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减摇鳍精度安装工艺的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芜湖新联造船有限公司某船减摇鳍精度安装的实例,提供一种用全站仪找鳍轴中心线,以保证减摇鳍安装精度的工艺。给出了各主要参数的求解方法以及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升力数值的大小直接影响零航速下船舶减摇效果。为产生足够升力实现船舶在零航速下的有效减摇,提出了基于变形鳍的零航速减摇鳍设计方法。基于势流理论和旋涡作用力理论对变鳍型减摇鳍在零航速下升力进行分析,给出了升力解析表达式。通过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变鳍型减摇鳍进行升力数值计算。最后将Fluent计算结果与解析表达式结果对比,升力值基本吻合,验证了该种升力分析方法的正确性,为零航速下减摇鳍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介绍减摇鳍和舭龙骨在舰艇上的应用和它们配置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固定式减摇鳍与舭龙骨在艇上的安装设计研究。鳍后舭龙骨的撕裂原因与处理办法,可供在舰舭上安装设计减摇鳍和舭龙骨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典型的鳍与鳍轴及其连接技术的基础上,从鳍制作选材与成型工艺、鳍轴材料和连接结构优化三方面展开讨论,最终形成了一种适用于游艇减摇鳍装置的鳍与鳍轴及其连接技术。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介绍了双艉鳍线型船艉鳍分段制作,以及轴架在船坞的定位安装过程,即通过双艉鳍分段总组及船坞搭栽工艺制定、实施安装的精度控制,通过专用托架基座,实现了艉鳍分段与轴架的同步安装,从而确保了轴系照光顺利进行,解决了双艉鳍分段船坞定位的安装难题。  相似文献   

6.
驼背鲸鳍的前缘突出部有利于鳍上的升力提升.提出了一种模仿驼背鲸前鳍的减摇鳍,这种鳍型的前缘有正弦形的突出部.借助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这种模仿驼背鲸前鳍的新型鳍型进行了数值模拟流场计算,并与相同几何尺寸的标准NACA0015减摇鳍所测得的水池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发现采用了前缘有圆形突出部设计的新型减摇鳍在相同条件下能提供更多的升力.对升力的增加机理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随动减摇系统鳍筒座安装定位工艺进行了研究,在分析原工艺的基础上,介绍了鳍筒座的安装新工艺。其特点是,由车间一次性加工组装完整的成品,在船台上不再进行机械加工,鳍筒座上船一次安装成功。  相似文献   

8.
采用MSC.NASTRAN软件对某减摇鳍的结构进行了应力分析和强度校核,并在此基本上改进结构,提出了一种新的鳍型,重新设计了该型鳍的结构尺寸.强度计算结果表明,经改进的减摇鳍结构不但重量更轻而且具有更好的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9.
首先介绍了减摇鳍的作用及控制原理,接着以前收式减摇鳍转鳍机构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机构的数学模型,分台架试验及实船使用这两种工况分别导出其传递函数,深入分析了这两种工况下机构的动态性能,给出了提高机构动态响应性能的途径.并对系统进行了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转鳍机构的动态性能可满足减摇鳍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0.
横摇是对船舶航行影响最大的运动,为减少船舶横摇人们发明了各种减摇手段,减摇鳍是其中最有效的一种。为提升减摇鳍的减摇效果,探索更优化的减摇鳍控制方法,文章主要研究减摇鳍的鳍角反馈与升力反馈之间的区别。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升力反馈可以避免采用鳍角反馈控制减摇鳍时在鳍角与升力计算中所产生的映射误差,避开了鳍角与升力间转换的不确定性,提高了减摇效果。  相似文献   

11.
减摇鳍升力反馈与鳍角反馈控制的对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对照减摇鳍鳍角反馈控制系统,分析了升力反馈控制系统的原理与构成,由于升力反馈控制系统避开了鳍角到升力的不确定性,不需用鳍用到波倾角的转换系数Ka,不用航速调节,浪级调节的不同作用,故此控制具有系统结构简单可行,鲁棒性好及减摇效果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史一鸣 《船舶工程》2004,26(5):29-32
结合中国海洋石油公司的小水线面双体油田交通船的设计建造,对小水线面双体船姿态控制鳍所需面积以及鳍对船舶航行性能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并介绍了如何通过小水线面双体船的拖曳模型试验去分析和验证控制鳍所需面积.  相似文献   

13.
分析零航速减摇鳍的升力模型和力矩模型,探讨正弦运动的鳍产生最大升力和最大转鳍力矩与转鳍速度的关系,经对比发现,同一鳍角幅值转鳍下任一时刻升力的大小与经过该点的角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为此,采用通用CFD软件计算方法,验证理论模型的规律,在数值仿真的基础上,拟合升力公式和力矩公式的各个系数,并将实船试验转鳍力矩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仿真结果能较好地反映实际转鳍力矩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减摇鳍自适应控制系统的研究和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侬 《船舶工程》1998,(4):37-39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fin-stabilizer system,an adaptive control system with on-line identification is used for the controlled object.The control algorithms are given and the computer simulation is carried out.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satisfactory.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减摇鳍加载系统进行了介绍,并着重研究了利用双阀控制来消除此加载系统中多余力的方法,最后的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此种补偿方法,对于多余力的消除,有比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付永领  郑世成 《船舶工程》2017,39(S1):109-112
减摇鳍是人为减小船舶在海浪中横摇最通用、最有效的方法,现今减摇鳍转鳍驱动机构绝大部分利用的是电液伺服作动系统。与电液伺服作动系统,甚至与电动静液作动器(EHA)相比,机电作动器(EMA)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强和效率高等诸多优势。以现有GJB2860-97型号转鳍作动器为背景,设计一种驱动转鳍机构的大功率机电作动器。阐述了从结构设计到建模仿真的过程,对机电作动器进行详细的集成化设计,分别利用Solidworks及ANSYS软件对机电作动器进行建模仿真,为减摇鳍转鳍驱动机构的全电改造提出了一套设计及建模仿真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基于反馈线性化与闭环增益成形的减摇鳍控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减摇鳍系统的非线性数学模型,设计了一种具有鲁棒性的非线性控制器。通过采用精确反馈线性化方法将减摇鳍系统的非线性模型线性化,然后用闭环增益成形算法设计出非线性鲁棒控制器。用Matlab的Simulink工具箱分别对相同海况下未进行减摇控制、已设定航速及航速减半状态时采用减摇鳍控制的非线性数学模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对于减摇鳍非线性控制系统是十分有效的,特别是鲁棒性能令人满意。算法的设计过程简单,物理意义明显。  相似文献   

18.
综合减摇鳍与被动减摇水舱2种减摇装置的优缺点,采用一种优良的全航速下的减摇方案-减摇鳍-被动水舱联合综合减摇装置,在此基础上建立船舶-减摇鳍/水舱系统的数学模型。针对系统数学模型的复杂性,并考虑实际应用,采用遗传算法进行了PID控制器参数的寻优。同时,结合实船进行仿真,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基于遗传算法设计的综合系统控制器可以满足系统要求,为综合系统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Errata     
正In the paper"Influence of Fouling Assemblage on the Corrosion Behaviour of Mild Steel in the Coastal Waters of The Gulf of Mannar,India"in Vol.12,No.4,Page:509,References were lost,and the two authors’biographies were identical.The correct text is shown below.We apologize to the authors and our readers for any inconvenience caused by the errors.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