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针对不同路面输入状况对汽车操作稳定性产生的使转向盘产生抖动的不良影响,将EPS动力学模型与整车12自由度模型相结合,同时引入基于摆振系统的轮胎模型和路面激励模型,建立完善的由转向系统到路面激励输入的完整仿真模型。基于消除路面激励输入对转向性能产生影响的目的,设计了基于趋近率的滑膜控制器跟踪助力电机电流,减弱路面冲击产生的不良影响。建立仿真模型,分析不同路面状况下车辆的操作稳定性。通过MATLAB/Simulink建立仿真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设计的EPS电机控制系统可以有效减弱路面随机激励对转向系统性能产生的不良影响,提高了车辆的操作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LabVIEW图形化编程语言设计了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的助力特性测试系统,采用信号发生模块模拟车速信号、发动机转速信号以及转向盘操纵力矩信号并注入EPS控制器,实现EPS在LabVIEW环境下模拟整车环境的工作状况;同时,采用信号采集模块对助力转矩信号以及助力电流信号进行采集、处理。使用该测试系统对某型号EPS在不同车速工况下的助力特性进行测试,证实了该测试系统的有效性,同时测试结果为EPS控制器的设计以及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构建了基于Matlab/Simulink的EPS系统模型、H.B.Pacejka轮胎模型以及三自由度整车模型,进而应用系统集成的方法构建了集成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EPS系统对方向盘瞬态响应品质的影响并验证了助力控制策略。结果表明集成仿真模型具有较好的动态模拟特性,EPS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且控制策略能够较好的协调转向轻便性与路感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应用键图理论建立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的模型,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键图模型和matlab的simulink仿真方框图相连接,并利用simulink的可视化功能实现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可视化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将simulink仿真工具箱与键图模型相结合,可使汽车性能分析研究更为直观和简洁.  相似文献   

5.
汽车电动转向系统转向振动的抑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抑制电动转向系统的转向振动有助于提高汽车驾驶的舒适性和操纵性能。论文对电动转向系统的稳定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导致系统不稳定的原因和路面激励干扰、传感器测量噪声对转向系统的影响,并将控制理论应用于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了控制器。计算机仿真结果证实,所设计的电动转向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够有效地抑制路面高频激励干扰和传感器测量噪声对电动转向系统的影响,系统的振动得到了抑制。  相似文献   

6.
助力转向控制策略是EPS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为提高电动转向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和抗干扰能力,经分析采用模糊PID控制策略实现助力控制。模糊控制器以电流误差及误差变化率为输入,电机电压为输出,根据设定的模糊控制规则在线调整比例系数、微分系数和积分系数,以使系统性能达到预定要求。应用Matlab软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模糊PID控制策略的EPS比传统PID控制具有更好的助力特性和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7.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EPS的结构和控制原理,并分析了转向助力控制、回正控制、阻尼控制3种控制方式和PID控制在系统上的实现过程.仿真分析表明:基于PD控制算法的控制器能使转向更加轻便,减小车辆高速行驶时的转向超调量或摆振.  相似文献   

8.
电子控制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使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的优越性能得以充分体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分析EPS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阐述故障自诊断功能和自诊断原理,对EPS的推广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电子控制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使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的优越性能得以充分体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分析EPS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阐述故障自诊断功能和自诊断原理,对EPS的推广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结合EPS系统的功能特点,提出1种适用于汽车转向的无刷直流电机(BLDC)系统直接转矩控制(DTC)方法,以提升汽车转向系统的控制性能。从BLDC系统的转矩特性和磁链特性的关系入手,根据电机系统的转矩、磁链跟踪误差及定子磁链所处扇区号,查询预先规划的离线查找表(LUT),直接输出最优的电压空间矢量。并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进行BLDC调速系统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DTC方法可以对电磁转矩脉动进行有效控制,而且能大大提高BLDC的动、稳态驱动性能,提供了1种适用于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控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