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阐述了列车在终端站的折返形式、折返步骤及列车换端方式.介绍了一种列车全自动折返控制方法,解决了传统折返过程中列车到达终端站折返轨后需人工换端,或需切换车载ATC(列车自动控制)设备主控端后才能继续运行的不足.详细说明了全自动折返控制方法的实现,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描述.实践证明,该方法可高效完成列车自动折返,减少了车头端人工切换时间,提高了折返效率.  相似文献   

2.
一种基于终端决策的自适应垂直切换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岩  马华东 《铁道学报》2006,28(6):59-63
在未来的异构环境中,网络间的垂直切换将对QoS保证产生重要影响。首先建立一个利用各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广播信道广播业务质量信息、支持基于移动终端侧进行垂直切换的通用模型,并描述业务质量评价指标的定义以及终端侧进行切换判决的处理流程。然后应用检测与估值理论提出一种支持这一模型的自适应预测切换算法。算法依据接收到的广播业务质量信息,预测下一时间段用户获得的服务质量,继而做出切换判决。最后给出算法自身执行过程中跟踪多个接入网络业务质量状态的仿真,并以终端获得的服务质量以及切换事件发生的概率为指标、与基于简单预测和线性预测的切换算法进行了对比仿真。该算法能够实时地为用户选择最佳的接入网络,并提高网络侧的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王焕民  陈鹏 《中国铁路》2014,(12):66-69
为实现铁路机务段机车检修业务流程的建模与自动化管理,提出了应用状态机工作流建立检修业务流程管理系统。介绍了状态机工作流理论基础的有限状态机理论。以状态机工作流模型为基础,开发了一套检修业务流程建模与管理系统,为其定义了丰富的图形化建模工具,并建立了一套支持运行时业务流程运行与管理工作的轻量级工作流引擎核心程序,能够实现检修业务流程的快速建模、自动运行与管理,以及检修业务流程的动态更改、属性配置等。实践表明:业务流程建模简单快速,提升了检修系统柔性能力,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4.
针对铁路自动售票系统的应用现状,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可用性和可维护性为目标,重点讨论系统关键技术的设计与实现,分别对系统的高并发交易处理、关键性能指标监视、基于有限状态机的自动售票流程控制和多线程硬件控制进行详细阐述。经过多个铁路客运高峰期的现场使用,系统运行稳定,验证了关键技术实现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对今后同类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实现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动车组电务车载设备检修流程为基础,介绍在电务车载设备检修自动化管理系统设计过程中利用有限状态机形式设计检修业务流程的思路、方法以及模型。  相似文献   

6.
呼叫接入控制是无线通信系统中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要满足用户的服务质量要求,又要有效利用系统中有限的频谱资源.简要介绍基于小区资源占用情况和基于信号质量的两类进行呼叫接入控制的考察角度,并着重介绍预留资源、业务排队、最优化方法等控制切换掉线率的CAC算法及其优缺点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列车控制网络(TCN)设备构架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种基于高可靠性VME背板总线、具有MVB接口的远程输入输出模块(RIOM)设计方案,实现了RIOM在列车控制网络的基本功能。在介绍RIOM整体架构和基本参数的基础上,详述了针对列车控制网络特殊条件下的VME从设备接口有限状态机、模拟信号/数字信号通信的实现机制,最后对RIOM进行联网调试,对RIOM完成功能性验证。  相似文献   

8.
一种异构无线通信系统垂直切换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合可重构无线通信系统是一种向着未来无线通信系统演进的多制式异构无线通信网络解决方案.系统终端会因为各种原因需要在不同接入技术之间进行垂直切换.本文解决了复合可重构无线通信系统垂直切换的建模问题.相对于以往单纯考虑一个终端的方法,从系统整体角度考虑复合可重构无线通信系统的垂直切换性能.将垂直切换过程等效为M/ME/m/m排队系统,通过分析得到反映复合可重构通信系统性能垂直切换率和到达率、平均系统信道占用时间、系统平均处理时间、阻塞概率等参数之间的关系.以WCDMA、IEEE 802.16e和IEEE 802.11g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接入技术为例,组成最小结构的复合可重构无线通信系统,在设定了网络环境以后,对该复合可重构系统进行相应的数值仿真及分析得到该模型各参数的关系曲线.这些参数为日后对复合可重构通信系统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通过把CTC车务终端直接做为SEI联锁控制台,石太客运专线实现SEI与CTC的整合。介绍了两个系统的连接方法、控制模式的切换与同步方法,以及整合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升TCN网关的稳定性和高效性,提出一种基于FPGA+CPCI控制芯片的WTB通信板设计方案。在WTB物理层和CPCI驱动接口硬件设计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WTB介质附件单元MAU的数据收发和CPCI本地总线时序控制的设计。文章遵循IEC61375-1标准,利用FPGA的有限状态机方法实现曼彻斯特编解码,并分析了本地总线的逻辑时序,利用状态机转换实现FPGA与CPCI总线间的数据读写。最后在QuartusⅡ仿真环境下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结果满足IEC61375对帧的要求以及PCI9030手册对本地控制信号的时序约束。  相似文献   

11.
应用有限状态转换机制(FSM)的控制方式,设定滑行的特征状态,根据车速、加减速度、速度差等逻辑门限值进行状态跳转,以保证车辆滑行控制的稳定性;在滑移率控制的模式下,应用了非线性PID(NPID)的控制算法,使其具有良好的实时性和灵敏度,快速跟随轮轨黏着情况,实现轮速对参考车速的跟随能力,在保证防滑效果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了制动力的损失,缩短了制动距离。  相似文献   

12.
文章是基于单片机控制的80 kV耐压机系统设计,利用软硬件结合实现对耐压机工作状态的手动控制、自动控制.通过单片机输出的CP脉冲和方向信号,准确控制步进电机从而实现对80 kV耐压机的升降压控制.80 kV耐压机控制系统既可以预先设定不同设备的试验耐压值,又可以根据用户需要随时选择手动操作和自动操作.基于单片机控制的8...  相似文献   

13.
切换是移动通信中充分利用有限频谱的一项关键技术。本文提出了在数据业务和话音业务环境下,基于混合信道分配(HCA)方案上的双先进先出(FIFO)排队算法:系统分别为切换语音呼叫和初始语音呼叫与数据呼叫分配了大小为Nh和No的排队空间,两队列均遵从FIFO法则;同时,为切换语音呼叫预留了可根据当前业务量调整数目的Cr个信道。通过与单FIFO排队算法和基于HCA的单FIFO排队算法的比较,可以看到本算法改善了系统的性能,更能适应高业务量小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某大跨度钢箱梁式架桥机在浇筑施工状态下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基于非线性屈曲理论,采用位移控制的弧长法加载跟踪结构平衡路径,对含初始几何缺陷的架桥机结构进行非线性屈曲分析。通过对失稳特征点的荷载—位移曲线分析,确定该型架桥机施工状态下的极限承载力、局部稳定和整体稳定的安全系数。架桥机的极限承载力为3 755t,大于设计施工荷载1 600t,整体稳定安全系数为2.35,但局部稳定安全系数仅为1.32;失稳位置发生在支座以及跨中的底板、横隔板、腹板等处。由非线性屈曲分析结果与特征值屈曲分析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到:对于复杂结构,由于结构内局部发生屈曲后荷载会发生转移,其结构并未失去整体承载能力,因此由非线性屈曲分析得到的临界载荷可能大于由特征值屈曲分析得到的临界载荷。  相似文献   

15.
论文针对目前我国使用中的驼峰道岔转辙机及其控制的现状,首先列出各自存在的问题。并在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存在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对分路道岔转换设备建议从优选材质、提高生产工艺和了解、熟悉使用环境、方法及要求两个方面进行;而对控制电路则提出了采用微电子控制模块替代传统继电式控制电路,直接完成分路道岔转辙机转换达到提高驼峰信号控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当列车运行跨越由多个AP构成的大型无线网络时,存在切换的问题,切换过程中不可避免引起时延和丢包率问题。安全性是轨道交通永恒的主题,过长的时延和重要数据丢失都会引起行车安全。提出了基于位置的切换算法,减少切换时延的同时实现在相邻AP点间接力数据传输,消除丢包率,实现准无缝切换。  相似文献   

17.
作为CTCS-3级列控系统的核心安全功能,速度-距离模式曲线具有参数输入域规模大、故障模式复杂等特点,如何完备地测试列控车载设备速度-距离监控曲线功能异常困难。提出了一种基于输入等价类划分测试理论的CTCS-3级列控车载目标速度监控曲线完备性测试用例生成方法。首先,结合CTCS-3级列控系统需求规范,建立了满足司机制动优先和设备制动优先两种不同制动优先级情况下的TSM有限状态机模型,并利用反应式状态迁移系统的形式化语义,描述了不同输入情况下模型的内部状态迁移过程。其次,利用I/O等价原理和等价类划分理论,得到了两种不同制动优先情况下的输入等价类划分。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了被测系统的故障模型和故障域范围,采用W-method测试用例集生成方法,在满足模型故障域的条件下,最终得到两种不同制动优先的目标速度监控曲线模型完备测试集。设备制动优先情况生成的测试用例数量高于司机制动优先约33.3%,且所需测试时间和内存消耗更多。  相似文献   

18.
首先简要介绍了103通信规约,然后在分析研究了微机馈线保护装置硬件结构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基于以太网的103规约的实现方案,并提出了一种有限状态机的软件设计方法以实现103规约的软件编程.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临时维修作业捣固车的前端轨道偏差自动测量技术方案,测量系统采用惯性导航系统测量原理,结合智能化、集成化测控技术,搭载于捣固车上同步进出作业区间。利用测量系统在捣固车作业前后对施工区段进行轨道几何参数测量与数据处理,指导捣固车精细化作业的同时,保证捣固与测量同步,有效解决传统模式存在的人工上道频繁、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选取试验线进行快速且多次测量,自动计算获取轨向、高低、轨距、超高、高程等轨道几何参数,且各参数重复性偏差均达到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