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建设交通强国、发挥铁路在中长距离大宗货物运输中的骨干作用、保障粮食能源安全、降低货物运输成本、提升铁路经济效益等角度,论述我国发展重载铁路运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结合我国铁路发展实际,提出我国当前重载铁路发展的短板和不足。从适宜发展重载运输的货物运输通道需求出发,分析煤炭、金属矿石等运量大适宜重载运输的通道货运需求量以及发展重载的可能性,从而确定我国重载铁路通道网络规模;结合对移动装备发展条件和线路基础设施适应性、经济合理性等分析,提出我国铁路发展应科学有序拓展重载网络,逐步发展重载通道。  相似文献   

2.
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晋豫鲁铁路通道)是我国第一条按30 t轴重设计、施工的重载铁路,一次性建成,正线长度1 269.836 km,其中提前建成的91.6 km的重载综合试验段为重载设备选型和验证试验提供了支撑。该铁路建设工程量浩大,地质条件复杂,大量采用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和新工艺,并融入了我国自主创新设计的重载技术标准,标志着我国重载铁路建设的里程碑。在建设过程中,探索并实践了一整套管理办法,保证了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按期、安全、高效建成。本文对此予以系统地总结,为我国今后重载铁路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铁路建设     
中南部重载铁路通道实现首架1据《人民铁道》报道,7月4日,中南部重载铁路通道硝河中桥首架成功,标志着该通道全线进入铺轨架梁阶段。正在建设的中南部重载铁路通道横贯晋豫鲁3省12  相似文献   

4.
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重载连续梁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国华 《铁道勘察》2012,38(3):59-63
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是轴重达30 t的重载铁路,该铁路采用了大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结构,该系列连续梁设计充分考虑了重载铁路的特点。介绍重载连续梁主要设计原则和参数,预应力钢束布置、锚固以及设计计算的要点。  相似文献   

5.
针对国内首条重载铁路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工程的建设,结合系列简支T梁和连续梁的工程设计和经济性分析,得出重载预应力混凝土梁桥的合理设计,通过中活载与重载两种荷载模式下常用跨度简支T梁和系列连续梁的设计、研究,对比分析桥梁上部及下部结构的材料用量和延米造价,确定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工程采用的混凝土梁桥线通图,主要结论如下:(1)预应力混凝土梁部设计在活载采用重载列车时,其材料用量提高值小于其承载能力提高值;(2)活载采用重载列车对下部结构的影响比值较小。  相似文献   

6.
铁路建设     
中南部重载铁路通道实现首架 据《人民铁道》报道,7月4日,中南部重载铁路通道硝河中桥首架成功,标志着该通道全线进入铺轨架梁阶段。正在建设的中南部重载铁路通道横贯晋豫鲁3省12市,起点为山西省吕梁市兴县瓦塘镇,终点为日照港,全长1260km,项目总投资998亿元。该通道是我国第一条设计30t轴重、开行万吨大列的重载铁路,也是目前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重载铁路。  相似文献   

7.
张志方 《中国铁路》2014,(3):12-15,20
论述国内外重载铁路总体现状和国内外重载铁路轨道结构现状及发展,以及新建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概况。从有砟轨道、无砟轨道和重载道岔方面阐述和分析30 t轴重重载铁路轨道结构技术创新,提出我国30 t轴重重载铁路轨道结构技术发展思考。根据对30 t轴重重载铁路轨道结构体系的技术创新实践,提出加强对科研成果的总结和凝练,通过优化形成完善的30 t轴重重载铁路轨道结构技术标准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工程实践经验表明,无砟轨道结构具有稳定性好、平顺性高、轨道状态保持能力强、维修工作量少等优点,不仅是高速铁路发展的主要结构形式,也是重载铁路长大隧道内较为适宜的轨道结构.结合目前国内新建重载煤运通道建设工程,在总结国外重载铁路及国内客货混运铁路无砟轨道结构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重载铁路隧道内无砟轨道的选型原则,并对国内外典型无砟轨道结构特点进行分析,初步提出了重载铁路隧道内无砟轨道结构方案,为我国重载铁路隧道内无砟轨道结构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正>自2014年7月开始,铁路部门在新建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长子南至平顺站间,成功开展30 t轴重重载铁路综合试验,标志着我国重载铁路技术取得新突破。重载运输是国际公认的铁路货运发展方向,而货车轴重代表着重载铁路发展水平。目前,我国铁路货车普遍采用23 t轴重。近年来,为了加快发展重载运输,铁路部门通过自主创新,成功研发了  相似文献   

10.
我国重载铁路技术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国外重载铁路技术特点与技术发展趋势,探讨今后我国重载运输技术发展模式,分析提高轴重的经济效益,分析我国重载铁路的关键技术问题。研究分析表明:我国重载运输应采取既有普速路网的强化改造和合理规划新建重载线路的措施,以提高整体重载运输能力;我国重载铁路技术应重点研究运输能力匹配和运力布局,加快开展大功率机车和货车技术、牵引制动控制技术、基础设施强化技术、大能力煤运通道新建技术、重载轮轨关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通过采用设备状态检测与监测技术、预防性线路维修等技术来全面提升重载线路养护维修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我国重载铁路机车及货车的基本概况、国外重载铁路的轴重标准以及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的主要运输特点,分析了不同运输方式活载图式的选择不仅取决于本线运营列车活载及其预留发展储备,尚需考虑相关既有线的实际情况的选用原则。通过对周边既有线桥涵的调研,研究了既有线桥涵对不同轴重的适应性,最后通过对不同活载图示、荷载效应及配套规范的使用情况分析,得出了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宜优先采用ZH活载(Z=1.0)设计,或按UIC71活载(α=1.0)设计,并按中-活载(2005)长大重车检算图式进行相关检算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重载铁路具备牵引质量大、功率高、接触网载流量大等特点,对接触网的系统需求不同于普通铁路,有必要对接触网关键技术方案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计算机模拟仿真分析和多方案比选论证,确定接触网导线规格、张力配置、主要零部件选型及电分相形式等关键技术方案。研究成果已经成功应用于山西中南部铁路、张唐铁路等重载线路。针对目前重载铁路接触网零部件规格型式不一,不便于运营维护的现状,建议加强对重载铁路接触网主要装备的统一化、标准化研究,保障运输安全、降低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13.
在新建铁路中 ,线路工程是铁路的重要基础设施 ,占总投资的绝大部分。树立长远观点 ,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才能适应线路开通后重载快速的要求 ,避免重复投资。根据近几年在新线验收过程中的实践 ,分别从标准、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重载铁路及货车技术的发展,现行《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 10001-2005)中规定的铁路标准活载已不能完全满足重载铁路设计的需要.以西北某新建I级铁路项目为研究对象,研究了ZH活载作用以及列车行驶速度对铁路路基基床厚度的影响,对重载铁路路基基床厚度、类型及压实标准的选用起到了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重载铁路、客运专线和城际铁路的迅速发展,铁路线路日常维护检测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且工作量大,技术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线路维护检测方式和技术已很难适应当前铁路的发展步伐,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通过介绍国外铁路线路维护检测先进技术和装备,为提高我国铁路维护检测工作效率和准确性,以及建立状态修等新型铁路维修体制出谋划策,以解决繁忙运输与线路维护检测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曹雪玲  涂鹏  许苹  邓月仙 《铁道货运》2011,29(4):20-24,5
通过对我国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现状、安全监控现状,以及国内外道路危险货物运输风险分析研究现状的分析,针对现阶段铁路危险货物运输风险管理研究的欠缺,期望借鉴国内外道路危险货物运输风险管理的经验,构建铁路危险货物运输风险评价指标,建立铁路危险货物运输风险预警模型,并和铁路信息化管理相结合,以便尽早发现和减除潜在危险,并客观地评价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17.
大秦线作为我国铁路发展的标志性工程、现代化煤运通道重载运输的示范性工程和既有线扩能改造的样板性工程,依靠重载技术的自主创新,在保持列车速度、密度不降低的同时,将列车重量由5 000 t提高到1万t和2万t。在电务技术方面,新技术、新装备大量开发运用,密集、复杂的信号设备改造大面积展开,信号设备联锁关键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过组织管内信号设备开通调试及处理设备电路问题,总结一些信号设备联锁试验容易发生问题需重点卡控的项目。  相似文献   

18.
铁路专用线是近几年快速发展的铁路建设形式之一,重载小半径铁路专用线更是主要的发展方向。晋中南铁路专用线采用300 k N轴重列车活载,其单线最小曲线半径300 m,双线最小曲线半径600 m,超出32 m常用跨度简支T梁梁图适用范围,而采用更小跨度的简支T梁或连续箱梁不经济。根据铁路小半径重载桥梁的特点,提出小半径曲线下重载铁路简支T梁的设计方案。重点研究适用于小半径简支T梁的偏载计算,分别提出恒载偏载和活载偏载的计算方法。目前多条专用线已经通车运营,实践证明设计方案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北京铁路局管内京哈、津山、津秦沈等铁路,承担着大量客货运输任务。但该线路通信设备陈旧,处理能力不足。为此,分析北京铁路局重要干线的通信传输网络问题,利用新增传输设备,完成优化整改,提高网络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结合30 t轴重无砟轨道结构设计原则,通过不同的试验数据、理论计算等,得到30 t轴重重载无砟轨道设计参数,提出适用于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工程30 t轴重重载铁路隧道内无砟轨道设计方案,并结合既有无砟轨道调研病害情况,提出具体的优化建议措施;优化后的重载无砟轨道试验及开通后运营良好,为试验段重载无砟轨道结构在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隧道内及其他重载铁路的扩大试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