的变形破坏速率,但降低了集料的抗剪强度,而格栅的加筋作用可弥补由于黏土脏污引起的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岩土体在重复荷载作用下永久变形产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对常用重复荷载作用下土体永久变形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单元强度随机生成的有限元方法对重复荷载下岩土体永久变形规律进行了数值仿真,得出以下主要结论:采用单元强度随机生成的有限元方法模拟方法能够较好的表现土体永久变形的基本规律,路基岩土材料的强度变异性是土体在重复荷载下累积变形表现与其他材料差别的主要因素;红层软岩路堤在不同大小的车辆荷载作用下塑性累积变形逐渐发展;当汽车荷载较小,路基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可以稳定。当荷载较大,则沉降渐进发展而且不能稳定,会出现路基土体移动,路基脱空等病害。  相似文献   

9.
采用沿深度变强度和变刚度的长短桩复合地基符合附加应力的分布规律,有效地减小沉降,减少加固成本。在路基填筑作用下,长短桩组合型复合地基起到了实体深基础的作用,把上部荷载有效地传递到深部土层,长短桩复合地基沉降主要由下卧层的变形引起。  相似文献   

10.
膨胀土区域路堑换填厚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考虑膨胀土地基的强度、刚度及变形要求,基于膨胀力平衡原理及控制轨道变形两种方法,分析、计算了路堑换填厚度,研究了不同换填厚度和膨胀力条件下路基膨胀变形,结合新建合(合肥)宁(南京)铁路路堑试验段进行原位动载试验,实测、评价、计算换填厚度下路基强度、弹性变形等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在计算换填厚度条件下,路基在200万次循环荷载作用下累计塑性变形为0.65 mm,弹性变形最大为0.62 mm,路基表现出了较好的稳定性和动力特性,采用60 cm厚的石灰改良膨胀土填料换填路基能够满足强度、刚度要求,按控制轨道变形方法计算换填厚度是合理的,膨胀变形是路堑换填厚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桩-土非线性相互作用对深基坑支护结构内力与位移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桩-土相互作用支护桩受力变形计算的方法.该方法将基坑开挖面以上的桩体视为有限数量的弹性体,开挖面以下的桩体视为Winker地基梁,支撑结构为二力杆弹簧,并考虑支护桩和内支撑的变形协调,基于桩结构分段分坐标法和弹性地基梁法,推导出了考虑桩-土-内支撑共同作用的支护桩体挠曲微分方程.结合理论土压力,采用该方程计算获得了不同开挖深度的桩体水平位移和桩体弯矩,并与规范法、实测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计算得到的支护桩最大水平位移比规范法小15.2%,最大弯矩较规范法小26.6%,均与实测值更为相近.   相似文献   

12.
支撑刚度对载流摩擦磨损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CETR UMT-2摩擦磨损试验机上,用自行设计的夹具,研究了支撑刚度对钢铝复合轨与受电靴摩擦副之间的载流摩擦磨损特性的影响,测量了法向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与受电靴的磨损质量和弹簧在加、卸载过程中的变形能,分析了变形能与载流摩擦磨损特性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载荷的降低,载荷振幅均增大;弹性支撑时的载荷振幅和磨损质量总体上较刚性支撑的小;弹簧的摩擦耗能与变形能的比值越大,吸振能力越强,载荷振幅越小,载流磨损质量越低。可见,弹性支撑能降低载荷的振幅,保证良好的受流,选择合适的加载范围和一定刚度的弹簧支撑能有效地降低电弧烧蚀带来的材料损失,延长摩擦副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3.
基于弹性地基有限元法,利用等效文克尔弹性地基梁模型,采用模块化处理方式模拟基坑开挖的各种影响因素,编制C语言有限元分析程序对围护结构进行分析计算.程序结合采用弹性法,考虑其中的不足,在迭代计算中对围护结构变形和支撑轴力进行修正,以模拟围护结构随开挖过程变形对内力的影响,简单方便的解决实际工程中围护结构受力分析.结合上海地铁M8线嫩江路车站工程深基坑工程进行实例分析,发现程序计算结果能够较好的与实测值吻合.说明该法能够很好的应用于支挡结构内力变形计算,并可以给三维通用有限元分析以借鉴.  相似文献   

14.
通过无标点变形量测系统分析桩周土变形场,确定剪切破坏区和显微细观观测点.应用MiVnt系统分析加荷过程中土细观参数变化,细观参数(1+e)/e3、颗粒偏心度与基础位移的相关性最强;随荷载增大,1#,2#点孔隙比下降呈负相关关系,引起剪缩特征,3#点呈正相关关系而剪胀应力松弛;1,2,3#点颗粒定向性均增高呈正相关性,表明颗粒分布有序性减弱,土体具有非稳定性的承载形式.  相似文献   

15.
为深入探讨层状黏性土中静压桩的贯入机制,结合离散元PFC2D软件在处理大变形、非线性等问题的优势,考虑到接触黏结模型对模拟土体的优越性,建立了静压桩贯入层状黏土中的离散元模型,实现了离散元中静压桩的贯入过程;探讨了静压桩贯入过程中压桩力、桩端阻力、桩侧摩阻力以及桩侧径向压力随贯入深度的变化规律,从细观层次上分析了不同桩径的静压桩贯入层状土中土体接触力链的分布特征,明确了沉桩过程中土体位移的变化规律. 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桩径的增大,土层的变化对压桩力的影响逐渐减小;桩侧摩阻力和桩侧径向土压力的变化规律相似,在同一贯入深度处均出现明显的退化现象;不同土层接触力链的表现形式不同,桩端位于粉质黏土层时,桩端的影响范围约为7D (D为桩径),桩端位于粉土层时,桩端的影响范围约为9D;粉质黏土中土颗粒主要以径向位移为主,而在粉土层中土颗粒位移受其上下土层的软硬程度制约.   相似文献   

16.
ӵ����Ⱥ�еļ�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文从微观角度建模和仿真高密度下人群中个体的运动和受力,研究行人个体之间存在的压缩和变形,是非理想状态下的建模。本微观模型允许人们的身体在物理上更密切地接触,展示这种由于挤压力导致的人体一定的变形和压缩,及这种弹性变形与流动特点的互为影响关系,力求避免该类事故的一再发生。研究表明正是这种压缩和变形才导致了力在拥挤人群的传播和积聚,从而引发事故,目前很多的仿真软件不能揭示之所以在密度过大时容易失败,重要原因就之一是没有考虑人的受力,尤其是在高密度时力在人群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A mathematical model, which not only fully couples fluid flow and solid skeleton deformation in unsaturated porous elastic media but also considers deformable diaphragm walls, is formulated in axially symmetric cylindrical coordinates for drawdown and land deformation. Based on this model, pumping-recovery tests in various conditions are numerically simulated to reveal the effects of elastic modulus of soil E and initial satu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K_(sat0) on hydraulic head and land deformation. The heterogeneity with respect to E and K_(sat0) is separately taken into account. Large elastic modulus of soil contributes to both dewatering process and deformation control. Either large or small initial satu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may cause relatively high groundwater table, while the larger one leads to smaller displacements.  相似文献   

18.
钢-混凝土组合梁界面纵向剪力重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受均布荷载作用的简支组合梁为对象,研究了栓钉等柔性连接件塑性变形引起的纵向剪力重分布.根据连接件的受力状态,将界面受力全过程划分为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和破坏阶段,建立了相应的剪力重分布简化模型,并导出了界面纵向剪力和轴向力的计算公式.研究表明:考虑纵向剪力重分布时,在荷载较小的情况下,轴向力随荷载增大呈线性关系增大;当荷载较大时,轴向力随荷载增大呈非线性关系增大,最后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