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微型汽车在我国问世以来产量逐年递增。从1994年微车生产20.2万辆,到2000年底,平均每隔一年增长10万辆,微车成长快于其它车型,主要因素还是其物美价廉。价格全家,适合中国国情,在相关政策对微车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微型汽车仍是人们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2.
《汽车情报》2008,(5):43-43
堪称“微车之王”的日本铃木公司2007年全球产量增长11%至260万辆,是连续第9年呈增长趋势,2007年铃木全球销量增长9%至238万辆。  相似文献   

3.
自2003年以来,摩托车行业的产销增长迅速.2007年,摩托车行业产销量超过2500万辆,行业利润超过20亿元,接近历史最高水平,这标志着摩托车行业的第二个春天已然来临.但这个春天却呈明显的冷热不均态势,大长江一枝独秀,2006年的产销量达230万辆,产值是100亿元,利润9亿元,其利润接近行业的一半以上.2007年产销量更达到了280万辆,上升势头锐不可挡,大有一骑绝尘的态势.  相似文献   

4.
皆有所得 难分伯仲 微车大战炒热了北京的车市,各厂商由于竞相降价 和灵活的促销,使各车型销售均大大超过往年同期水平。 尤其是长安和五菱车,从过去少见踪影,到如今四处可 见。长安因比其他厂“先手”一步,使其在京销量暂居最 多,从去年11月中旬到今年5月中旬累计销出近8 000辆, 使长安车在北京的保有量猛增了4倍左右;松花江今年 1~3月在北京共销车4 663辆;柳微车被认为北京一季度 销售热潮中的一匹黑马,成了不可小觑的新锐,该厂厂长 金振华和驻京办事处主任冼剑波均称“这3个月的销量比  相似文献   

5.
1 2002年上半年国内微车市场评价 1.1 2002年上半年国内微型车市场总体发展情况 2002年1~6月,全国汽车生产量为154.83万辆,同比增长30.14%,全国汽车销售量为154.35万辆,同比增长28.91%;全国微型汽车生产量为50.29万辆,同比增长28.95%,全国微型汽车销售量为49.64万辆,同比增长22.25%.微型汽车产销量仍占全国汽车产销量的1/3,成为国内汽车行业超霸一族.  相似文献   

6.
今年以来,作为上市公司的长安汽车可谓无限风光,2002年经营业绩同比增长4倍有余,成为汽车板块第一大牛股涨幅惊人。 本文将通过掌握的公开资料进行分析,以此解读长安汽车。 一、微车行业地位领先锁定胜局 长安微型汽车投产20年,已累计销售120万辆,累计销售发动机140万台,累计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实现利税40多亿元,成为中国微型汽车行业产销量率先突破100万辆的企业。近几年,长安一直保持着国内微车行业产销量第一和全国汽车行业产销量第四的殊荣。2003  相似文献   

7.
《世界汽车》2005,(4):F005-F005
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结果表明,2004年我国共有33家轿车生产企业,分布在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按当年全国生产轿车231.63万辆计算,平均每家企业产量为7.721万辆。其中, 年产量超过10万辆的企业有8家,超过20万辆的有4家,只有上海大众一家产量超过30万辆;在21个生产轿车地区中,产量最大的上海为54.99万辆;有3个省份的产量不到1万辆,其中贵州年产量仅200辆。  相似文献   

8.
一、今年微车市场运行的基本特征 1.产销保持同步增长,仍是拉动汽车市场的主要因素 今年1~10月份全国汽车产销分别为133.01万和128.73万辆,产销同比增长仅为1.24%和0.69%。而微车(含微轿)产销分别为44.67万辆和41.63万辆,同比增长分别为7.87%和4.55%,产量增幅高于全国总体水平6个百分点以上,销量增幅高约4个百分点,仍然是拉动汽车市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汽车与配件》2009,(23):5-5
近日,吉奥汽车历时三年建成的杭州萧山制造基地以及该基地首辆微车下线仪式在吉奥萧山制造基地总装车间举办。吉奥集团力争五年内实现整车销售30万辆,十年内进军中国皮卡领军企业,同时微车与SUV产销占国内的20%,争取进入行业前三名。该基地座落于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江东工业园区内,建成包括冲压、焊装、涂装、  相似文献   

10.
《摩托车信息》2009,(1):7-7
2008年11月,我国摩托车产业受出口快速下滑等因素影响,产销量继续呈下降趋势,分别为213.76万辆和206.17万辆.比上月下降2.77%和8.46%,较上年同期下降966%和9.77%。在出口走势依旧低迷状况下,11月外销产品56.51万辆,同比下降30.57%.其出口量居前11个月最低位。1月~11月,全行业摩托车产销超过2500万辆,同比增幅均低于12%,增速明显放缓。  相似文献   

11.
姜湘南 《汽车情报》2004,(12):19-26
2004年一季度,我国汽车工业延续了2003年增长态势,汽车产销售量接近130万辆,产销增长率均保持25%以上。谈到微型汽车工业的发展,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五大微车集团继续保持在全国汽车行业的领先地位,微型轿车行业保持50%的高增长速度;忧的是:微型汽车整体发展速度开始  相似文献   

12.
据国家有关部门透露。2005年摩托车消费税改革有望取得实质性进展。业内人士分析,2005年全年摩托车产销量预计在1850万辆左右.将比2004年提高7.5%左右。由于取消出口招标,放开出口,预计出口有望突破450万辆,出口比重将首次超过20%。无疑.这将是我国摩托车行业发展史上的最高数字。根据2004年的运行情况分析,2005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摩托车行业将呈现以下几个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3.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三轮摩托车行业发展迅猛,产销量均逼近90万辆,同比增长69%,高出行业整体增幅近50个百分点,达到历史最好水平.这还仅仅是由行业统计的数据,据业内人士估计,目前全国三轮摩托车应有近300万辆的产销规模,约2/3的数据没有上报.  相似文献   

14.
《汽车实用技术》2014,(4):86-86
<正>中国汽车工业协会11日发布信息显示:一季度我国汽车产销总体保持稳定增长,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市场份额却已连续7个月下降。1到3月,我国汽车生产589.17万辆,销售汽车592.23万辆,同比增长双双超过9%,不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行业信息部主任陈士华表示,中国品牌汽车的产销表现依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5.
《轿车情报》2006,(4):21-21
截至2006年2月17日,斯巴鲁Forester(森林人)的总产量突破100万辆。自1996年12月在日本Gunma Yajima工厂生产出第1辆森林人起,到实现这个里程碑的记录,经历了9年零3个月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车贵远 《汽车杂志》2004,(10):47-47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西部大型的微型汽车生产基地,为了适应世界经济的发展潮流,实现企业跳跃式的发展,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指导下,五菱公司大胆采用改革举措,与上汽集团、美国通用公司签约合作成立了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有效的引进资金及技术资源,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生力量。五菱汽车开发周期,已由原来的3~4年迅速缩短1—2年。目前公司的产品有四大系列共210个品种车型。据了解,今年微车行业增速明显放缓,但上汽通用五菱销量同比还是增长了29%,市场占有率达25%,比微车行业总体18.6%的增幅高了10个百分点该公司还宣布,到2008年,上汽通用五菱的产销量要达40万辆。  相似文献   

17.
《汽车与配件》2009,(24):12-12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关于5月份的统计分析显示:5月份我国汽车产销保持较高水平,双双超过110万辆,这是我国汽车产销连续三个月在百万辆水平上运行。5月份汽车生产110.69万辆。环比下降4.56%,同比增长29.60%;销售111.97万辆,环比下降3.11%,同比增长34.02%。其中乘用车生产82.15万辆,  相似文献   

18.
《摩托车》2004,(1)
我国摩托车工业经过二十多年的飞跃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一环。尤其在1993年就以367.49万辆的产量首次超过摩托车王国——日本,成为世界头号摩托车生产大国,1997年则突破1000万辆大关,达1003.7万辆,我国摩托车产量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截止2002年底,我国摩托车的社会保有量已超过5500万辆,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消费国,同时也是  相似文献   

19.
1 我国汽车市场大,厂商多 我国汽车工业统计数字显示:2003年生产汽车444.37万辆,销售439.08万辆;2004年生产汽车507.05万辆,销售507.11万辆;2005年生产汽车570.7万辆,销售575.8万辆;按照这一态势发展,2006年全年我国汽车产销超过600万辆不成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全国汽车市场总体水平低速增长的情况下,1997年微车市场已连续7年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根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1997年1~12月份全国微型汽车(含微型轿车)产销量分别达49.7万辆和48.6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21.6%和20.4%,高于全国汽车总体增长约12个百分点,依然是拉动全国汽车市场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产销率达97.8%,继续呈产销两旺的好势头。此外,微车市场的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呈强者更强的态势,天津、长安、柳微和昌河四家的市场占有率累计已达85.7%,比上年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