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T接头受力复杂,易引发安全事故,为确保盾构施工安全,分析正线隧道管片弱化效应,针对主隧道特殊管片的设计施工,开展机械法联络通道刀盘切削试验,模拟始发端混凝土管片掘进切削过程,揭示刀具在不同时刻切削力的变化情况及管片、螺栓在不同工况下的内力分布规律。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1)刀具切削厚度、切削速度越大,切削阻力越大,混凝土裂纹扩展越严重,刀具磨损越严重;基体强度越大的混凝土,切削时混凝土板面受损越小。2)切削对同一环的螺栓影响较大,对侧边的螺栓影响较小,随着刀盘旋转推进,管片发生位移变化,螺栓连接点的位移逐渐增大。当刀盘钻出管片时,混凝土管片及内部螺栓位移逐渐趋于稳定。3)改变切削洞口管片的强度对于隧道的变形影响很小,在改变了切削洞口强度后,洞口管片所受的位移增大,但是影响量比较小,结构仍较安全。  相似文献   

2.
该文通过对南京地铁机场线某标段中三座联络通道施工的阐述,介绍了在复合地层中采用矿山法施作盾构区间联络通道的施工技术.着重对成形隧道内支撑加固、小导管超前支护、台阶法开挖,以及防水体系施作进行了重点说明,充分体现了多种工艺在浅埋暗挖工程中的应用,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3.
海底隧道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健康监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冻结法修筑联络通道时,施工结束后联络通道结构稳定需要的时间长,对结构进行健康监测是保障联络通道安全的重要手段。为研究海底隧道联络通道健康监测技术,以厦门海底隧道联络通道工程为依托,利用光纤光栅传感技术,提出海底隧道联络通道施工过程中冻土、联络通道结构与盾构隧道结构的实时监测方法,研究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结构与冻土的相互作用,根据联络通道结构的受力特点,分别提出冻结法施工阶段和正常使用阶段的健康监测指标及监测方法,建立联络通道结构的健康监测及评价体系。研究结果表明: 针对施工和使用2个不同阶段,该健康监测技术采取不同的监测指标和方法,可以有效地评价结构的安全性能,保证联络通道结构的安全。  相似文献   

4.
富水砂层中盾构隧道联络通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富水砂层中进行联络通道施工,施工难度和风险很大,为提高围岩稳定性、减小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通过对常用的降水、冷冻、旋喷和注浆等地层加固方法进行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对比,最终选择了注浆和降水相结合的加固方案。在联络通道施工中采取了洞内超前预注浆、洞外地表管井降水以及洞内轻型井点降水的加固方案,在水仓基坑施工中采取了周边小导管注浆以及坑内轻型井点降水的加固方案。施工过程中对隧道和地表变形进行了监测,由监测结果可知,开挖引起的隧道和地表变形均较小,说明采取的超前预注浆和洞内外降水措施是安全可靠的,可以有效降低联络通道的施工风险。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域高速铁路盾构段拟采用机械法顶管施工联络通道.由于隧道埋深较大,开孔率过大不利于主线隧道受力状况,因此联络通道衬砌拟采用无加劲肋钢管节形式.为了确定不同管壁厚度条件下的管节形变和受力性能变化规律,以及最优管节厚度,采用Ansys软件进行分析,同时利用现行国家给排水工程规范,验算了钢管节稳定性.结果表明,相比较于常...  相似文献   

6.
机械法施工作为当今联络通道施工的发展方向,一方面因测量通道空间狭小和测站不规则位移等原因,其施工导向测量手段仍然停留在人工测量阶段,降低了机械法的施工效率;另一方面为掘进面附近受力管片的位移监测也多为人工方法,难以满足监测时效性的需求。为了同步解决机械法联络通道施工导向测量和监测的问题,开发了一套机械法联络通道自动导向系统。该系统基于高精度光纤陀螺的指北原理,采用光纤陀螺与双轴倾斜仪和目标棱镜组合构成导向靶,通过巧妙布设的基准棱镜和监测棱镜,在自动导向的同时也能够实现管片位移监测。  相似文献   

7.
盾构区间联络通道融沉注浆施工对盾构管片隆沉有明显影响,就融沉注浆施工导致的三种注浆效果导致的管片隆沉监测进行阐述和数据分析,可为联络通道融沉注浆信息化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软土地层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水平冻结法施工技术在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国权路站-五角场站区间软土地层联络通道施工中的应用,并且重点论述了冻结帷幕设计、冻结孔布置及制冷设计等问题。实践证明,采用的冻结法施工技术是科学、合理的,可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地铁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体系在我国正迅速发展,城市地铁以其安全、快捷、准时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地铁区间隧道在修建过程中,一般采用盾构法、矿山法、明挖法等进行施工,但由于隧道经过的土层及城市建(构)筑物情况比较复杂,上述的施工方法尤其矿山及明挖法往往需要辅助以降水、注浆、冷冻土层等施工措施。介绍了沈阳地铁二号线五里河站~奥体中心站区间隧道联络通道的冷冻法施工组织设计,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0.
史继尧 《隧道建设》2011,(Z2):152-156
结合天津地铁3号线某冻结法施工联络通道,介绍该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的主要施工工艺。采用ANSYS数值模拟计算该工法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和现场实测数据相对比,总结出该工艺施工对地表沉降的一些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1.
赵璞琪 《隧道建设》2012,(Z1):50-54
西安市轨道交通二号线北客站—北苑站盾构区间1#联络通道现场处在西铜高速、地铁二号线北客站、铁路北客站地下停车场施工等几处作业区的交叉地带,为确保亚洲最大的铁路航空港西安新客站按时开通运营,结合西安市轨道交通二号线北客站—北苑站明挖联络通道施工技术方案,对浅覆土盾构隧道联络通道明挖施工进行研究,总结了明挖联络通道施工中的关键技术和施工组织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以期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不良地质条件下盾构区间隧道联络通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君 《隧道建设》2012,(Z1):95-98
以深圳地铁3151标益田站至石厦站盾构区间联络通道施工为例,介绍了联络通道及废水泵房的施工难点,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方案进行了优化,采用全断面注浆加固地层的方式代替旋喷桩土体注浆加固,重点介绍了全断面注浆加固止水的施工工艺及技术要点。方案优化后,保证了不良地质条件下隧道联络通道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大断面顶管通道施工过程对既有地铁隧道的影响,顶管接收井不具备设置条件等特点,该文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了顶管穿越既有隧道对其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并设计了非常规顶管接收结构,提出了顶管通道施工方案,以用于指导实际施工。  相似文献   

14.
地铁盾构隧道沿线障碍桩冲桩破除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世明 《隧道建设》2010,30(1):106-109
通过西安地铁二号线盾构区间隧道穿越障碍桩的工程案例,对4种废弃障碍桩的处理工艺的优缺点进行对比,确定采用"基坑开挖+冲桩"的方法,并介绍冲桩施工的要点以及关键技术措施。采用的施工方案施工效果明显:工序简单、容易操作、工期短;工序相对安全,工艺可靠。所得以验可供今后类似工程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参建乡村振兴建设项目的思考,分析当前乡村道路路面结构的类型及选用要求;结合乡村实际需求和建设条件,提出乡村道路路面常用的典型结构,以期为乡村道路路面结构选择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盾构隧道施工风险与规避对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崔玖江 《隧道建设》2009,29(4):377-396
归纳地铁安全事故的类型及特点,介绍目前国内外盾构隧道情况,尤其是北京盾构隧道情况,分析盾构隧道施工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论述盾构隧道施工风险研究的必要性。重点分析盾构隧道施工的11种主要风险,即:地质预报准确性、盾构机适应性和可靠性、盾构进出洞施工、开挖面失稳、盾尾密封失效、软硬不均且差异性较大地层施工、较大的地层损失及不均匀沉降、开挖面有障碍物、隧道上浮、联络通道施工、明挖基础失稳等,并一一提出切实的规避对策。同时对国内外盾构隧道施工事故典型案例的情况及原因进行详细介绍和剖析。可为今后盾构隧道施工风险的分析、预测、防范及规避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白龙港南线输送干线SST1.2标过江段顶管方案调整后(从浦西向浦东顶进),管道顶进到567.5m时,在第20节与第21节管缝(距离机头50m,距离W1#工作井517.5m)处发生漏水、漏砂现象,导致该段顶管无法继续顶进,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采用气压法施工工艺对渗漏管道透水点进行处理,在气压状态下对管道进行检查修复作业,文章分析了管道施工的重难点,重点阐述了管道修复施工技术措施和手段,为同类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19.
随着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矩形顶管工法在地下工程施工中的应用逐渐广泛,出现了多种不同类型的矩形顶管施工案例,特别在地铁出入口施工中.通过对国内既有施工案例的介绍,研究分析了地铁出入口采用矩形顶管法施工时始发、接收方式的特点,结合施工工况等影响因素,总结了目前矩形顶管法施工地铁出入口始发、接收方式及设计原则.在地下过街通道、地铁出入口、商场出入口等设计施工时,该始发、接收方式的设计原则、施工技术可为工程技术人员今后类似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